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强;鲍倩倩;陈卫东;王雷;张雪;吴成圆;王思维;唐丽琴;吴培云;
目的 以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Exos)为载体,包载抗肿瘤药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构建一种纳米载药体系(MTX-Exos),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在体外对肝细胞癌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超速离心从RAW264.7细胞中提取纯化Exos,采用超声孵育法将MTX载入Exos,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MTT实验研究了该递药体系抑制肝细胞癌增殖的作用。结果 最优处方下的MTX-Exos的平均粒径为(174.3±3.2)nm,Zeta电位为(-10.8±0.3)mV,载药量为(2.81±0.02)%,外观形态呈茶托状双层膜结构并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蛋白Alix和TSG101。MTX-Exos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比游离MTX更强。结论 Exos成功负载MTX,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在体外试验中对肝细胞癌的增殖展示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2023年04期 v.21;No.207 839-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娅;王鹏;彭兰淳;郑青竹;陈厅;彭江丽;彭求贤;
目的 探讨尖尾芋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作用。方法 采用GC-MS法分析尖尾芋石油醚部位(EAC)的化学成分,CCK-8法检测EAC对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显微镜观察EAC对MDA-MB-231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AC处理后,MAPK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等。EAC能抑制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的活性,改变MDA-MB-231细胞的形态,能抑制MAPKs信号通路中p-ERK/ERK的表达。结论 EAC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下调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2023年04期 v.21;No.207 84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侨宗;陈卫东;楼洋;杨灿;高安慧;
目的 研究小檗碱(BBR)与维奈托克(VEN)联用诱导获得性VEN耐药的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S4;11细胞(RS4;11-VENR)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将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S4;11细胞长期暴露在VEN中获得RS4;11-VENR。基于ZIP模型评估BBR与VEN处理RS4;11-VENR的联用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两者联用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qRT-PCR法检测BBR与VEN处理后细胞抗凋亡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的剪切情况。结果 细胞凋亡诱导和增殖抑制实验证明VEN对RS4;11-VENR不敏感(IC_(50)> 10μmol·L~(-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S4;11-VENR对比野生型RS4;11细胞存在MCL~(-1)上调;基于ZIP模型的联用评价表明12~50μmol·L~(-1) BBR与0.1~10μmol·L~(-1) VEN协同杀伤RS4;11-VENR,流式结果显示25μmol·L~(-1) BBR与1μmol·L~(-1) VEN联用协同诱导细胞凋亡;qRT-PCR实验结果显示25~30μmol·L~(-1) BBR单独处理细胞致MCL~(-1)、BCL-XL基因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BR单独处理降低细胞MCL~(-1)、BCL-XL蛋白水平。结论 BBR与VEN联用协同杀伤RS4;11-VENR,BBR可能通过降低RS4;11-VENR的MCL~(-1)、BCL-XL蛋白水平,增加细胞对VEN敏感性从而诱导凋亡发生。
2023年04期 v.21;No.207 850-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种思茹;彭汐涯;王欣茹;王淑君;叶田田;杨瑞;
目的 优化酮咯酸氨丁三醇鼻用温敏凝胶(ketorolac tromethamine thermosensitive nasal gel,KT-Gel)处方,并对其体外释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KT-Gel处方;以无膜溶出法考察KT-Gel的体外溶蚀行为;以扩散池法考察KT-Gel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KT-Gel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 22.59%,泊洛沙姆188 2.4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31%,胶凝温度为(34.2±0.3)℃;凝胶的溶蚀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体外释药遵从Ritger-Peppas动力学方程,为扩散与骨架溶蚀协同作用。结论 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KT-Gel处方,所建模型预测性良好。KT-Gel释放受扩散和骨架溶蚀控制,可维持药物持续、稳定的释放。
2023年04期 v.21;No.207 857-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吴娜;屯妮萨古丽·艾买提江;常军民;李改茹;
