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安祁;霍金海;李秀伟;王一安;孙国东;薛佳奇;王伟明;
目的 分析参芪复脉颗粒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和Peakview 2.0软件对参芪复脉颗粒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结合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以及对照品二级质谱库分析鉴定参芪复脉颗粒的体内外成分。结果 从参芪复脉颗粒中共鉴定出118个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木脂素类19个、黄酮类27个、有机酸类8个、三萜皂苷类29个、甾体皂苷7个、氨基酸类2个、脂肪酸类4个、生物碱2个、三萜类3个、维生素1个、三萜酸类1个、脂肪醇1个、其他类14个,从灌胃后的小鼠血清中推测出33个入血原形成分。结论 本研究运用UPLC-Q-TOF-MS技术及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分析了参芪复脉颗粒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初步探究了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为参芪复脉颗粒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03-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子扬;苏倩榕;黄金伟;姚菲;刘鑫鹏;王家晓;杨正腾;
目的 优选解毒复正煮散提取工艺,通过指纹图谱研究控制解毒复正煮散质量。方法 以黄芩苷、汉黄芩苷、橙皮苷、槲皮素含量及干膏率为指标,选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综合权重,采取响应面法考察粉碎粒度、加水量及煎煮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且建立了其指纹图谱评价系统。结果 确立解毒复正煮散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度10目,加水量10倍,煎煮5 min,指纹图谱分析得15批解毒复正煮散可分为两类,控制黄芩药材的质量是确保解毒复正煮散提取工艺稳定的关键。结论 响应面法优选的提取工艺结果可靠,指纹图谱分析为后续煮散研究打下基础。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14-2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符妙颖;张海菊;牛萍;姚宝珍;
目的 探讨7,8-二羟基黄酮(7,8-DHF)对癫痫小鼠神经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戊四氮(PTZ)+7,8-DHF组及7,8-DHF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PTZ的方法制备急性癫痫小鼠模型,通过观察各组小鼠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潜伏期、转棒实验及爬杆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估;尼氏染色、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白介素(IL)-1β及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嘌呤能P2X7受体(P2X7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情况。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TZ+7,8-DHF组小鼠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潜伏期延长,转棒实验掉落潜伏期延长,爬杆实验下降时间缩短(P<0.05);尼氏染色及HE染色显示,PTZ+7,8-DHF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尼氏小体丰富,神经元受损减少(P<0.05);ELISA结果显示,小鼠脑组织TNF-α、IL-1β、IL-6和MDA明显降低,SOD和GSH含量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TZ+7,8-DHF组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Z+7,8-DHF组小鼠脑组织中P2X7R及ER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7,8-DHF可改善癫痫小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2X7R/ERK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有关。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21-2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佳辉;杨宏昕;戴立波;
目的 研究蒙药匝迪-5味丸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作用及其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海马神经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法建立大鼠PSD模型,进行体重测定、蔗糖水消耗实验、旷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等行为学评价,通过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组织干细胞增殖/存活和分化的标志物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检测Notch胞内活性片段NICD、配体Jag1、下游靶点Hes1、Hes5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匝迪-5味丸高、低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大鼠体重、蔗糖水消耗比率明显上升,强迫游泳实验攀爬、游泳时间增加,旷场实验移动距离、平均速度增加(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匝迪-5味丸高、低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大鼠神经元数量显著恢复,海马神经干细胞阳性细胞上升(P<0.01);Notch胞内活性片段NICD、配体Jag1、下游靶点Hes1、Hes5基因表达上升(P<0.01)。