- 王施元;曹波;李蓥滢;林蒙蒙;李春雨;李国辉;
目的 以挥发油成分为油相、水煎液为水相制备升清解毒微乳凝胶,并对其进行处方优化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处方,再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处方,通过单因素法筛选凝胶基质及用量,并对升清解毒微乳凝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优化后的升清解毒微乳凝胶呈金黄色、半透明、均一稳定的黏稠状半固体,有轻微花椒油气味,均匀细腻,易于涂展,pH值为(6.54±0.08),黏度为(15.33±0.15)Pa·s。处方组成:水相3.49 g,油相0.11 g,EL-35 0.27 g,1,2-丙二醇0.13 g,卡波姆940 0.4 g,三乙醇胺0.5 g。结论 优化后的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初步质量评价符合皮肤外用制剂的要求。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34-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施元;曹波;李蓥滢;林蒙蒙;李春雨;李国辉;
目的 以挥发油成分为油相、水煎液为水相制备升清解毒微乳凝胶,并对其进行处方优化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处方,再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处方,通过单因素法筛选凝胶基质及用量,并对升清解毒微乳凝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优化后的升清解毒微乳凝胶呈金黄色、半透明、均一稳定的黏稠状半固体,有轻微花椒油气味,均匀细腻,易于涂展,pH值为(6.54±0.08),黏度为(15.33±0.15)Pa·s。处方组成:水相3.49 g,油相0.11 g,EL-35 0.27 g,1,2-丙二醇0.13 g,卡波姆940 0.4 g,三乙醇胺0.5 g。结论 优化后的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初步质量评价符合皮肤外用制剂的要求。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34-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0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肖红梅;刘金凤;郑天东;唐智;陈露露;欧阳冬生;
目的 建立可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ATO)及其代谢物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血浆中目标成分采用叔丁基甲基醚∶乙酸乙酯(1∶1)萃取,以ATO-d5、邻位阿托伐他汀(o-ATO)-d5、对位阿托伐他汀(p-ATO)-d5为内标,流动相A为2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乙腈-甲酸(900∶100∶1),B为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MRM监测,ATO和内标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 559.3→440.1和564.2→445.2。对健康受试者口服相同剂量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1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TO和o-ATO的线性范围为0.150~20.000ng·mL~(-1),p-ATO的线性范围为0.015~2.000 ng·mL~(-1);ATO和o-ATO的定量下限均为0.150ng·mL~(-1),p-ATO为0.015 ng·mL~(-1)。此外,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3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5 mg/10 mg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参与了该研究。受试者空腹和餐后状态下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血浆药物最大浓度(C_(max))、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_(0~t)和AUC_(0~∞))的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125%内,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进样过程简单,可用于人血浆中ATO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测定。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42-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红梅;刘金凤;郑天东;唐智;陈露露;欧阳冬生;
目的 建立可测定人血浆中阿托伐他汀(ATO)及其代谢物浓度的LC-MS/MS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血浆中目标成分采用叔丁基甲基醚∶乙酸乙酯(1∶1)萃取,以ATO-d5、邻位阿托伐他汀(o-ATO)-d5、对位阿托伐他汀(p-ATO)-d5为内标,流动相A为2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乙腈-甲酸(900∶100∶1),B为乙腈,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MRM监测,ATO和内标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 559.3→440.1和564.2→445.2。对健康受试者口服相同剂量的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1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TO和o-ATO的线性范围为0.150~20.000ng·mL~(-1),p-ATO的线性范围为0.015~2.000 ng·mL~(-1);ATO和o-ATO的定量下限均为0.150ng·mL~(-1),p-ATO为0.015 ng·mL~(-1)。此外,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3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5 mg/10 mg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参与了该研究。受试者空腹和餐后状态下服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血浆药物最大浓度(C_(max))、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_(0~t)和AUC_(0~∞))的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125%内,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进样过程简单,可用于人血浆中ATO及其代谢物的浓度测定。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42-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4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二光;沈毅;彭辉;李子义;刘举达;王振;于庆生;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间质中CD86、CD206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CD86和CD206的表达状态,并比较其对预后的影响,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D86、CD20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以及分化程度均无关;与结直肠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关联密切(P <0.05)。富集分析显示CD86和CD206主要富集在癌症相关免疫反应、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黏附等。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86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 <0.01);而CD206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构建了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模型,其结果显示CD86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优于高表达患者(P <0.05),而CD206的结果并不理想。结论 CD86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标志物,为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CD206作为患者预后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48-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陆二光;沈毅;彭辉;李子义;刘举达;王振;于庆生;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间质中CD86、CD206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CD86和CD206的表达状态,并比较其对预后的影响,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D86、CD20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以及分化程度均无关;与结直肠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关联密切(P <0.05)。富集分析显示CD86和CD206主要富集在癌症相关免疫反应、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黏附等。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86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 <0.01);而CD206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构建了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模型,其结果显示CD86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优于高表达患者(P <0.05),而CD206的结果并不理想。结论 CD86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标志物,为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CD206作为患者预后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48-2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梦琳;魏晓彤;石双慧;姜明瑞;胡宇峰;马思媛;张婧秋;王慧楠;陈梦雨;王英姿;
目的 研究延胡索总碱贴片中延胡索总碱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以延胡索总碱贴片中的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以及延胡索丑素的含量,24 h体外累积释放量及黏附力为指标,进行了强光照射、高温、高湿的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结果 制剂对光照、高温、高湿稳定,加速试验、长期留样试验稳定性较好,延胡索总碱贴片中的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的含量、24 h体外累计释放量及延胡索总碱贴片黏附力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延胡索总碱贴片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55-2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梦琳;魏晓彤;石双慧;姜明瑞;胡宇峰;马思媛;张婧秋;王慧楠;陈梦雨;王英姿;
目的 研究延胡索总碱贴片中延胡索总碱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以延胡索总碱贴片中的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以及延胡索丑素的含量,24 h体外累积释放量及黏附力为指标,进行了强光照射、高温、高湿的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结果 制剂对光照、高温、高湿稳定,加速试验、长期留样试验稳定性较好,延胡索总碱贴片中的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丑素的含量、24 h体外累计释放量及延胡索总碱贴片黏附力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延胡索总碱贴片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55-2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吴世豪;张怡博;李非凡;刘张珍;张昀;朱金墙;何峰;
目的 考察舒肝宁注射液(SGN)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并基于保肝降酶作用,以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抑制率为指标建立SGN相对生物活性测定法,评价其批内及批间的生物均一性。方法 采用120μg·mL~(-1)脂多糖(LPS)刺激人正常肝细胞(L-O2)12 h建立体外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微板法考察SGN对谷草转氨酶(AST)、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再通过考察SGN中12个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次黄嘌呤、L-亮氨酸、栀子苷、鸟苷、尿苷、腺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筛选具有明显量效关系的成分与指标。通过可靠性检验筛选标准品和检测指标,并标定效价,按照“量反应平行线(3,3)法”计算SGN保肝降酶生物活性相对效价,并评价SGN批内和批间生物均一性。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AST、ALT活性明显增强,TBIL、DBIL、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减弱;与LPS组比较,SGN-M、SGN-H组AST、ALT活性明显减弱,TBIL、DBIL、MDA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明显增强;SGN-L组TBIL、DBIL、MDA含量明显降低。SGN的12个成分中同时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的为黄芩苷和绿原酸,并筛选出呈剂量依赖性的指标和成分。通过可靠性检验结果选择以SGN批次(20210112)为标准品,ALT活性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建立基于保肝降酶作用的SGN生物活性测定法。利用“量反应平行线(3,3)法”计算SGN保肝降酶生物活性相对效价,同一批次10个不同SGN(批次:20210324)保肝降酶生物效价在95.6%~111.9%;不同批次的9个不同SGN保肝降酶生物效价在95.6%~103.8%。结论SGN能减轻LPS诱导的L-O2细胞急性肝损伤,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发挥保肝降酶退黄作用。SGN的12个主要成分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可以同时抑制AST、ALT活性,降低TBIL、DBIL、MDA含量,增强GSH-Px活性,是其保肝降酶退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建立的SGN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精密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SGN生物学质量控制。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61-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世豪;张怡博;李非凡;刘张珍;张昀;朱金墙;何峰;