目的 基于BEAS-2B细胞筛选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提取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制备天山花楸不同溶剂提取物;采用脂多糖诱导BEAS-2B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8水平,筛选天山花楸抗哮喘的活性提取部位;基于UPLC-QE-MS技术对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提取部位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天山花楸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均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EAS-2B细胞分泌IL-1β和IL-8,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利用UPLC-QE-MS技术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分析各成分的质荷比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对其中11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及其裂解途径进行了推导,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酚类及氰苷类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对天山花楸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为研究天山花楸抗哮喘活性的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4期 v.21;No.207 863-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雪纯;邱旖;吴婧楠;孙常胜;蒋巧萍;宇泉霖;宋嘉佳;顾凯琳;郭杏梅;孙腾跃;蔡程科;王洪飞;
目的 优化盐酸多奈哌齐冻干型口崩片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口崩片外观性状、崩解时间、含水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对盐酸多奈哌齐冻干型口崩片的处方工艺进行单因素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考察。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冻干型口崩片的最优处方工艺为:普鲁兰多糖9.5mg/片,甘露醇4.9 mg/片,黄原胶0.2 mg/片,制备的口崩片片型饱满、表面光洁、崩解迅速,且室温下放置3个月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优化得到的盐酸多奈哌齐冻干型口崩片制备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该工艺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023年04期 v.21;No.207 870-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文静;朱梨梨;潘娇娇;郝自强;陈卫东;杨瑞;王淑君;
目的 基于“药辅合一”的理念,优化甘草次酸-蓖麻油亚微乳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油相和乳化剂,以浊度和粒径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甘草次酸-蓖麻油乳剂处方,并考察其制备工艺。通过测定粒径、稳定性、pH、体外释放等指标综合评价亚微乳质量。结果 优选的处方中,蓖麻油为10%、聚山梨酯-80为2.5%、三油酸山梨坦为0.9%,磷酸盐为0.24%,含药量为(2.94±0.02)mg·mL~(-1),平均粒径为(197.3±2.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9±0.01),且离心稳定性良好。结论此方法构建“药辅合一”的甘草次酸-蓖麻油亚微乳较稳定,有利于进一步开发。
2023年04期 v.21;No.207 87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娄绍岩;董慧玲;伊冰清;苏进;孙宇菲;马涛;赵国栋;雷海民;
目的 开发并优化一条经济、安全、高效的虫草素半合成工艺路线,深入分析反应机制。方法 以廉价的腺苷为起始原料,与2-乙酰氧基异丁酰溴反应生成溴代中间体3,再经二氢双(2-甲氧乙氧基)铝酸钠(Red-Al)还原脱卤得虫草素,利用HRMS、~1H-NMR、~(13)C-NMR、HPLC、旋光和熔点进行结构确认及纯度鉴定,分析反应机制及生成的副产物。结果 通过两步反应实现了虫草素的合成,其中脱卤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避免了昂贵金属试剂(Pd/C)和危险源(高压氢气)的使用,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反应安全性。结论 本实验报道的两步法是目前虫草素最简洁高效的半合成路线,分离纯化简单,机制明确清晰,具有良好的市场化前景。
2023年04期 v.21;No.207 882-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颖;吴娟;邓子怡;汪洋;郁阳;王国凯;刘劲松;
目的 研究白花败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反相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所获得的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数据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药材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花败酱酸(1)、(S)-3-羟基-β-紫罗兰酮(2)、芦丁(3)、5,7,4'-三甲氧基黄酮(4)、3,5,7,4'-四羟基黄酮(5)、3,5,3'-三甲氧基槲皮素(6)、鼠李柠檬素(7)、(1S,3a R,4S,9a R)-1-ethoxy-4-(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oxy-1,3,3a,4,9,9a-hexahydronaphtho[2,3-c]-furan-6-ol(8)、(+)-isolariciresinol(9)、东莨菪内酯(10)、2',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11)、对乙氧基苯甲醇(12)、反式对香豆酸乙酯(13)、2,5-二羟基苯乙酸乙酯(14)。结论 本研究从白花败酱药材中分离鉴定了14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3、10、1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3年04期 v.21;No.207 88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重先;于佳禾;刘金凤;魏梅;陈向东;石晋丽;王春国;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ExactiveOrbitrap-MS)分析赤芍中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抗银屑病活性。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条件为热喷雾离子源(HESI),在负离子模式下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检测范围m/z 100~1200。