与氟西汀组和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和蔗糖水消耗比率均显著升高(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与氟西汀组和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攀爬、游泳时间明显增加,静止不动时间减少(P<0.01);高剂量组、氟西汀组、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次增大(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高剂量组神经元数量较多,Notch胞内活性片段NICD、配体Jag1、下游靶点Hes1、Hes5基因表达和海马神经干细胞阳性细胞均上升(P<0.01)。结论 匝迪-5味丸在高剂量时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其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调控海马神经相关。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28-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思怡;李今璐;王诚项;刘悦;宋帅恒;马嘉军;邵强;林平;林锋;
目的 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氨基-苯硼酸-迷迭香酸(mPEG-PBA-RA),制备成具有pH响应的前药胶束,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利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氨基-苯硼酸(mPEG-PBA),并通过茜素红S实验检测其与迷迭香酸(RA)的结合能力,进一步合成mPEG-PBA-RA;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法对其结构表征;通过粒度仪测定mPEG-PBA-RA前药胶束的粒径、Zeta电位与聚集度指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pH条件下前药胶束中迷迭香酸的释放度;MTT实验检测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茜素红S实验显示,加入迷迭香酸后荧光强度减弱,证实mPEG-PBA具有结合迷迭香酸的能力。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法证实mPEG-PBA-RA成功合成。mPEG-PBA的收率为37.47%,mPEG-PBA-RA的收率为72.06%,总体收率为27.00%。通过粒度仪测试,mPEG-PBA-RA前药胶束粒径为(143.8±1.25)nm,Zeta电位为(-16.0±2.04)mV,PDI为0.254±0.09。在pH为5.2条件下,mPEG-PBA-RA胶束中迷迭香酸的累积释放率为35%;在pH为7.4条件下,mPEG-PBA-RA胶束中迷迭香酸的释放率为0%。MTT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同剂量(>10 μg·mL~(-1))的迷迭香酸相比,mPEG-PBA-RA 胶束对MCF-7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游离 RA。在一定浓度下,mPEG-PBA-RA前药胶束对MCF-7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本研究合成了两亲性聚合物mPEG-PBA-RA,并制成质量良好且具有pH响应性的前药胶束。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37-2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文娟;马婷;许正新;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对乌头碱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ORI与Nav1.5等通道蛋白可能的结合特性;采用乌头碱给药法诱导体内VA大鼠模型;使用Langendorff逆向灌流、三步酶解法消化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不同浓度ORI对大鼠心室肌细胞Nav1.5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ORI与Nav1.5等通道蛋白具有高结合能,可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ORI组延长大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开始时间(n=7,P<0.05),降低室颤的发生率(n=7,P<0.01);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ORI可浓度依赖性抑制Nav1.5通道电流幅度,与对照组相比,20、40、80 μmol·L~(-1) ORI均能降低电流幅度(n=10,P<0.01);通道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浓度ORI使Nav1.5通道I-V曲线明显上移,不改变曲线形态;稳态激活曲线右移,半数激活电位升高(n=8,P<0.01);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半数失活电位降低(n=8,P<0.01);失活后恢复曲线右移,恢复时间常数延长(n=8,P<0.05)。结论 ORI能够抗乌头碱诱导的大鼠VA,此效应的产生可能与其能够与Nav1.5等通道蛋白结合并抑制此通道电流、改变其通道动力学特征有关。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43-2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蕊蕊;谷亮亮;周芊芊;张盛;陈云娜;俞年军;陈卫东;彭代银;王雷;
目的 优选黄精复方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疲劳功能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选取ICR小鼠进行力竭游泳试验,测定疲劳相关指标,考察黄精复方口服液抗疲劳作用。结果 黄精复方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温度80℃、时间2 h、提取次数5次;黄精复方口服液降低了ICR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脏丙二醛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水平;提高了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了机体缓解疲劳能力,进而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结论 黄精复方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综合评分最佳,抗疲劳效果显著。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50-2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彩薇;刘舒凌;邓纭宁;李巡;焦方泽;廖彭莹;