目的 考察舒肝宁注射液(SGN)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并基于保肝降酶作用,以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抑制率为指标建立SGN相对生物活性测定法,评价其批内及批间的生物均一性。方法 采用120μg·mL~(-1)脂多糖(LPS)刺激人正常肝细胞(L-O2)12 h建立体外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微板法考察SGN对谷草转氨酶(AST)、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再通过考察SGN中12个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次黄嘌呤、L-亮氨酸、栀子苷、鸟苷、尿苷、腺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筛选具有明显量效关系的成分与指标。通过可靠性检验筛选标准品和检测指标,并标定效价,按照“量反应平行线(3,3)法”计算SGN保肝降酶生物活性相对效价,并评价SGN批内和批间生物均一性。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AST、ALT活性明显增强,TBIL、DBIL、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减弱;与LPS组比较,SGN-M、SGN-H组AST、ALT活性明显减弱,TBIL、DBIL、MDA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明显增强;SGN-L组TBIL、DBIL、MDA含量明显降低。SGN的12个成分中同时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的为黄芩苷和绿原酸,并筛选出呈剂量依赖性的指标和成分。通过可靠性检验结果选择以SGN批次(20210112)为标准品,ALT活性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建立基于保肝降酶作用的SGN生物活性测定法。利用“量反应平行线(3,3)法”计算SGN保肝降酶生物活性相对效价,同一批次10个不同SGN(批次:20210324)保肝降酶生物效价在95.6%~111.9%;不同批次的9个不同SGN保肝降酶生物效价在95.6%~103.8%。结论SGN能减轻LPS诱导的L-O2细胞急性肝损伤,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发挥保肝降酶退黄作用。SGN的12个主要成分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可以同时抑制AST、ALT活性,降低TBIL、DBIL、MDA含量,增强GSH-Px活性,是其保肝降酶退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建立的SGN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精密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SGN生物学质量控制。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61-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世豪;张怡博;李非凡;刘张珍;张昀;朱金墙;何峰;
目的 考察舒肝宁注射液(SGN)的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并基于保肝降酶作用,以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抑制率为指标建立SGN相对生物活性测定法,评价其批内及批间的生物均一性。方法 采用120μg·mL~(-1)脂多糖(LPS)刺激人正常肝细胞(L-O2)12 h建立体外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微板法考察SGN对谷草转氨酶(AST)、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保肝降酶退黄作用,再通过考察SGN中12个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次黄嘌呤、L-亮氨酸、栀子苷、鸟苷、尿苷、腺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筛选具有明显量效关系的成分与指标。通过可靠性检验筛选标准品和检测指标,并标定效价,按照“量反应平行线(3,3)法”计算SGN保肝降酶生物活性相对效价,并评价SGN批内和批间生物均一性。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AST、ALT活性明显增强,TBIL、DBIL、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减弱;与LPS组比较,SGN-M、SGN-H组AST、ALT活性明显减弱,TBIL、DBIL、MDA含量明显降低,GSH-Px活性明显增强;SGN-L组TBIL、DBIL、MDA含量明显降低。SGN的12个成分中同时具有保肝降酶退黄作用的为黄芩苷和绿原酸,并筛选出呈剂量依赖性的指标和成分。通过可靠性检验结果选择以SGN批次(20210112)为标准品,ALT活性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建立基于保肝降酶作用的SGN生物活性测定法。利用“量反应平行线(3,3)法”计算SGN保肝降酶生物活性相对效价,同一批次10个不同SGN(批次:20210324)保肝降酶生物效价在95.6%~111.9%;不同批次的9个不同SGN保肝降酶生物效价在95.6%~103.8%。结论SGN能减轻LPS诱导的L-O2细胞急性肝损伤,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发挥保肝降酶退黄作用。SGN的12个主要成分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可以同时抑制AST、ALT活性,降低TBIL、DBIL、MDA含量,增强GSH-Px活性,是其保肝降酶退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建立的SGN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精密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SGN生物学质量控制。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61-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扶丽君;赵莉;王衡新;
目的 评价清热消炎宁片(QRXYN)对幼龄SD大鼠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反应,为儿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出生后第21日幼龄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QRXYN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每日按26.5、51.5、102.9 g生药·kg~(-1)连续灌胃给予QRXYN 6周,并设停药恢复期5周。评价药物对幼龄大鼠常规毒性指标和生长发育、骨骼发育、行为学、免疫系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QRXYN各剂量组对幼龄SD大鼠体重、摄食量、性征发育、行为学、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眼科、生长激素、骨骼系统发育、免疫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影响,仅幼龄大鼠尿常规指标可见剂量相关性的异常变化,停药5周恢复正常,考虑与QRXYN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临床应用时可重点监测尿常规,以保护受试者的用药安全。结论 清热消炎宁片未见明显毒性,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02.9 g生药·kg~(-1),约为儿童临床剂量的59倍(按体重计算)。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68-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扶丽君;赵莉;王衡新;
目的 评价清热消炎宁片(QRXYN)对幼龄SD大鼠发育的影响及其毒性反应,为儿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出生后第21日幼龄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QRXYN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每日按26.5、51.5、102.9 g生药·kg~(-1)连续灌胃给予QRXYN 6周,并设停药恢复期5周。评价药物对幼龄大鼠常规毒性指标和生长发育、骨骼发育、行为学、免疫系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QRXYN各剂量组对幼龄SD大鼠体重、摄食量、性征发育、行为学、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眼科、生长激素、骨骼系统发育、免疫学、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影响,仅幼龄大鼠尿常规指标可见剂量相关性的异常变化,停药5周恢复正常,考虑与QRXYN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临床应用时可重点监测尿常规,以保护受试者的用药安全。结论 清热消炎宁片未见明显毒性,最大无毒性反应剂量(NOAEL)为102.9 g生药·kg~(-1),约为儿童临床剂量的59倍(按体重计算)。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68-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媛;葛若衡;舒畅;
目的 建立一种LC-MS/MS方法用于大鼠血浆中舒必利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本经过液液萃取方法处理后,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舒必利和奥美拉唑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42.2→112.2和346.4→198.1。色谱柱为Hedera ODS-2柱(150 mm×2.1 mm,5μm),流动相是甲醇(含0.1%甲酸)-水(0.05%甲酸铵和0.1%甲酸),按照等度洗脱方式(7∶3,V/V)进行。结果 该方法的定量下限是0.5ng·mL~(-1),舒必利在0.5~200 ng·mL~(-1)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舒必利和内标奥美拉唑的提取回收率在70%~80%,批间和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5%,方法学验证的结果符合生物样本分析指导原则要求。结论 建立的LC-MS/MS方法特异性强,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大量生物样本的检测,成功应用于大鼠血浆样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为舒必利的临床药物浓度监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75-2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梁媛;葛若衡;舒畅;
目的 建立一种LC-MS/MS方法用于大鼠血浆中舒必利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本经过液液萃取方法处理后,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舒必利和奥美拉唑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342.2→112.2和346.4→198.1。色谱柱为Hedera ODS-2柱(150 mm×2.1 mm,5μm),流动相是甲醇(含0.1%甲酸)-水(0.05%甲酸铵和0.1%甲酸),按照等度洗脱方式(7∶3,V/V)进行。结果 该方法的定量下限是0.5ng·mL~(-1),舒必利在0.5~200 ng·mL~(-1)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舒必利和内标奥美拉唑的提取回收率在70%~80%,批间和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5%,方法学验证的结果符合生物样本分析指导原则要求。结论 建立的LC-MS/MS方法特异性强,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大量生物样本的检测,成功应用于大鼠血浆样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为舒必利的临床药物浓度监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75-2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婷;李丽娟;彭一桓;刘沁攸;苏敏;杨孔;
目的 研究4种绿花白千层(Melaleuca viridiflora Sol. ex Gaertn)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治疗宫颈炎的活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通过阴道灌注酚类黏液建立大鼠宫颈炎模型,研究绿花白千层精油对宫颈炎的治疗作用。给药后1周监测外阴炎症、脏器、宫颈炎血清环氧合酶2(C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浆铜蓝蛋白(CP)水平,确定精油的功效。结果 对4种绿花白千层精油Yk-2、Yk-10、Yk-11、Yk-17进行了分析,发现分别含有34个、25个、28个和21个化合物,鉴定率均在90%以上。主要成分是桉油精、α-蒎烯、α-松油醇、β-蒎烯、γ-萜品烯、α-萜品醇、β-石竹烯和喇叭茶醇。研究发现,以高、中、低剂量给药的Yk-2精油栓剂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外阴炎症评分,与正常组相比,可改善宫颈炎指数和血清生化因子COX-2、SOD、MDA和CP水平。结论 4种绿花白千层精油成分丰富,鉴别率高,Yk-2精油栓剂对大鼠宫颈和阴道组织炎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80-2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婷;李丽娟;彭一桓;刘沁攸;苏敏;杨孔;
目的 研究4种绿花白千层(Melaleuca viridiflora Sol. ex Gaertn)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治疗宫颈炎的活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通过阴道灌注酚类黏液建立大鼠宫颈炎模型,研究绿花白千层精油对宫颈炎的治疗作用。给药后1周监测外阴炎症、脏器、宫颈炎血清环氧合酶2(COX-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浆铜蓝蛋白(CP)水平,确定精油的功效。结果 对4种绿花白千层精油Yk-2、Yk-10、Yk-11、Yk-17进行了分析,发现分别含有34个、25个、28个和21个化合物,鉴定率均在90%以上。主要成分是桉油精、α-蒎烯、α-松油醇、β-蒎烯、γ-萜品烯、α-萜品醇、β-石竹烯和喇叭茶醇。研究发现,以高、中、低剂量给药的Yk-2精油栓剂均可降低模型大鼠的外阴炎症评分,与正常组相比,可改善宫颈炎指数和血清生化因子COX-2、SOD、MDA和CP水平。结论 4种绿花白千层精油成分丰富,鉴别率高,Yk-2精油栓剂对大鼠宫颈和阴道组织炎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80-2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平措绕吉;刘莹;杨洲;王证德;海梅荣;
目的 探究西藏不同地区乌头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差异,完善质量标准。方法 以西藏地区3种乌头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药典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浸出物;利用青稞酒进行炮制,采用HPLC法对其炮制前后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暂定铁棒锤、露蕊乌头、工布乌头水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8.60%、7.86%、8.18%;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3.38%、4.09%、4.86%;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29%、0.71%、1.48%;浸出物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5.56%、7.34%、15.78%;对比生品的生物碱质量分数发现,经青稞酒炮制后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单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布乌头>铁棒锤>露蕊乌头,双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铁棒锤>工布乌头>露蕊乌头。结论 改进后的HPLC法可同时检测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方法易操作且准确可行。为西藏地区的乌头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分析以及制定完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研究依据和数据支撑。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87-2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措绕吉;刘莹;杨洲;王证德;海梅荣;