利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过度增殖建立银屑病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探讨赤芍乙醇提取物、赤芍总苷中的单体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抗银屑病活性。结果 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其中单萜及其苷类24个,黄酮及其苷类13个,酚酸类14个,鞣质类10个。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2、IL-6、IFN-γ水平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乙醇提取物、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组IL-2、IL-6、IFN-γ水平显著降低(P <0.01)。结论 UH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别赤芍药材的化学成分,且赤芍乙醇提取物、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可能通过降低IL-2、IL-6、IFN-γ银屑病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而发挥抗银屑病活性,本研究可为赤芍的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21;No.207 894-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1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诚毅;秦鑫鹏;包永睿;王帅;李天娇;孟宪生;于睿;
目的 基于3D肿瘤细胞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威灵仙体外抗肺癌的药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建立体外3D肺癌模型,以依托泊苷作为阳性对照组,对水、30%乙醇、60%乙醇、70%乙醇、90%乙醇提取得到的威灵仙粗提物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通过多种数据库筛选出药物和肺癌的核心靶点,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结果 挖掘出威灵仙活性成分33个,核心成分3种,为Hederagenin、2-Deoxy-D-Ribono-1、beta-sitosterol,排名靠前的靶点为CASP3、PTGS2、IL6、TNF,推测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共筛选得到171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共筛选出56条通路。ATP检测结果显示各2D、3D细胞模型处理组IC50值分别为:依托泊苷(41.98±1.15),(118.63±3.93)μmol·L~(-1);水提取物(0.89±0.04),(6.37±0.78)mg·mL~(-1);30%醇提物(0.64±0.02),(5.40±0.78)mg·mL~(-1);60%醇提物(0.45±0.01),(4.30±1.16)mg·mL~(-1);70%醇提物(0.37±0.02),(3.24±0.85)mg·mL~(-1);90%醇提物(0.60±0.03),(5.46±1.47)mg·mL~(-1)。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核皱缩及胞质减少程度强弱顺序为70%醇提物>依托泊苷处理组> 60%醇提物> 90%醇提物> 30%醇提物>水提物。免疫细胞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各给药组均有肿瘤细胞核皱缩且P53表达量显著减少(P <0.05)。ELISA结果显示,威灵仙70%醇提物和60%醇提物均对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产生显著影响(P <0.05)。结论各组威灵仙粗提物均对人A549 3D模型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其中70%醇提物效果最佳,60%醇提物次之,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Bax、Caspase-3含量,下调Bcl-2含量相关,即威灵仙粗提物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023年04期 v.21;No.207 903-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陆慧毓;王凤玲;陈云娜;王雷;周婷婷;陈卫东;
目的 探讨姜黄素是否能够与盐酸阿霉素协同诱导4T1乳腺癌细胞产生自噬性细胞死亡并促进盐酸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PBS),姜黄素组(10μmol·L~(-1)姜黄素),盐酸阿霉素组(10μmol·L~(-1)盐酸阿霉素),联合应用组(10μmol·L~(-1)姜黄素+10μmol·L~(-1)盐酸阿霉素)。通过CCK-8法比较不同处理对4T1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处理诱导产生的细胞凋亡;通过CCK-8法及自噬抑制策略[各组分别与3-甲基腺苷(3MA)共处理]探究联合应用组是否能够诱导4T1细胞产生自噬性细胞死亡;采用免疫荧光法研究不同处理组的自噬相关蛋白(LC3及P62)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死亡相关蛋白(CRT及HMGB1)的表达;采用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研究不同处理组ATP的释放情况,以评价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程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肿瘤细胞被骨髓原代巨噬细胞(BMDCs)吞噬摄取的程度以及对BMDCs表面MCH-Ⅱ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姜黄素组本身不会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及诱导细胞凋亡,但与盐酸阿霉素联用后显著增强了盐酸阿霉素的细胞毒性及诱导细胞凋亡水平,经自噬抑制剂3MA共孵育后,这种协同效果消失,细胞毒性显著降低;与单独处理组相比,联合应用组的LC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62表达明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姜黄素未能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与盐酸阿霉素组相比,联合应用组的CRT表达及HMGB1释放情况并无显著性差异,但ATP释放水平显著增加。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盐酸阿霉素组相比,联合应用组的肿瘤细胞能够更多的被BMDCs摄取吞噬,同时能够显著增强BMDCs表面MCH-Ⅱ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与盐酸阿霉素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自噬性细胞死亡,促进死亡肿瘤细胞释放ATP,增强死亡肿瘤细胞被BMDCs吞噬摄取有关。