目的 建立杨桃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 μL。通过各产地杨桃根色谱图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产地杨桃根药材质量进行探讨。同时,测定杨桃根中的原儿茶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南烛木树脂酚-9'-O-葡萄糖苷含量。结果 建立了杨桃根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记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4个成分,10批杨桃根相似度为0.998~0.931;聚类分析可将10批杨桃根药材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773%,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6、8、10~13号色谱峰是主要标志性物质。10批杨桃根中原儿茶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南烛木树脂酚-9'-O-葡萄糖苷4种成分含量为28.27~79.52、4.12~40.90、12.58~63.42、296.42~547.76 μg·g-~1。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以为杨桃根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可靠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57-2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妮;杨振萍;呼延杰;鲁杨;刘杰;
目的 以经典名方四逆散为基础得加味四逆散,将其制备为加味四逆散颗粒,并对其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和多成分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采用水提法,湿法挤压制粒,以干浸膏得率和5种指标成分(芍药苷、柚皮苷、新橙皮苷、阿魏酸、槲皮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严格考察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另以溶化性、成型率、吸湿率的综合得分为条件,筛选辅料种类、药辅比、润湿剂种类对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 加味四逆散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10∶1、提取3次、每次1 h;最佳成型工艺稀释剂为糊精,药辅比为1∶2,润湿剂为50%乙醇。结论 优选的加味四逆散颗粒的制备工艺合理、可控,可以为加味四逆散颗粒及相关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为其质量控制评价提供依据。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64-2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佳义;钟卫红;肖勇;邹海勇;张寿文;钟国跃;付小梅;吴志瑰;
目的 对来源植物樟头红与茶枝柑、大红袍、福橘、温州蜜柑、红橘以及本地早的陈皮样品挥发性成分和色度进行分析鉴别,揭示樟头红与其他来源陈皮品种的差异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分析鉴定7种陈皮样品中挥发性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利用NIST17.L质谱数据库进行分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以筛选差异性成分。采用电子眼设备识别7种陈皮颜色差异,并对电子眼与HS-GC-MS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HS-GC-MS共鉴定出6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樟头红51个,特有成分3个;茶枝柑36个;大红袍42个;福橘40个,特有成分2个;温州蜜柑33个,特有成分2个;红橘37个,特有成分1个;本地早35个;7个品种共有成分17个。PCA及OPLS-DA模型筛选出27个差异性成分,其中樟头红与茶枝柑、大红袍、福橘、红橘、温州蜜柑以及本地早陈皮样品差异性成分分别有15、16、11、13、5、4个。不同品种陈皮颜色均有明显差异(ΔE~*ab>1.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11种引起陈皮颜色差异的挥发性成分。结论 HS-GC-MS与电子眼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较好地区分樟头红与其他品种陈皮,揭示樟头红与其他6个不同品种陈皮样品物质基础差异,为陈皮品种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引入江西特有品种樟头红资源,为陈皮(樟头红)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70-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光凌;王艺蒙;何香凝;汪凤;曾庆敏;余美静;谢静文;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化学结构改造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卵巢癌活性,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黄酮类衍生物,并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化学拼合原理,在黄酮骨架中引入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靛红基团,设计并合成了新型黄酮类衍生物JW1~JW5。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其对卵巢癌细胞CP70的抑制活性,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并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JW1~JW4对卵巢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可能通过作用于SRC和PARP1等关键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与SRC和PARP1蛋白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显著抗卵巢癌活性的新型黄酮类衍生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RC和PARP1蛋白相关。这些化合物有望成为潜在的SRC或PARP1抑制剂,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78-2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峰;傅超婷;叶香伶;尹莉芳;