目的 探究西藏不同地区乌头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差异,完善质量标准。方法 以西藏地区3种乌头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药典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浸出物;利用青稞酒进行炮制,采用HPLC法对其炮制前后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暂定铁棒锤、露蕊乌头、工布乌头水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8.60%、7.86%、8.18%;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3.38%、4.09%、4.86%;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0.29%、0.71%、1.48%;浸出物含量分别不得低于15.56%、7.34%、15.78%;对比生品的生物碱质量分数发现,经青稞酒炮制后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单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工布乌头>铁棒锤>露蕊乌头,双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铁棒锤>工布乌头>露蕊乌头。结论 改进后的HPLC法可同时检测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方法易操作且准确可行。为西藏地区的乌头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分析以及制定完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研究依据和数据支撑。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87-2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超雄;何晓亮;张色华;李俊雄;潘倩榕;熊天琴;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动物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五苓益肺汤治疗哮喘的潜在关键靶点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为该方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五苓益肺汤治疗哮喘的核心靶点和通路。雄性SD大鼠于第1、8、15日腹腔注射1 mL卵清蛋白致敏液,第22~28日给予10μL/鼻孔卵清蛋白激发液滴鼻。首次致敏后2 h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最后一次滴鼻激发24 h内取血、取肺组织、取肺泡灌洗液,检测免疫和炎症指标,并观察肺组织TLR4、NF-κB表达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出五苓益肺汤治疗哮喘的核心靶点AKT1、IL6、JUN、IL1B、IKBKB、MAPK8等51个,KEGG富集分析获得TLR4/NF-κB等通路146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五苓益肺汤能升高胸腺指数,CD8~+;降低脾指数,血清IgE,CD4~+、CD4~+/CD8~+和肺泡灌洗液中及肺组织匀浆中SOD、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和TNF-α、TGF-β、IL-1β、IL-6水平及MDA表达;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泡间隔增厚、结构不清晰情况;减少肺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结论五苓益肺汤能有效减轻大鼠的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通路有关。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93-2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叶超雄;何晓亮;张色华;李俊雄;潘倩榕;熊天琴;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动物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五苓益肺汤治疗哮喘的潜在关键靶点和相关的信号通路,为该方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五苓益肺汤治疗哮喘的核心靶点和通路。雄性SD大鼠于第1、8、15日腹腔注射1 mL卵清蛋白致敏液,第22~28日给予10μL/鼻孔卵清蛋白激发液滴鼻。首次致敏后2 h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最后一次滴鼻激发24 h内取血、取肺组织、取肺泡灌洗液,检测免疫和炎症指标,并观察肺组织TLR4、NF-κB表达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出五苓益肺汤治疗哮喘的核心靶点AKT1、IL6、JUN、IL1B、IKBKB、MAPK8等51个,KEGG富集分析获得TLR4/NF-κB等通路146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五苓益肺汤能升高胸腺指数,CD8~+;降低脾指数,血清IgE,CD4~+、CD4~+/CD8~+和肺泡灌洗液中及肺组织匀浆中SOD、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和TNF-α、TGF-β、IL-1β、IL-6水平及MDA表达;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泡间隔增厚、结构不清晰情况;减少肺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结论五苓益肺汤能有效减轻大鼠的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通路有关。
2023年11期 v.21;No.214 2893-2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9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段晓梦;马心予;白天宇;胡嘉欣;沙金臻;付芯雨;王杰;于青;
目的 探讨不同药对配伍对栀子引起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栀子组(1.17 g·kg~(-1))、栀子+大黄组(栀子-大黄=3∶8)、栀子+黄连组(栀子-黄连=1∶1)、栀子+黄芩组(栀子-黄芩=1∶1)。按照上述配比,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进行7 d。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6)、IL-1β水平;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铁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血红素氧合酶(HO-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GPX4和SLC7A11 mRNA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栀子组血清ALT、AST、ALP、LDH、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上升;肝脏系数显著上升,胸腺系数明显下降;病理切片检测发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GSH和SOD水平显著下降;MDA和铁含量显著升高。GPX4和SLC7A11的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HO-1蛋白表达增加。与大黄、黄连、黄芩配伍后,ALT、AST、ALP、LDH、TNF-α、IL-6、IL-1β水平及肝脏系数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得到改善;GSH和SOD水平明显提升;MDA和铁含量减少。GPX4、SLC7A11的蛋白和mRNA及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大黄、黄连、黄芩与栀子药对配伍可有效减轻栀子肝脏毒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铁死亡有关。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01-2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段晓梦;马心予;白天宇;胡嘉欣;沙金臻;付芯雨;王杰;于青;
目的 探讨不同药对配伍对栀子引起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栀子组(1.17 g·kg~(-1))、栀子+大黄组(栀子-大黄=3∶8)、栀子+黄连组(栀子-黄连=1∶1)、栀子+黄芩组(栀子-黄芩=1∶1)。按照上述配比,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进行7 d。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6)、IL-1β水平;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及铁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血红素氧合酶(HO-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GPX4和SLC7A11 mRNA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栀子组血清ALT、AST、ALP、LDH、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上升;肝脏系数显著上升,胸腺系数明显下降;病理切片检测发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GSH和SOD水平显著下降;MDA和铁含量显著升高。GPX4和SLC7A11的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HO-1蛋白表达增加。与大黄、黄连、黄芩配伍后,ALT、AST、ALP、LDH、TNF-α、IL-6、IL-1β水平及肝脏系数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得到改善;GSH和SOD水平明显提升;MDA和铁含量减少。GPX4、SLC7A11的蛋白和mRNA及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大黄、黄连、黄芩与栀子药对配伍可有效减轻栀子肝脏毒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铁死亡有关。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01-2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玉娜;盛小燕;田海妍;黎赛;陈泽平;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清热祛湿凉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采用Luna C_(18)色谱柱(100 mm×2.1mm,1.8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5℃,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 共鉴定出清热祛湿凉茶中33种化学成分。包括糖类成分2个,有机酸类成分5个,香豆素类成分1个,黄酮类成分16个,苯丙素类成分4个和三萜类成分5个。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清热祛湿凉茶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可为清热祛湿凉茶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07-2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玉娜;盛小燕;田海妍;黎赛;陈泽平;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清热祛湿凉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采用Luna C_(18)色谱柱(100 mm×2.1mm,1.8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5℃,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 共鉴定出清热祛湿凉茶中33种化学成分。包括糖类成分2个,有机酸类成分5个,香豆素类成分1个,黄酮类成分16个,苯丙素类成分4个和三萜类成分5个。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清热祛湿凉茶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可为清热祛湿凉茶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07-2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玉娜;盛小燕;田海妍;黎赛;陈泽平;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对清热祛湿凉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 采用Luna C_(18)色谱柱(100 mm×2.1mm,1.8μm),0.1%甲酸水溶液-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5℃,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 共鉴定出清热祛湿凉茶中33种化学成分。包括糖类成分2个,有机酸类成分5个,香豆素类成分1个,黄酮类成分16个,苯丙素类成分4个和三萜类成分5个。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对清热祛湿凉茶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可为清热祛湿凉茶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07-2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海文;程小雨;陈昭琳;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橙皮素(Hes)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Hes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乳腺癌疾病相关靶点。采用Venny 2.1在线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药物-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在线绘制蛋白互作网络;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和AutoDock软件预测分子结合能力;体外实验验证网络预测结果并探讨Hes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潜在机制。结果 网络筛选Hes抗乳腺癌疾病共同靶点36个,GO富集获得487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414个、分子功能55个、细胞组分18个;KEGG通路富集获得40条通路,大多涉及癌症相关途径和主要信号通路PI3K/AKT等;分子对接显示Hes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体外实验显示Hes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PI3K、AKT、Bcl-2和MET的表达。结论 Hes可能通过多靶点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13-2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海文;程小雨;陈昭琳;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橙皮素(Hes)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Hes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乳腺癌疾病相关靶点。采用Venny 2.1在线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药物-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在线绘制蛋白互作网络;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和AutoDock软件预测分子结合能力;体外实验验证网络预测结果并探讨Hes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潜在机制。结果 网络筛选Hes抗乳腺癌疾病共同靶点36个,GO富集获得487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414个、分子功能55个、细胞组分18个;KEGG通路富集获得40条通路,大多涉及癌症相关途径和主要信号通路PI3K/AKT等;分子对接显示Hes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体外实验显示Hes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PI3K、AKT、Bcl-2和MET的表达。结论 Hes可能通过多靶点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13-2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海文;程小雨;陈昭琳;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橙皮素(Hes)治疗乳腺癌疾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Hes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检索乳腺癌疾病相关靶点。采用Venny 2.1在线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药物-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在线绘制蛋白互作网络;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和AutoDock软件预测分子结合能力;体外实验验证网络预测结果并探讨Hes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潜在机制。结果 网络筛选Hes抗乳腺癌疾病共同靶点36个,GO富集获得487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414个、分子功能55个、细胞组分18个;KEGG通路富集获得40条通路,大多涉及癌症相关途径和主要信号通路PI3K/AKT等;分子对接显示Hes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体外实验显示Hes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PI3K、AKT、Bcl-2和MET的表达。结论 Hes可能通过多靶点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13-2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0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驿歌;赵一颖;丰晨然;刘皓玲;贺润铖;尹纪元;李青青;罗睿;张硕峰;孙文燕;吴希;
目的 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分析该模型大鼠肝脏的差异代谢物,探究NAFLD大鼠模型代谢特征。方法 SPF级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体重90~110 g,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普通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为:78.8%基础饲料+10%猪油+10%蛋黄粉+1%胆固醇+0.2%胆酸钠),造模第8周取材,生化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鼠肝脏非靶向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和肥胖指数显著升高(P <0.05或0.01),血清TC、TG、LDL-C、ALT显著升高(P <0.05或0.01),肝脏TC、TG、LDL-C显著升高(P <0.01),HDL-C显著降低(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细胞浸润,NAS评分显著升高(P <0.01)。肝脏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53个差异代谢物,获取了视黄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 高脂饮食8周可成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其代谢组学变化涉及视黄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多个代谢途径。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20-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驿歌;赵一颖;丰晨然;刘皓玲;贺润铖;尹纪元;李青青;罗睿;张硕峰;孙文燕;吴希;