2023年04期 v.21;No.207 91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巨世杰;魏朝;郭凯蕾;李琦;梁佳龙;马丽莎;张东旭;卫培峰;刘雪英;
目的 以ADD-16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总结构效关系,设计合成新型吖啶二酮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方法 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同系物原则对ADD-16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利用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评估目标化合物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考察衍生物与GPR40的结合模式。结果 共设计合成8个新型ADD-16衍生物,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ADD-20的活性显著优于ADD-16,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能力更强。此外,在3μmol·L~(-1)时,ADD-18、ADD-20与ADD-24的活性显著优于ADD-16,在10μmol·L~(-1)时,ADD-20与ADD-21活性显著优于ADD-16,其他化合物在同等浓度下活性无显著差别。分子对接发现化合物ADD-20结合作用模式与TAK-875极其相似,ADD-20结构中的羧基与ARG-183和ARG-2258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结论 设计合成的新型ADD-16衍生物ADD-20具有更强的糖促胰岛素分泌能力,构效关系发现吖啶二酮3,6位氢由二甲基取代、苯甲酸上羧基在间位、1位苯环5位上有取代基且为给电子基时可提高化合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3年04期 v.21;No.207 917-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苏楠;刘玉铃;吴灏;王永刚;
目的 应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 TOF-MS/MS)对中药活心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以Waters HSS T3(2.1 mm×100 mm,1.8μ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采用配有ESI电喷雾源的高分辨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样检测。结果 通过准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分析、对照品比对、相关文献查阅,共确证和指认出96个化学成分,其中三萜类化合物25个、皂苷类化合物12个、胆汁酸类化合物11个、黄酮类化合物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0个、蟾毒内酯类化合物12个、有机酸类化合物7个、氨基酸类化合物4个、核苷类化合物1个、甾酮类化合物1个、其他类化合物2个,并解释了代表性成分的裂解规律。结论本研究阐明了活心丸的化学物质基础,为评价其质量及后续药理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4期 v.21;No.207 924-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益杏;李逃明;杨中保;左美玲;
目的 探讨五味子酮的降血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给予低、中、高剂量五味子酮灌胃处理后,评估其空腹血糖、K值与肝脏指数,并采用PAS染色检测肝组织的糖原含量。建立高糖(55 mmol·L~(-1))诱导的HepG2细胞模型,给予五味子酮或AKT抑制剂MK-2206干预后,分别采用NBDG法和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糖摄取和糖生成能力。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T2DM大鼠肝组织和高糖诱导HepG2细胞中磷酸化AKT(p-AKT)和糖原合成酶(GSK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和肝脏指数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糖原合成能力显著降低,高糖(55 mmol·L~(-1))诱导的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显著减少、而生成显著增多。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T2DM大鼠和高糖(55 mmol·L~(-1))诱导的HepG2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而GSK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给予五味子酮干预能够有效逆转上述改变,且该逆转作用可被AKT抑制剂MK-2206终止。结论 五味子酮是一种潜在的降血糖药物,其降糖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KT/GSK3信号通路有关。
2023年04期 v.21;No.207 933-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解锦香;史斌琦;马世平;马占强;
目的 研究坤宁颗粒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药理作用。方法 用剪尾法和玻璃毛细管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用血凝仪测定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药物建立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的子宫出血量,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含量,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的病理损伤;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气滞血瘀大鼠模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坤宁颗粒可以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大鼠PT、APTT,升高大鼠FIB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坤宁颗粒可以显著减少功能性子宫出血模型大鼠子宫出血量,升高血清E_2、P含量,改善子宫内膜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坤宁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论 坤宁颗粒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模型大鼠子宫出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E_2、P水平,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促进子宫修复有关。