目的 根据二硫键的还原敏感性,设计并制备还原响应型透明质酸-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聚合物(HA-SS-TPGS)和非还原型聚合物(HA-CC-TPGS),用于紫杉醇的递送。方法 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HA-SS-TPGS@PTX和HA-CC-TPGS@PTX纳米粒,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其处方进行筛选,测定纳米粒的粒径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米粒最优处方是聚合物用量为16 mg,紫杉醇为6 mg,丙酮用量为200 μL。优化后的粒径约为130 nm,多分散指数约为0.1,Zeta电位约为-15 mV,包封率约为90%,载药量约为34%,其外观呈规则圆球形。纳米粒在4℃及模拟体内环境中稳定性良好,并具有良好还原响应性。结论 处方筛选后所制备的纳米粒理化性质良好,为还原型载药纳米粒的制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耐药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84-2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华威;张桦文;吴方;陈毅卓;朱艳华;
目的 建立大山楂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系统评价大山楂颗粒对高脂小鼠的体重控制、血脂调节及抗氧化效应。方法 采用ShimNex C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与0.05%磷酸溶液(10∶9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等度洗脱,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320 nm。对来自不同产地20批大山楂颗粒样品进行分析,匹配共有峰并进行色谱峰归属,利用计算机相似性评价系统形成标准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批次的大山楂颗粒进行差异性分析。药理部分以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高脂血症模型为基础,设置大山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体重及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结果 建立了大山楂颗粒HPLC指纹图谱,标定出8个共有峰,确认了特征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和绿原酸,除S1、S10两批次样品外,其余18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表明18批样本间化学组成一致性良好。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表明,20批大山楂颗粒可划分为4类。通过OPLS-DA模型(VIP>1.0)进一步筛选出绿原酸和5-HMF为导致批次间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物。药理实验显示,大山楂颗粒降低了高脂小鼠体内TC、TG、LDL-C及MDA水平,同时提高HDL-C、SOD和GSH-Px活性,并有效抑制体重增加。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山楂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其抗氧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的验证,为制剂质量控制及谱效关联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91-2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田;杨婷;蔡淳洲;牛泽晨;崔东晓;
目的 探讨柴胡水提物对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柴胡干预组。柴胡干预组每日灌胃柴胡水提物(200 m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估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肝脏纤维化及炎症小体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焦亡执行蛋白Gasdermin D(GSDMD)的剪切和激活。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柴胡干预可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HDL-C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柴胡改善肝脏脂肪沉积、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RT-qPCR结果显示,柴胡干预后下调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mRNA表达,同时炎症小体AIM2、NLRP3及趋化因子配体5(CCL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也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中焦亡执行蛋白GSDMD被显著剪切和激活,柴胡干预后抑制了GSDMD的剪切和激活。结论 柴胡水提物能够缓解NASH相关的肝损伤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有关。
2025年10期 v.23;No.237 2898-29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文俊;刘肖肖;程晓佳;叶田田;王淑君;
目的 研究15 mg规格乌帕替尼缓释片制剂工艺中制粒处方组成占总处方的比例。方法 经调整制粒的处方中填充剂和黏合剂用量,分别考察了制粒组成占总处方的24%、32%、40%等三个比例的梯度研究,比对最终成品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得到三种不同的颗粒占比的制剂样品,与市售参比制剂RINVOQ对比,体外溶出曲线(参考美国溶出数据库所示溶出方法及其审评报告中所提到的具体参数)在1、4、16 h的累积溶出度符合相关要求,且f_2相似因子均不低于50,判定溶出行为相似。结论 三种颗粒占比的工艺可根据不同的产线特点进行选择性匹配,对最终成品的相似性不造成显著影响。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04-29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可;彭冬冬;唐梓宁;梅秋兰;李萌;厉巧;刘学武;王小青;