目的 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分析该模型大鼠肝脏的差异代谢物,探究NAFLD大鼠模型代谢特征。方法 SPF级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体重90~110 g,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普通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为:78.8%基础饲料+10%猪油+10%蛋黄粉+1%胆固醇+0.2%胆酸钠),造模第8周取材,生化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鼠肝脏非靶向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和肥胖指数显著升高(P <0.05或0.01),血清TC、TG、LDL-C、ALT显著升高(P <0.05或0.01),肝脏TC、TG、LDL-C显著升高(P <0.01),HDL-C显著降低(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细胞浸润,NAS评分显著升高(P <0.01)。肝脏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53个差异代谢物,获取了视黄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 高脂饮食8周可成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其代谢组学变化涉及视黄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多个代谢途径。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20-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驿歌;赵一颖;丰晨然;刘皓玲;贺润铖;尹纪元;李青青;罗睿;张硕峰;孙文燕;吴希;
目的 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分析该模型大鼠肝脏的差异代谢物,探究NAFLD大鼠模型代谢特征。方法 SPF级SD大鼠12只,雌雄各半,体重90~110 g,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正常组给予普通维持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配方为:78.8%基础饲料+10%猪油+10%蛋黄粉+1%胆固醇+0.2%胆酸钠),造模第8周取材,生化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大鼠肝脏非靶向代谢物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和肥胖指数显著升高(P <0.05或0.01),血清TC、TG、LDL-C、ALT显著升高(P <0.05或0.01),肝脏TC、TG、LDL-C显著升高(P <0.01),HDL-C显著降低(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细胞浸润,NAS评分显著升高(P <0.01)。肝脏代谢组学共筛选出253个差异代谢物,获取了视黄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 高脂饮食8周可成功建立NAFLD大鼠模型,其代谢组学变化涉及视黄醇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多个代谢途径。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20-2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素云;邓友田;潘任桃;白璐;洪宝怡;黄魏;赵毅;魏云;刘进辉;吴梦瑶;
目的 探讨大叶千斤拔不同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大叶千斤拔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叶千斤拔根低、中、高剂量组,大叶千斤拔根茎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药物,1次·d~(-1),持续给药35 d。各组大鼠每周称量体重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与左后足趾容积测量,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与足趾容积均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足趾容积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踝关节滑膜及软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 大叶千斤拔根及大叶千斤拔根茎可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状及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表明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26-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素云;邓友田;潘任桃;白璐;洪宝怡;黄魏;赵毅;魏云;刘进辉;吴梦瑶;
目的 探讨大叶千斤拔不同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大叶千斤拔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叶千斤拔根低、中、高剂量组,大叶千斤拔根茎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药物,1次·d~(-1),持续给药35 d。各组大鼠每周称量体重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与左后足趾容积测量,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与足趾容积均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足趾容积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踝关节滑膜及软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 大叶千斤拔根及大叶千斤拔根茎可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状及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表明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26-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素云;邓友田;潘任桃;白璐;洪宝怡;黄魏;赵毅;魏云;刘进辉;吴梦瑶;
目的 探讨大叶千斤拔不同部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大叶千斤拔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叶千斤拔根低、中、高剂量组,大叶千斤拔根茎低、中、高剂量组,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药物,1次·d~(-1),持续给药35 d。各组大鼠每周称量体重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与左后足趾容积测量,给药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与足趾容积均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关节炎指数评分,足趾容积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踝关节滑膜及软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 大叶千斤拔根及大叶千斤拔根茎可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状及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表明大叶千斤拔根、大叶千斤拔根茎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26-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江玲;周睿;吴睿;陶善敏;陈冠军;冯蕊;汪生;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UPLC-MS/MS方法,探究葛根芩连片复方配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化平行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在2.500~300.0 ng·mL~(-1)与色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2.500 ng·mL~(-1),经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大鼠灌胃葛根芩连片、葛根单味药和葛根素对照品后,C_(max)分别为(208.2±51.29)、(81.04±11.71)、(88.40±10.79)μg·mL~(-1),t_(max)分别为(0.5±0.0)、(0.6±0.4)、(0.2±0.0)h,t_(1/2)分别为(2.1±0.1)、(1.7±0.1)、(2.0±0.3)h,AUC_(0~8)分别为(186.3±18.98)、(140.0±21.45)、(124.2±44.04)μg·h·mL~(-1),AUC_(0~∞)分别为(199.0±16.85)、(144.3±22.42)、(133.1±44.90)μg·h·mL~(-1)。结论 成功建立了血浆中葛根素的UPLC-MS/MS测定方法,葛根芩连片复方配伍能够改善制剂中主成分葛根素在体内的代谢行为,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32-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江玲;周睿;吴睿;陶善敏;陈冠军;冯蕊;汪生;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UPLC-MS/MS方法,探究葛根芩连片复方配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化平行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在2.500~300.0 ng·mL~(-1)与色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2.500 ng·mL~(-1),经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大鼠灌胃葛根芩连片、葛根单味药和葛根素对照品后,C_(max)分别为(208.2±51.29)、(81.04±11.71)、(88.40±10.79)μg·mL~(-1),t_(max)分别为(0.5±0.0)、(0.6±0.4)、(0.2±0.0)h,t_(1/2)分别为(2.1±0.1)、(1.7±0.1)、(2.0±0.3)h,AUC_(0~8)分别为(186.3±18.98)、(140.0±21.45)、(124.2±44.04)μg·h·mL~(-1),AUC_(0~∞)分别为(199.0±16.85)、(144.3±22.42)、(133.1±44.90)μg·h·mL~(-1)。结论 成功建立了血浆中葛根素的UPLC-MS/MS测定方法,葛根芩连片复方配伍能够改善制剂中主成分葛根素在体内的代谢行为,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32-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江玲;周睿;吴睿;陶善敏;陈冠军;冯蕊;汪生;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UPLC-MS/MS方法,探究葛根芩连片复方配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化平行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在2.500~300.0 ng·mL~(-1)与色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2.500 ng·mL~(-1),经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本分析要求。大鼠灌胃葛根芩连片、葛根单味药和葛根素对照品后,C_(max)分别为(208.2±51.29)、(81.04±11.71)、(88.40±10.79)μg·mL~(-1),t_(max)分别为(0.5±0.0)、(0.6±0.4)、(0.2±0.0)h,t_(1/2)分别为(2.1±0.1)、(1.7±0.1)、(2.0±0.3)h,AUC_(0~8)分别为(186.3±18.98)、(140.0±21.45)、(124.2±44.04)μg·h·mL~(-1),AUC_(0~∞)分别为(199.0±16.85)、(144.3±22.42)、(133.1±44.90)μg·h·mL~(-1)。结论 成功建立了血浆中葛根素的UPLC-MS/MS测定方法,葛根芩连片复方配伍能够改善制剂中主成分葛根素在体内的代谢行为,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32-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思瑞;王月;王晶;徐文峰;金鹏飞;
目的 考察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与5种临床常用雾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与硫酸沙丁胺溶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配伍后,室温下于0、2、4、6 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其p H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各成分百分含量。结果5种配伍组合在6 h内,外观均无明显变化,pH值稳定,RSD均在1.0%内。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6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强,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良好,符合方法学要求,配伍组合中各成分6 h内峰面积变化RSD均小于1.0%。结论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可与5种临床常用雾化药物稳定配伍,符合临床用药安全要求。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37-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思瑞;王月;王晶;徐文峰;金鹏飞;
目的 考察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与5种临床常用雾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与硫酸沙丁胺溶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配伍后,室温下于0、2、4、6 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其p H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各成分百分含量。结果5种配伍组合在6 h内,外观均无明显变化,pH值稳定,RSD均在1.0%内。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6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强,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良好,符合方法学要求,配伍组合中各成分6 h内峰面积变化RSD均小于1.0%。结论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可与5种临床常用雾化药物稳定配伍,符合临床用药安全要求。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37-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思瑞;王月;王晶;徐文峰;金鹏飞;
目的 考察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与5种临床常用雾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与硫酸沙丁胺溶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配伍后,室温下于0、2、4、6 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测定其p H值,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各成分百分含量。结果5种配伍组合在6 h内,外观均无明显变化,pH值稳定,RSD均在1.0%内。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6个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强,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良好,符合方法学要求,配伍组合中各成分6 h内峰面积变化RSD均小于1.0%。结论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可与5种临床常用雾化药物稳定配伍,符合临床用药安全要求。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37-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蓉;郑金凤;张悦;刘雁鸣;魏志刚;尹林高;