2023年04期 v.21;No.207 940-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伍梦玲;欧阳林旗;龙远雄;何阳;吴金鸿;周鑫;韩蜜;陈镇;邓桂明;
目的 从免疫调节角度研究鼻咽解毒胶囊“扶正培本”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方法采用UHPLC-MS/MS技术检测鼻咽解毒胶囊的入血成分。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和获得鼻咽解毒胶囊入血成分和免疫调节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DAVID 6.8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及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活性实验和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体质量变化、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常规、脾脏和胸腺病理切片等指标验证鼻咽解毒胶囊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从鼻咽解毒胶囊含药血清中共鉴定出黄酮类、萜类等18个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关键成分7个,预测出成分和免疫调节交集靶点159个,分析出TNF、IL6等关键靶点15个,富集分析到的关键信号通路有PI3K-Akt和MAPK等。细胞和动物实验表明,鼻咽解毒胶囊可显著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 <0.01),恢复免疫抑制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量(P <0.05,P <0.01),减轻脾脏和胸腺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鼻咽解毒胶囊“扶正培本”药效物质以黄酮类成分为主,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2023年04期 v.21;No.207 945-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诗沁;朱芊芊;尹宣;吴诗雨;汪波;聂晶;叶晓川;刘丹;
目的 探讨菊花提取物对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方法 除正常组外,造模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及梯度饮酒的方式制备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菊花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菊花醇提物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量的水,给药同时重复前法继续造模,连续给药4周。给药期间每周测量一次体质量、面温,每两周测量一次血压,分别在造模开始前、造模结束时及给药结束时测量血糖值。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及胸主动脉的组织病变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结果 菊花水提物能显著降低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改善大鼠肝脏病变及脂肪空泡情况,抑制胸主动脉中膜增厚情况;显著降低大鼠肝脏组织中AST、ALT、TG水平及血清中TC、TG、CRP水平。结论 菊花提取物对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降脂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2023年04期 v.21;No.207 953-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汤玉梅;欧水平;叶林虎;黄玉普;王森;
目的 测定甘草香豆素的平衡溶解度及其油水分配系数,为甘草香豆素的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用烧瓶法测定其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溶解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摇瓶法测定甘草香豆素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时甘草香豆素在pH为1.2、2.0、5.0、6.8、7.4的缓冲液以及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39.17、38.26、24.00、23.83、25.44、28.00μg·L~(-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油水分配系数为(3.06±0.0002),摇瓶法中pH 2.0缓冲液中油水分配系数最小。结论 本文建立的甘草香豆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可行,37℃时甘草香豆素不溶或几乎不溶于水,在pH 1.2~7.4随着pH的增大平衡溶解度逐渐减小,属于水难溶性、高渗透性、亲脂性药物,可考虑通过提高溶解度改善其药物溶出和吸收。
2023年04期 v.21;No.207 959-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美奇;武慧敏;徐丽芝;孟扬;陈卫东;杨瑞;王淑君;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探讨泽泻汤各药味单煎及共煎的差异。方法 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与指认,同时测定3种指标性成分含量,并结合特征峰峰面积,分析白术单煎、泽泻单煎及共煎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 15批样品共有14个共有峰,其中12个峰归属于泽泻,2个峰归属于白术,共指认了3个色谱峰,分别为白术内酯Ⅲ、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单煎、共煎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差异不大,单煎时23-乙酰泽泻醇C、白术内酯Ⅲ含量分别为共煎的1.5、3.0倍;共煎时仅有2个特征峰峰面积大于单煎。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可行,可用于泽泻汤的质量控制。