目的 考察连花清菲代用茶对大鼠上火口腔溃疡的药效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其在维护口腔健康方面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大鼠连续21 d灌胃给予黄芪+党参复制实热上火模型,于造模第21日使用氢氧化钠灼烧诱导大鼠上火合并口腔溃疡模型:造模后选取40只模型组SD大鼠按溃疡面积兼顾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连花清菲代用茶低、中、高剂量组(1.6、3.2、6.4 g生药·kg~(-1)),10只/组;各组大鼠经口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药液,10 mL·kg~(-1),1次·d~(-1),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经口灌胃给予等体积纯水。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D3、D5、D7测量大鼠肛温及溃疡面积;于末次给药后次日观察各组大鼠口腔黏膜溃疡评分;取口腔黏膜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口腔黏膜组织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 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连花清菲代用茶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口腔黏膜溃疡评分、口腔溃疡面积、肛温、口腔黏膜病理评分,降低血清中MDA的含量,增加血清中GSH和SOD的含量,上调口腔黏膜组织中NRF1的表达。结论 连花清菲代用茶对上火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口腔黏膜炎症和溃疡情况,其作用可能与连花清菲代用茶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上调NRF1促进创面愈合相关。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09-2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发双;李惠英;宗静;黎林波;张力麟;
目的 研究蛋白沉淀剂、萃取剂和柱前衍生化试剂浓度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确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的最佳衍生化法。方法 以硫酸为蛋白沉淀剂、正己烷为萃取剂、2,4'-二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丙戊酸钠衍生物产率为指标。研究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时蛋白沉淀剂、萃取剂和柱前衍生化因素(衍生化试剂浓度、三乙胺浓度、衍生温度、衍生时间)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当衍生化试剂(2,4'-二溴苯乙酮)质量浓度为4 mg·mL~(-1),催化剂(三乙胺)浓度为60%、衍生温度为60℃,衍生时间为15 min,且蛋白沉淀剂(3 mol·L~(-1)硫酸)用量为100 μL,萃取剂(正己烷)用量为3 mL时,丙戊酸钠衍生化效率最佳。结论 本文综合考察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相关影响因素,建立能够稳定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15-2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震;陈杰;蒲玲玲;陈照立;刘伟丽;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芍药苷对高原低氧暴露小鼠肠损伤的粪便代谢物的影响,为高原低氧暴露肠损伤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压低氧组和低压低氧+芍药苷组,每组10只。低压低氧组和低压低氧+芍药苷组小鼠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6000 m进行慢性低压低氧干预4周,低压低氧+芍药苷组灌胃给予芍药苷 30 mg·kg~(-1),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中每周记录一次体重和摄食量;采用HE染色和AB-PAS染色观察肠组织形态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和胃泌素(GAS)水平。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技术检测粪便样本进行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小鼠体重和摄食量显著降低(P<0.05),绒毛变短且肿胀,隐窝变深(P<0.05),GAS水平降低(P<0.01),DAO水平升高(P<0.01)。与低压低氧组相比,低压低氧+芍药苷组小鼠体重和摄食量均无显著变化,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GAS表达水平升高(P<0.01),DAO表达水平降低(P<0.01)。代谢组结果显示,高原低氧暴露可显著影响模型组小鼠粪便代谢物的水平,芍药苷干预后,由低压低氧诱导的缬氨酸、4-胍基丁酸、2-氨基己二酸、4-吡哆酸和L-酵母氨酸等代谢物显著得到改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显著改变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酪氨酸、嘧啶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与低压低氧组相比,芍药苷干预影响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酪氨酸代谢,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苯丙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结论 芍药苷可以显著改善高原低氧暴露诱导的肠黏膜损伤,这与其改善缬氨酸、L-酵母氨酸等代谢物及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密切相关。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21-2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健;郑舒宁;曹晖;马志国;