目的 考察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使用情况和不同抑菌剂浓度下维血宁合剂的抑菌效力,探索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最佳添加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含量,结合生产工艺阶段各样品的抑菌剂测定结果,对各生产企业样品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对添加0.026%、0.25%苯甲酸钠的维血宁合剂,进行抑菌效力检查。结果 21批维血宁合剂中均未检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含量极低,可能来自于原料药材,苯甲酸钠含量介于0.0197%~0.2659%,不同企业样品间含量差异显著;维血宁合剂中苯甲酸钠浓度为0.026%、0.25%时,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达到杀菌效果,14 d后无菌生长,对鲁氏酵母和白念珠菌达到口服制剂抑菌要求。结论维血宁合剂各生产企业均以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样品中苯甲酸钠含量差别较大,说明各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药典处方进行投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使用浓度应结合产品本身的灭菌工艺、初始微生物负载、有效期、包装规格来综合考虑。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42-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蓉;郑金凤;张悦;刘雁鸣;魏志刚;尹林高;
目的 考察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使用情况和不同抑菌剂浓度下维血宁合剂的抑菌效力,探索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最佳添加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含量,结合生产工艺阶段各样品的抑菌剂测定结果,对各生产企业样品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对添加0.026%、0.25%苯甲酸钠的维血宁合剂,进行抑菌效力检查。结果 21批维血宁合剂中均未检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含量极低,可能来自于原料药材,苯甲酸钠含量介于0.0197%~0.2659%,不同企业样品间含量差异显著;维血宁合剂中苯甲酸钠浓度为0.026%、0.25%时,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达到杀菌效果,14 d后无菌生长,对鲁氏酵母和白念珠菌达到口服制剂抑菌要求。结论维血宁合剂各生产企业均以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样品中苯甲酸钠含量差别较大,说明各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药典处方进行投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使用浓度应结合产品本身的灭菌工艺、初始微生物负载、有效期、包装规格来综合考虑。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42-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蓉;郑金凤;张悦;刘雁鸣;魏志刚;尹林高;
目的 考察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使用情况和不同抑菌剂浓度下维血宁合剂的抑菌效力,探索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最佳添加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企业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含量,结合生产工艺阶段各样品的抑菌剂测定结果,对各生产企业样品中抑菌剂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对添加0.026%、0.25%苯甲酸钠的维血宁合剂,进行抑菌效力检查。结果 21批维血宁合剂中均未检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含量极低,可能来自于原料药材,苯甲酸钠含量介于0.0197%~0.2659%,不同企业样品间含量差异显著;维血宁合剂中苯甲酸钠浓度为0.026%、0.25%时,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达到杀菌效果,14 d后无菌生长,对鲁氏酵母和白念珠菌达到口服制剂抑菌要求。结论维血宁合剂各生产企业均以苯甲酸钠作为抑菌剂,样品中苯甲酸钠含量差别较大,说明各企业并未严格按照药典处方进行投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维血宁合剂中抑菌剂的使用浓度应结合产品本身的灭菌工艺、初始微生物负载、有效期、包装规格来综合考虑。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42-2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易必新;周明;石笑弋;谭英;
目的 采用HPLC-MS/MS法考察尼扎替丁分散片中原辅料相容性。方法 将尼扎替丁原料药与各种辅料混合后,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采用HPLC-MS/MS法考察尼扎替丁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的变化。结果 尼扎替丁分散片中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交联聚维酮、包衣粉对NDMA无促进作用。经碱水洗至中性的微晶纤维素比正常的微晶纤维素更能抑制尼扎替丁中NDMA的产生。结论 处方中所使用的微晶纤维素应尽可能接近中性条件以降低制剂中NDMA的含量。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47-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易必新;周明;石笑弋;谭英;
目的 采用HPLC-MS/MS法考察尼扎替丁分散片中原辅料相容性。方法 将尼扎替丁原料药与各种辅料混合后,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采用HPLC-MS/MS法考察尼扎替丁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的变化。结果 尼扎替丁分散片中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交联聚维酮、包衣粉对NDMA无促进作用。经碱水洗至中性的微晶纤维素比正常的微晶纤维素更能抑制尼扎替丁中NDMA的产生。结论 处方中所使用的微晶纤维素应尽可能接近中性条件以降低制剂中NDMA的含量。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47-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易必新;周明;石笑弋;谭英;
目的 采用HPLC-MS/MS法考察尼扎替丁分散片中原辅料相容性。方法 将尼扎替丁原料药与各种辅料混合后,通过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采用HPLC-MS/MS法考察尼扎替丁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的变化。结果 尼扎替丁分散片中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交联聚维酮、包衣粉对NDMA无促进作用。经碱水洗至中性的微晶纤维素比正常的微晶纤维素更能抑制尼扎替丁中NDMA的产生。结论 处方中所使用的微晶纤维素应尽可能接近中性条件以降低制剂中NDMA的含量。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47-2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士鑫;杜昆泽;常艳旭;周福军;房士明;
目的 研究瓦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环氧合酶-2(COX-2)试剂盒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瓦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sinocrassulosideⅦ(1)、sinocrassulosideⅥ(2)、sinocrassulosideⅨ(3)、sinocrassulosideⅧ(4)、sinocrassulosideⅩ(5)];2个蜕皮激素类化合物[蜕皮激素(6)、蜕皮激素-3-O-α-D-甘露糖(7)]及1个咔伯啉生物碱类化合物[l-乙酰基-3-甲酯基-β-咔啉(8)],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蝇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7的抗炎活性较强,IC_(50)值分别为9.36μmol·L~(-1)和6.70μmol·L~(-1)。结论 瓦草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且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50-2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士鑫;杜昆泽;常艳旭;周福军;房士明;
目的 研究瓦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环氧合酶-2(COX-2)试剂盒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瓦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sinocrassulosideⅦ(1)、sinocrassulosideⅥ(2)、sinocrassulosideⅨ(3)、sinocrassulosideⅧ(4)、sinocrassulosideⅩ(5)];2个蜕皮激素类化合物[蜕皮激素(6)、蜕皮激素-3-O-α-D-甘露糖(7)]及1个咔伯啉生物碱类化合物[l-乙酰基-3-甲酯基-β-咔啉(8)],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蝇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7的抗炎活性较强,IC_(50)值分别为9.36μmol·L~(-1)和6.70μmol·L~(-1)。结论 瓦草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且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50-2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士鑫;杜昆泽;常艳旭;周福军;房士明;
目的 研究瓦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应用硅胶、ODS及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环氧合酶-2(COX-2)试剂盒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瓦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sinocrassulosideⅦ(1)、sinocrassulosideⅥ(2)、sinocrassulosideⅨ(3)、sinocrassulosideⅧ(4)、sinocrassulosideⅩ(5)];2个蜕皮激素类化合物[蜕皮激素(6)、蜕皮激素-3-O-α-D-甘露糖(7)]及1个咔伯啉生物碱类化合物[l-乙酰基-3-甲酯基-β-咔啉(8)],其中,化合物7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蝇子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7的抗炎活性较强,IC_(50)值分别为9.36μmol·L~(-1)和6.70μmol·L~(-1)。结论 瓦草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且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50-2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慧雯;杨芮庚;呼延铭;赵锐帆;雷丸;潘雯;张晓莉;王济;冯斌;
目的 探讨青柏散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青柏散低、中、高剂量组(0.25、0.50、0.75 g·kg~(-1))。每组取18只采用冰醋酸化学灼烧法建立口腔溃疡实验模型,各药物组分别散布相应量药粉,连续给药4 d,模型组和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溃疡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子(bFGF)、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另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稳定开口法建立疼痛实验模型,Von Frey法测定机械疼痛阈值。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下降的情况显著改善(P <0.05);口腔溃疡区黏膜皮层明显修复,溃疡部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炎性因子bFGF和IL-2的含量显著增加(P <0.05),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 <0.05)。给药处理使大鼠口腔溃疡区机械疼痛阈值显著提高(P <0.05)。结论 青柏散可明显加快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程度。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57-2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慧雯;杨芮庚;呼延铭;赵锐帆;雷丸;潘雯;张晓莉;王济;冯斌;
目的 探讨青柏散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青柏散低、中、高剂量组(0.25、0.50、0.75 g·kg~(-1))。每组取18只采用冰醋酸化学灼烧法建立口腔溃疡实验模型,各药物组分别散布相应量药粉,连续给药4 d,模型组和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溃疡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子(bFGF)、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另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稳定开口法建立疼痛实验模型,Von Frey法测定机械疼痛阈值。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下降的情况显著改善(P <0.05);口腔溃疡区黏膜皮层明显修复,溃疡部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炎性因子bFGF和IL-2的含量显著增加(P <0.05),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 <0.05)。给药处理使大鼠口腔溃疡区机械疼痛阈值显著提高(P <0.05)。结论 青柏散可明显加快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程度。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57-2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慧雯;杨芮庚;呼延铭;赵锐帆;雷丸;潘雯;张晓莉;王济;冯斌;
目的 探讨青柏散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 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青柏散低、中、高剂量组(0.25、0.50、0.75 g·kg~(-1))。每组取18只采用冰醋酸化学灼烧法建立口腔溃疡实验模型,各药物组分别散布相应量药粉,连续给药4 d,模型组和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以及创面愈合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溃疡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子(bFGF)、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另每组取3只大鼠采用稳定开口法建立疼痛实验模型,Von Frey法测定机械疼痛阈值。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体质量下降的情况显著改善(P <0.05);口腔溃疡区黏膜皮层明显修复,溃疡部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炎性因子bFGF和IL-2的含量显著增加(P <0.05),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 <0.05)。给药处理使大鼠口腔溃疡区机械疼痛阈值显著提高(P <0.05)。结论 青柏散可明显加快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程度。