泽泻汤各药味单煎、共煎前后无新物质生成,从总体上看各成分含量单煎优于共煎,可为该方配方颗粒的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2023年04期 v.21;No.207 963-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雅楠;牛芬溪;郑晓春;张硕峰;方芳;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SYI)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血压和血流阻力的影响及其体外溶栓作用。方法 正常SD大鼠分别静脉给予不同浓度的SYI,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和MP150生理记录仪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90和120 min时颈总动脉血流量和血压,计算血流阻力。称重法观察不同浓度SYI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SYI(0.2 mg·m~(-1))在给药60~120 min时,SYI(0.4 mg·m~(-1))在给药30~60 min时均能明显增加颈总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两者在给药120 min时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SYI(0.2 mg·m~(-1))作用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SYI(0.4 mg·m~(-1))在给药120 min时,能显著降低血压,SYI(0.5 mg·mL~(-1))可以显著增强体外血凝块的溶解作用。结论 SYI具有增加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和血压及体外溶解血栓的作用。
2023年04期 v.21;No.207 96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玉琴;海力马依·海米提;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阿吉艾克拜尔·艾萨;侯雪玲;
目的 建立氢定量核磁共振法(~1H qNMR)法测定光甘草定的含量。方法 采用Bruker AVANCE NEO 600 MHz核磁共振仪,以氘代甲醇为溶剂,磺胺多辛为内标,以磺胺多辛δ_H 8.04(1H,s)、δ_H 7.73(2H,d)处的峰为内标定量峰,光甘草定δ_H 6.87(1H,d)、δ_H 6.79(1H,d)、δ_H 5.56(1H,d)处的峰为样品定量峰,用内标法进行测定。测定条件:脉冲序列为zg30,弛豫延迟时间为30 s,温度为298 K,扫描次数为16次,采集时间为2.5 s,增益为63.32。结果建立的方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广。最终测得本批样品含量为99.42%,与HPLC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本文建立的~1H qNMR法预处理简单、检测快速高效、结果稳健可靠,为光甘草定的质量控制及对照品的赋值提供了新方法。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20-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颖;刘陶世;刘漫;蒲莲莲;嵇晶;程建明;
目的 建立保元抗疲咀嚼片HPLC-ELSD特征图谱和4种代表性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5 HC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蒸发温度为120℃,气体流量为1.6 SLM。结果 建立了保元抗疲咀嚼片HPLCELSD特征图谱,标定了11个特征峰,并鉴定出甘草苷、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甘草酸铵5个成分,15批样品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 0.920。建立了保元抗疲咀嚼片中4种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甘草酸的含量分别为1.01~1.09 mg·g~(-1)、0.85~0.96 mg·g~(-1)、1.42~1.70 mg·g~(-1)、1.53~1.84mg·g~(-1)。结论 采用HPLC-ELSD特征图谱结合多功效成分含量测定,可全面评价与控制保元抗疲咀嚼片的质量。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25-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逊尤;孙辉;叶惠煊;黄胜;罗疆南;曾静凯;罗菲菲;丁野;方磊;李文莉;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测定补肾填精口服液中6种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将样品用甲醇稀释后进行分析:采用Welch UPLC Ultimate LPC_(18)柱(2.1 mm×100 mm,1.8μm),以0.2%甲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含量计算。结果6种生物碱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82~0.9996,方法的定量限为0.185~0.690μg·L~(-1),检测限为0.096~0.246μg·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2.1%~121.2%。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前处理简单高效,可用于补肾填精口服液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32-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任晓娜;郑磊;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中药全蝎中29种抗感染药物的残留量。方法 全蝎样品经50%乙腈溶液提取,采用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进行分离,用5 mmol·L~(-1)甲酸铵缓冲溶液(pH 4.0)和乙腈(含0.1%甲酸)作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正负离子同时切换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采集信号。结果 29种抗感染药物在1~200 n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分别进行2、10、20 ng·mL~(-1) 3个浓度水平的加样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8.2%~112.3%,其RSD为1.4%~7.2%(n=3);检测限为0.25 ng·mL~(-1),定量限为0.75 ng·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专属性强,适用于同时对全蝎中多种抗感染药物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37-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亚玲;李爽;胡北;姚东;许子华;