2023年11期 v.21;No.214 2957-2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文分;刘继华;左文松;钱敏;张志远;卢富庆;晏润文;袁文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筛查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中盐酸米诺环素等10种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本研究采用SHISEIDO C18 MG S5(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0.01mol·L~(-1)草酸溶液(磷酸调节溶液的p H至2.0)-甲醇-乙腈(67∶11∶22)为流动相,流速:0.8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8 nm,进样量10μL,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等10种抗感染药物在1.479~335.152μg·m 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平均回收率为96.4%~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1.1%~3.3%;检测限为1~20μg·g~(-1);定量限为3.3~50μ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分析速度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准确度,能够提高检验效率,节省试验成本,可用于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中抗感染类药物的快速筛查。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03-3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文分;刘继华;左文松;钱敏;张志远;卢富庆;晏润文;袁文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筛查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中盐酸米诺环素等10种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本研究采用SHISEIDO C18 MG S5(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0.01mol·L~(-1)草酸溶液(磷酸调节溶液的p H至2.0)-甲醇-乙腈(67∶11∶22)为流动相,流速:0.8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8 nm,进样量10μL,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等10种抗感染药物在1.479~335.152μg·m 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平均回收率为96.4%~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1.1%~3.3%;检测限为1~20μg·g~(-1);定量限为3.3~50μ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分析速度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准确度,能够提高检验效率,节省试验成本,可用于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中抗感染类药物的快速筛查。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03-3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文分;刘继华;左文松;钱敏;张志远;卢富庆;晏润文;袁文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筛查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中盐酸米诺环素等10种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本研究采用SHISEIDO C18 MG S5(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0.01mol·L~(-1)草酸溶液(磷酸调节溶液的p H至2.0)-甲醇-乙腈(67∶11∶22)为流动相,流速:0.8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8 nm,进样量10μL,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定性,峰面积定量,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等10种抗感染药物在1.479~335.152μg·m 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平均回收率为96.4%~108.2%,相对标准偏差为1.1%~3.3%;检测限为1~20μg·g~(-1);定量限为3.3~50μ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分析速度快,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准确度,能够提高检验效率,节省试验成本,可用于祛痘抗粉刺类化妆品中抗感染类药物的快速筛查。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03-3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博;智雪枝;田兰;刘惠军;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清咽颗粒中哈巴苷、(R,S)-告依春、连翘酯苷A、菊苣酸、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Merck Purospher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哈巴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丹皮酚)、245 nm[(R,S)-告依春]、327 nm(菊苣酸)。再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哈巴苷、(R,S)-告依春、连翘酯苷A、菊苣酸、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和丹皮酚8个成分在相应的范围内均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7,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6.9%~100.1%,RSD均小于1.3%。结论 该方法完善了现行标准,可用于小儿清咽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08-3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博;智雪枝;田兰;刘惠军;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清咽颗粒中哈巴苷、(R,S)-告依春、连翘酯苷A、菊苣酸、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Merck Purospher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哈巴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丹皮酚)、245 nm[(R,S)-告依春]、327 nm(菊苣酸)。再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哈巴苷、(R,S)-告依春、连翘酯苷A、菊苣酸、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和丹皮酚8个成分在相应的范围内均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7,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6.9%~100.1%,RSD均小于1.3%。结论 该方法完善了现行标准,可用于小儿清咽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08-3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博;智雪枝;田兰;刘惠军;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清咽颗粒中哈巴苷、(R,S)-告依春、连翘酯苷A、菊苣酸、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Merck Purospher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哈巴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丹皮酚)、245 nm[(R,S)-告依春]、327 nm(菊苣酸)。再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哈巴苷、(R,S)-告依春、连翘酯苷A、菊苣酸、连翘苷、牛蒡苷、哈巴俄苷和丹皮酚8个成分在相应的范围内均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7,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6.9%~100.1%,RSD均小于1.3%。结论 该方法完善了现行标准,可用于小儿清咽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08-3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思文;车宏伟;孟雅;李志辉;焦杨;金立群;郑稳生;
目的 建立疏清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疏清颗粒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利用Inertsil-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为10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评价10批疏清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 10批疏清颗粒相似度大于0.98,标出了31个共有峰,指认出甘草苷、甘草酸、芦丁、阿魏酸、绿原酸5个成分。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疏清颗粒的质量评价。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14-3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思文;车宏伟;孟雅;李志辉;焦杨;金立群;郑稳生;
目的 建立疏清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疏清颗粒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利用Inertsil-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为10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评价10批疏清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 10批疏清颗粒相似度大于0.98,标出了31个共有峰,指认出甘草苷、甘草酸、芦丁、阿魏酸、绿原酸5个成分。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疏清颗粒的质量评价。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14-3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马思文;车宏伟;孟雅;李志辉;焦杨;金立群;郑稳生;
目的 建立疏清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疏清颗粒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利用Inertsil-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3%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为10μL。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评价10批疏清颗粒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 10批疏清颗粒相似度大于0.98,标出了31个共有峰,指认出甘草苷、甘草酸、芦丁、阿魏酸、绿原酸5个成分。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疏清颗粒的质量评价。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14-3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焕起;吴佩佩;吴海峰;余世春;许旭东;
目的 建立风湿骨痛片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并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风湿骨痛片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以对照品进行共有峰指认,通过相似度评价分析16批样品的质量差异,同时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了16批风湿骨痛片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各批次样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0,标定出中间体中的12个共有峰、风湿骨痛片中的17个共有峰;5种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均在98.39%~101.09%。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1、2.50、0.36、2.48、2.05 mg·g~(-1)。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易行、可靠,可用于风湿骨痛片生产过程的跟踪控制,为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20-3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焕起;吴佩佩;吴海峰;余世春;许旭东;
目的 建立风湿骨痛片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并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风湿骨痛片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以对照品进行共有峰指认,通过相似度评价分析16批样品的质量差异,同时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了16批风湿骨痛片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各批次样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0,标定出中间体中的12个共有峰、风湿骨痛片中的17个共有峰;5种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均在98.39%~101.09%。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1、2.50、0.36、2.48、2.05 mg·g~(-1)。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易行、可靠,可用于风湿骨痛片生产过程的跟踪控制,为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20-3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焕起;吴佩佩;吴海峰;余世春;许旭东;
目的 建立风湿骨痛片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并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风湿骨痛片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以对照品进行共有峰指认,通过相似度评价分析16批样品的质量差异,同时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了16批风湿骨痛片中间体的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各批次样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0,标定出中间体中的12个共有峰、风湿骨痛片中的17个共有峰;5种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均在98.39%~101.09%。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绿原酸、甘草苷、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1、2.50、0.36、2.48、2.05 mg·g~(-1)。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易行、可靠,可用于风湿骨痛片生产过程的跟踪控制,为建立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20-3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小丽;孙宁;赵瑞;蒋锋;张强;贾瑞华;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芍镇痫片中的13种成分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Shim-pack Scepter C18(250 mm×4.6 mm,5μm)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没食子酸、羟基芍药苷、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黄芩苷、桂皮酸、汉黄芩苷、苯甲酰芍药苷、黄芩素、甘草酸、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36~235.59、4.10~409.64、1.84~184.04、1.41~140.53、2.65~265.19、1.91~191.10、0.85~85.46、1.59~159.05、0.74~74.19、0.83~83.40、1.06~105.64、6.92~691.88、0.98~97.51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0);13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2%,其RSD均<2%。10批样品聚为2类,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29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桂芍镇痫片质量控制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24-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小丽;孙宁;赵瑞;蒋锋;张强;贾瑞华;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芍镇痫片中的13种成分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Shim-pack Scepter C18(250 mm×4.6 mm,5μm)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没食子酸、羟基芍药苷、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黄芩苷、桂皮酸、汉黄芩苷、苯甲酰芍药苷、黄芩素、甘草酸、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36~235.59、4.10~409.64、1.84~184.04、1.41~140.53、2.65~265.19、1.91~191.10、0.85~85.46、1.59~159.05、0.74~74.19、0.83~83.40、1.06~105.64、6.92~691.88、0.98~97.51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0);13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2%,其RSD均<2%。10批样品聚为2类,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29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桂芍镇痫片质量控制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24-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小丽;孙宁;赵瑞;蒋锋;张强;贾瑞华;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芍镇痫片中的13种成分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 采用Shim-pack Scepter C18(250 mm×4.6 mm,5μm)柱,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没食子酸、羟基芍药苷、没食子酸甲酯、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黄芩苷、桂皮酸、汉黄芩苷、苯甲酰芍药苷、黄芩素、甘草酸、汉黄芩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36~235.59、4.10~409.64、1.84~184.04、1.41~140.53、2.65~265.19、1.91~191.10、0.85~85.46、1.59~159.05、0.74~74.19、0.83~83.40、1.06~105.64、6.92~691.88、0.98~97.51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0);13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2%,其RSD均<2%。10批样品聚为2类,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29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桂芍镇痫片质量控制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24-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倩;陆美霞;周亚萍;陈志唯;叶喜德;
目的 建立骨髓炎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骨髓炎颗粒中绿原酸、连翘酯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等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4μm),以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L~(-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建立骨髓炎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等7种主要成分含量。结果 10批样品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峰,相似度均大于0.995。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绿原酸、芦丁、连翘酯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3131、4.1377、2.1300、0.7248、1.9161、8.1718;其校正因子在不同色谱条件下的RSD均小于2%。该6种成分含量用外标法进行测定,与QAMS法比较成分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7种成分QAMS法,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可用于骨髓炎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深入研究其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30-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倩;陆美霞;周亚萍;陈志唯;叶喜德;
目的 建立骨髓炎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骨髓炎颗粒中绿原酸、连翘酯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等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4μm),以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L~(-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建立骨髓炎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等7种主要成分含量。结果 10批样品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峰,相似度均大于0.995。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绿原酸、芦丁、连翘酯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3131、4.1377、2.1300、0.7248、1.9161、8.1718;其校正因子在不同色谱条件下的RSD均小于2%。该6种成分含量用外标法进行测定,与QAMS法比较成分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7种成分QAMS法,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可用于骨髓炎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深入研究其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30-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倩;陆美霞;周亚萍;陈志唯;叶喜德;
目的 建立骨髓炎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法(QAMS)测定骨髓炎颗粒中绿原酸、连翘酯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等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4μm),以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L~(-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建立骨髓炎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测定绿原酸、连翘酯苷、芦丁、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等7种主要成分含量。结果 10批样品共标定了26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峰,相似度均大于0.995。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建立绿原酸、芦丁、连翘酯苷、黄芩素、汉黄芩苷、党参炔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3131、4.1377、2.1300、0.7248、1.9161、8.1718;其校正因子在不同色谱条件下的RSD均小于2%。该6种成分含量用外标法进行测定,与QAMS法比较成分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7种成分QAMS法,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可用于骨髓炎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为深入研究其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30-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涛;郝力争;陈健;马思懿;姜敏;
目的 应用网状meta分析对5种常用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成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项研究,共包含279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81.8%)>金黄散(80.6%)>康复新液(71%)>复方紫草油(64.9%)>射线防护剂(56.9%)>湿润烧伤膏(46.1%)>生长因子(27.6%)>抗菌药物(16.5%)>常规护理(4.6%);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累计概率排序为康复新液(98%)>抗菌药物(66.1%)>湿润烧伤膏(35.9%)>常规护理(0%);重度皮炎发生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78.6%)>湿润烧伤膏(57%)>康复新液(56.2%)>医用射线防护剂(51.4%)>常规护理(6.9%);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抗菌药物和生长因子相比,5种中成药均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与常规护理比较,康复新液和湿润烧伤膏可缩短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在控制重度皮炎发生率方面,三黄膏、湿润烧伤膏和康复新液均优于医用射线防护剂和常规护理。结论 5种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常见西医治疗更佳,其中三黄膏的疗效可能更为突出。但鉴于不同治疗措施间纳入的质量、研究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中成药的SUCRA累计概率排序需谨慎参考。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36-3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涛;郝力争;陈健;马思懿;姜敏;
目的 应用网状meta分析对5种常用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成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项研究,共包含279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81.8%)>金黄散(80.6%)>康复新液(71%)>复方紫草油(64.9%)>射线防护剂(56.9%)>湿润烧伤膏(46.1%)>生长因子(27.6%)>抗菌药物(16.5%)>常规护理(4.6%);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累计概率排序为康复新液(98%)>抗菌药物(66.1%)>湿润烧伤膏(35.9%)>常规护理(0%);重度皮炎发生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78.6%)>湿润烧伤膏(57%)>康复新液(56.2%)>医用射线防护剂(51.4%)>常规护理(6.9%);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抗菌药物和生长因子相比,5种中成药均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与常规护理比较,康复新液和湿润烧伤膏可缩短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在控制重度皮炎发生率方面,三黄膏、湿润烧伤膏和康复新液均优于医用射线防护剂和常规护理。结论 5种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常见西医治疗更佳,其中三黄膏的疗效可能更为突出。但鉴于不同治疗措施间纳入的质量、研究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中成药的SUCRA累计概率排序需谨慎参考。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36-3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涛;郝力争;陈健;马思懿;姜敏;
目的 应用网状meta分析对5种常用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搜索有关中成药治疗放射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项研究,共包含2793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81.8%)>金黄散(80.6%)>康复新液(71%)>复方紫草油(64.9%)>射线防护剂(56.9%)>湿润烧伤膏(46.1%)>生长因子(27.6%)>抗菌药物(16.5%)>常规护理(4.6%);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累计概率排序为康复新液(98%)>抗菌药物(66.1%)>湿润烧伤膏(35.9%)>常规护理(0%);重度皮炎发生率累计概率排序为三黄膏(78.6%)>湿润烧伤膏(57%)>康复新液(56.2%)>医用射线防护剂(51.4%)>常规护理(6.9%);结果提示,与常规护理、抗菌药物和生长因子相比,5种中成药均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与常规护理比较,康复新液和湿润烧伤膏可缩短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在控制重度皮炎发生率方面,三黄膏、湿润烧伤膏和康复新液均优于医用射线防护剂和常规护理。结论 5种中成药外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常见西医治疗更佳,其中三黄膏的疗效可能更为突出。但鉴于不同治疗措施间纳入的质量、研究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中成药的SUCRA累计概率排序需谨慎参考。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36-3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俏;许清青;郑绘;易利丹;罗霞;
目的 分析肾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用药特点与经济负担,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优化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某大型综合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肾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信息,分析用药特点、逐年住院费用变化、各项住院费用变化、各临床特征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286例患者,以男性、30~60岁、湖南患者居多。用药种类数为(2.69±1.51)种,使用两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多。以DDDs总值为指标排序,使用最多的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住院总费用均值为(39 690.53±85 305.44)元,中位数为10 797.83元,P_(25)~P_(75)为7130.48~20 677.13元;西药费均值为(10 206.41±24 170.42)元,中位数为1961.61元,P_(25)~P_(75)为857.25~5012.93元。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是否进行肾移植以及当前肾脏病所处分期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对人均住院总费用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是否进行肾移植、当前肾脏病所处分期、性别和年龄。结论 肾性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住院天数以及是否进行肾移植是肾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总费用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制订合理的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45-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俏;许清青;郑绘;易利丹;罗霞;
目的 分析肾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用药特点与经济负担,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优化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某大型综合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肾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信息,分析用药特点、逐年住院费用变化、各项住院费用变化、各临床特征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286例患者,以男性、30~60岁、湖南患者居多。用药种类数为(2.69±1.51)种,使用两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多。以DDDs总值为指标排序,使用最多的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住院总费用均值为(39 690.53±85 305.44)元,中位数为10 797.83元,P_(25)~P_(75)为7130.48~20 677.13元;西药费均值为(10 206.41±24 170.42)元,中位数为1961.61元,P_(25)~P_(75)为857.25~5012.93元。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是否进行肾移植以及当前肾脏病所处分期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对人均住院总费用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是否进行肾移植、当前肾脏病所处分期、性别和年龄。结论 肾性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住院天数以及是否进行肾移植是肾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总费用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制订合理的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45-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俏;许清青;郑绘;易利丹;罗霞;