目的 基于HPLC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不同批次补阳还五汤的质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乙腈-0.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参照峰,建立10批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化学成分并同时测定其含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补阳还五汤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确定了2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8个色谱峰(包括6号羟基红花黄色素A、8号芍药内酯苷、9号芍药苷、11号阿魏酸、12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6号芒柄花苷、21号毛蕊异黄酮、24号芒柄花素)。10批补阳还五汤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1~1.00;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的含量分别为0.50~0.76、0.23~1.83、1.65~3.02、0.63~1.33、0.79~1.22、0.51~1.06、0.85~1.09、0.21~0.44mg·g~(-1)。结论 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同时测定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补阳还五汤的内在质量,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42-1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耕;徐浩然;于庚原;张童画;罗杰;向延柳;刘力莉;刘润花;孙毅坤;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消痞和胃胶囊的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6个组分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水(A)和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5μL。建立10批消痞和胃胶囊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测定水杨苷、表儿茶素、4-羟基苯乙酮、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结果 消痞和胃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10批次消痞和胃胶囊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93~0.999;水杨苷、表儿茶素、4-羟基苯乙酮、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分别为0.223~0.230、0.073~0.090、0.063~0.067、1.357~1.477、4.747~5.327、4.547~4.927mg·g~(-1)。结论 建立的消痞和胃胶囊HPLC指纹图谱和定量分析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49-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璟;刘伟;刘为中;周洁;何广卫;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富马酸卢帕他定口崩片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采用Waters XBridge C_(18)(4.6 mm×150 mm,3.5μm)色谱柱,以0.0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2nm,进样量50μL。结果 卢帕他定与各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杂质A、B、C、D、I、J的定量限分别为5.1975、5.5541、24.3482、2.0800、4.9305、5.1460 ng·mL~(-1),且在相应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杂质A校正因子为1.3,其余杂质校正因子均在0.9~1.1。各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在99.84%~109.22%,RSD均小于2%。结论 本法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和耐用性良好,可用于富马酸卢帕他定口崩片有关物质的测定。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56-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项惟真;董蓉蓉;李美琪;麻贞贞;杨清锐;
目的 系统评价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A-I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生物制剂治疗RA-ILD的研究,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关于利妥昔单抗(RTX)及阿巴西普(ABA)的研究各4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的研究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RTX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WMD=9.58,95%CI(3.91,15.25),P <0.05];而治疗前后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8.90,95%CI(-1.06,18.86),P> 0.05]。接受ABA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FVC%pred [WMD=-1.10,95%CI(-3.83,1.63),P> 0.05]和DLCO%pred [WMD=0.65,95%CI(-2.24,3.53),P> 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肺高分辨率CT的好转、稳定、恶化合并率分别为16%[95%CI(12%,22%)]、69%[95%CI(57%,79%)]、19%[95%CI(14%,24%)]。接受TNF-α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FVC%pred与治疗前相比未出现明显下降。RTX的总体不良事件合并发生率为33%[95%CI(21%,45%)],与不良事件相关的死亡的合并发生率为7%[95%CI(2%,16%)]。结论 生物制剂(RTX、ABA、TNF-α抑制剂)具有稳定或改善RA-ILD患者肺功能和影像学表现的作用,是治疗RA-ILD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62-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倪倩;方丽涌;齐伟;陈露露;周莫菲;金鹏飞;