目的 分析肾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用药特点与经济负担,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优化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整理某大型综合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的肾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信息,分析用药特点、逐年住院费用变化、各项住院费用变化、各临床特征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286例患者,以男性、30~60岁、湖南患者居多。用药种类数为(2.69±1.51)种,使用两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最多。以DDDs总值为指标排序,使用最多的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住院总费用均值为(39 690.53±85 305.44)元,中位数为10 797.83元,P_(25)~P_(75)为7130.48~20 677.13元;西药费均值为(10 206.41±24 170.42)元,中位数为1961.61元,P_(25)~P_(75)为857.25~5012.93元。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是否进行肾移植以及当前肾脏病所处分期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对人均住院总费用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是否进行肾移植、当前肾脏病所处分期、性别和年龄。结论 肾性高血压患者由于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住院天数以及是否进行肾移植是肾性高血压患者住院总费用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制订合理的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45-3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亚洲;石祥奎;曹加;刘杰;刘莹;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N)、比阿培南(BMP)3种碳青霉烯类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FS)单用和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体外抑菌作用,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评价筛选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分离收集54株XDR-AB,基于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单独及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上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结合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联合用药主要显示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与单用药相比,联合用药的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左移。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在限定用药剂量范围内通过延长静脉滴注时间,5种亚胺培南和2种比阿培南联合用药方案可获得有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目标值;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延长CFS静脉滴注时间并使舒巴坦钠用量达到9 g·d~(-1)可获得有效的CFR目标值。结论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CFS联合3种碳青霉烯类对XDR-AB有效,但蒙特卡罗模拟显示需增加其给药次数、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并加大用药剂量对XDR-AB才可获得有效的CFR目标值。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51-3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许亚洲;石祥奎;曹加;刘杰;刘莹;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N)、比阿培南(BMP)3种碳青霉烯类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FS)单用和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体外抑菌作用,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评价筛选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分离收集54株XDR-AB,基于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单独及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上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结合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联合用药主要显示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与单用药相比,联合用药的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左移。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在限定用药剂量范围内通过延长静脉滴注时间,5种亚胺培南和2种比阿培南联合用药方案可获得有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目标值;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延长CFS静脉滴注时间并使舒巴坦钠用量达到9 g·d~(-1)可获得有效的CFR目标值。结论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CFS联合3种碳青霉烯类对XDR-AB有效,但蒙特卡罗模拟显示需增加其给药次数、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并加大用药剂量对XDR-AB才可获得有效的CFR目标值。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51-3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亚洲;石祥奎;曹加;刘杰;刘莹;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IMP)、美罗培南(MEN)、比阿培南(BMP)3种碳青霉烯类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FS)单用和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体外抑菌作用,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评价筛选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分离收集54株XDR-AB,基于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单独及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上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结合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联合用药主要显示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与单用药相比,联合用药的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左移。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在限定用药剂量范围内通过延长静脉滴注时间,5种亚胺培南和2种比阿培南联合用药方案可获得有效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目标值;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延长CFS静脉滴注时间并使舒巴坦钠用量达到9 g·d~(-1)可获得有效的CFR目标值。结论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CFS联合3种碳青霉烯类对XDR-AB有效,但蒙特卡罗模拟显示需增加其给药次数、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并加大用药剂量对XDR-AB才可获得有效的CFR目标值。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51-3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爽;李新刚;
目的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服用齐拉西酮后血药浓度/日剂量(C/D)的影响因素,为齐拉西酮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9—2021年服用齐拉西酮的185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采用SPSS 21.0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日剂量以及联合用药对齐拉西酮C/D的影响。结果 齐拉西酮血药浓度(116.19±73.73)ng·mL~(-1),C/D(1.21±0.72)(ng·mL~(-1))/(mg·d~(-1))。女性组齐拉西酮C/D显著高于男性组,体重正常组C/D显著高于超重组,联合使用丙戊酸组显著低于未联合使用组,联合使用劳拉西泮组显著高于未联合使用组(P均<0.05);年龄和日剂量对齐拉西酮C/D无显著影响。结论 齐拉西酮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性别、BMI及联合用药均可能引起血药浓度变化,临床应用时应结合疗效与治疗药物监测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58-3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爽;李新刚;
目的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服用齐拉西酮后血药浓度/日剂量(C/D)的影响因素,为齐拉西酮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9—2021年服用齐拉西酮的185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采用SPSS 21.0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日剂量以及联合用药对齐拉西酮C/D的影响。结果 齐拉西酮血药浓度(116.19±73.73)ng·mL~(-1),C/D(1.21±0.72)(ng·mL~(-1))/(mg·d~(-1))。女性组齐拉西酮C/D显著高于男性组,体重正常组C/D显著高于超重组,联合使用丙戊酸组显著低于未联合使用组,联合使用劳拉西泮组显著高于未联合使用组(P均<0.05);年龄和日剂量对齐拉西酮C/D无显著影响。结论 齐拉西酮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性别、BMI及联合用药均可能引起血药浓度变化,临床应用时应结合疗效与治疗药物监测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58-3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爽;李新刚;
目的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服用齐拉西酮后血药浓度/日剂量(C/D)的影响因素,为齐拉西酮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9—2021年服用齐拉西酮的185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采用SPSS 21.0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日剂量以及联合用药对齐拉西酮C/D的影响。结果 齐拉西酮血药浓度(116.19±73.73)ng·mL~(-1),C/D(1.21±0.72)(ng·mL~(-1))/(mg·d~(-1))。女性组齐拉西酮C/D显著高于男性组,体重正常组C/D显著高于超重组,联合使用丙戊酸组显著低于未联合使用组,联合使用劳拉西泮组显著高于未联合使用组(P均<0.05);年龄和日剂量对齐拉西酮C/D无显著影响。结论 齐拉西酮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影响因素复杂,性别、BMI及联合用药均可能引起血药浓度变化,临床应用时应结合疗效与治疗药物监测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58-3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普燕芳;陈力;曹玮;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维得利珠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FAERS中2017年至2021年共19个季度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对报告中的ADE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ROR法和MHRA法共有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维得利珠单抗ADE报告8563例,涉及19 905个ADE,共挖掘出维得利珠单抗ADE信号228个,主要累及19个器官系统,包括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按信号强度排序,前30中有8个信号未在药品说明书中出现,有待进一步确认。结论 使用维得利珠单抗前应加强感染相关风险的评估,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护,警惕药物诱发胰腺炎,并加强儿童等特殊人群超说明书用药评价,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62-3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普燕芳;陈力;曹玮;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维得利珠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FAERS中2017年至2021年共19个季度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对报告中的ADE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ROR法和MHRA法共有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维得利珠单抗ADE报告8563例,涉及19 905个ADE,共挖掘出维得利珠单抗ADE信号228个,主要累及19个器官系统,包括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按信号强度排序,前30中有8个信号未在药品说明书中出现,有待进一步确认。结论 使用维得利珠单抗前应加强感染相关风险的评估,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护,警惕药物诱发胰腺炎,并加强儿童等特殊人群超说明书用药评价,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62-3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普燕芳;陈力;曹玮;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维得利珠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FAERS中2017年至2021年共19个季度的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对报告中的ADE描述用语进行标准化,筛选出ROR法和MHRA法共有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维得利珠单抗ADE报告8563例,涉及19 905个ADE,共挖掘出维得利珠单抗ADE信号228个,主要累及19个器官系统,包括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按信号强度排序,前30中有8个信号未在药品说明书中出现,有待进一步确认。结论 使用维得利珠单抗前应加强感染相关风险的评估,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护,警惕药物诱发胰腺炎,并加强儿童等特殊人群超说明书用药评价,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23年11期 v.21;No.214 3062-3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