目的 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智能药柜(ADC)在医疗机构中的用药安全进行分析。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依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纳入研究的内容和结论。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好;3篇研究通过条形码扫码策略,标记近效期药品并定期更换和将有效期的检查措施,降低了超过有效期药品构成比;1篇研究通过制订ADC储存看似听似(LASA)药品管理策略,筛查出的LASA药品的构成比为70%;3篇研究通过准确填补、高警示药品存放维护和每月清点等核查策略,降低了调配差错率。1篇研究定性描述了安全用药的责任归属、摆放环境和药品发放方面的内容。结论 本文系统综述了ADC的用药安全的策略和结论,为ADC在医疗机构的安全使用提供循证证据。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70-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亚;汪晓娟;武东;魏浩洁;程丹丹;余美玲;
目的 研究替加环素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危险因素,并建立其致凝血异常的预测模型。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使用替加环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替加环素致凝血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87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35.83%。异常组患者在出血事件方面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37.31%vs 15.83%,P=0.001),主要集中在消化道方面。替加环素使用疗程(OR=3.56,95%CI:1.325~9.569,P=0.012)、日剂量(OR=2.772,95%CI:1.324~5.802,P=0.007)是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水平(OR=3.519,95%CI:1.584~7.819,P=0.002)是凝血异常的保护因素。构建替加环素致凝血异常的预测模型,Logit(P)=-2.863+1.258X_2+1.270X_3+1.019X_4,当Logit(P)> 0.3604时,提示替加环素导致凝血异常风险高。结论 替加环素致凝血异常发生率较高,对血红蛋白水平较低、长疗程、大剂量使用的患者,应加强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76-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秦小莉;徐敏;杨玉洁;何春杨;徐超然;何琴;
目的 构建禁忌证的精细化审核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处方审核效率、规范合理用药寻找改进方向和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2020年8月—2021年5月门诊所有禁忌证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临床实际诊疗情况和循证证据,探索禁忌证的精细化审核规则。结果 2020年8月—2021年5月有关禁忌证提示的一共3078条,其中黑灯提示913条,占29.66%;红灯提示2165条,占70.34%。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精细化维护禁忌证规则15 432条。规则精细化设置前后禁忌证问题占比分别为14.8%和11.4%(P <0.05)。结论对禁忌证规则进行精细化设置促进了处方前置审核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体现了药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积极作用,展现出药师的专业性。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8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隋月;李雨;刘广宣;
目的 评价信迪利单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使用信迪利单抗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基本信息,参考药品说明书、数据库等收集相关资料,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信迪利单抗说明书推荐6种适应证,112例患者的数据分析表明,超说明书用药有31例(27.68%),涉及10个瘤种,排名前三的为子宫颈癌(32.26%)、子宫内膜癌(19.35%)、鼻咽癌(12.90%)。结论 信迪利单抗用药相对合理,但面对癌症患者复杂的病情,治疗过程中难免存在超说明用药情况,应进一步强化超说明书用药监管,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最大化保障医师权益。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87-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佳柱;祝雨辰;邝柏宇;梁金萍;杨岩涛;
目的 分析国内中药矫味与掩味技术研究现状。方法 以CNKI数据库2001—2021年矫味与掩味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VOSviewer对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限定学科为“中药学”后,2001—2021年间发表矫味与掩味共325篇,其中共有1569个关键词,出现4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48个,前10个关键词分别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掩味、中药、成型工艺、正交试验、口腔崩解片、苦味、电子舌、掩味技术。同时,48个关键词被分为7个聚类。结论 当前矫味与掩味大部分研究热点都集中在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上,对于新兴技术开发及应用涉及较少。在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开拓矫味新技术及规范质量标准制订,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及生产智能化的有效途径。
2023年04期 v.21;No.207 1093-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