目的 建立枳壳及其易混淆品(衢枳壳、香圆、绿衣枳壳)的特征图谱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与熵权TOPSIS法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39批枳壳及其混淆品的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区分4种药材,并确认质量差异标志物。采用熵权TOPSIS法计算相对贴近程度,进行枳壳与衢枳壳的综合质量排名。结果 枳壳与衢枳壳特征图谱高度相似,共识别出10个共有峰,与香圆、绿衣枳壳的特征图谱具有明显差异,分别识别出4个、3个共有峰,其中峰1~峰10和峰12被准确指认。PLS-DA将香圆、绿衣枳壳各自聚为一类,枳壳与衢枳壳聚为一类,筛选出峰7(新橙皮苷)、峰4(柚皮苷)、峰3(芸香柚皮苷)、峰10(橘皮素)、峰2(新北美圣草苷)、峰5(橙皮苷)、峰9(川陈皮素)7个质量差异标志物。熵权TOPSIS评价发现衢枳壳与江西、湖南产的枳壳质量整体一致性高,均优于重庆产的枳壳。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可准确区分枳壳及其易混淆品(香圆、绿衣枳壳),枳壳与衢枳壳化学组成及质量一致性高。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28-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春艳;苏怡;陈曦;张云松;张玉;袁海玲;
目的 考察瓶内处理技术联合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在丙戊酸个体化用药中的适用性,优化2D-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样本前处理流程。方法 建立常规处理技术和瓶内处理技术两种样本处理的丙戊酸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遵循CLSI EP9-A3指南实验设计要求,检测50例服用丙戊酸患者的血药浓度,同时采用常规处理技术和瓶内处理技术两种样本处理方法进行样本处理,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医学决定水平(MDL)偏倚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自动化程度、适用性、准确性、人力成本、样本处理时间、试剂及耗材消耗情况等为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常规处理技术和瓶内处理技术在2D-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中的适用性。结果 瓶内处理技术和常规处理技术两种样本处理方法在2D-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丙戊酸保留时间约为8.20 min,在8.10~135.04 μg·mL~(-1)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分别为:Y=300.98X+719.781(r=0.9999,n=6)和Y=1856.96X-122.23(r=0.9999,n=6),最低定量限均为8.01 μg·mL~(-1),准确度分别在103.98%~106.57%和104.35%~106.87%,日内、日间 RSD均小于5.8%,稳定性符合要求(RSD≤5%);稀释可靠性结果与标识浓度对比,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为99.59%~103.37%,满足方法学验证标准;检测50例服用丙戊酸患者的血药浓度做一致性评价,Spearman秩相关检验相关系数为0.9967,95%CI为0.9945~0.9983,P<0.0001,提示两种样本处理技术检测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瓶内处理技术处理样本降低了实验室操作的复杂性,更为简便快捷,效率更高,能快速地为临床提供精准检测结果,为患者及时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结论 瓶内处理技术适用于2D-LC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样本处理,其高效、简便的样本处理方式可作为替代常规处理技术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丙戊酸个体化用药中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快速、高效、准确的用药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34-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珍珍;刘婧曦;郝二伟;韦玮;秦健峰;钟芳菲;卢金华;侯小涛;周江煜;
目的 建立扶芳藤药材两种基原(冬青卫矛、爬行卫矛)的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扶芳藤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TLC进行定性鉴别。建立HPLC指纹图谱,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对两种基原共15批扶芳藤药材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两种基原扶芳藤药材与对照药材的TLC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斑点。采用中药相似度评价系统对HPLC谱图进行峰匹配,共筛选出16个共有峰,其中5号峰为原儿茶酸、15号峰为山柰苷。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1~S3、S5~S8、S10~S14为第Ⅰ类,S4、S9、S15为第Ⅱ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2位的样品为S15、S3。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出5个差异标志物。结论 成功建立了两种基原扶芳藤药材的TLC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为扶芳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研究发现冬青卫矛、爬行卫矛化学成分差异不大,因此将两者均作为扶芳藤的基原植物是合理的。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41-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颖;蒋贇;李昌亮;刘雁鸣;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西甲硅油中镉(Cd)、铅(Pb)、砷(As)、汞(Hg)、钴(Co)、钒(V)、镍(Ni)、铁(Fe)、锌(Zn)共9种元素杂质的含量,并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进行测定,内标校正的标准曲线法定量,参考ICH Q3D以控制阈值方法评估元素杂质的残留风险。结果 各元素在对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7~1.000),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5.3%~102.7%、91.4%~105.0%、90.1%~107.0%,RSD分别在1.1%~3.8%、0.10%~4.6%、0.30%~4.0%(n=3);C企业1批样品(批号:4102302081)中Pb含量超过控制阈值,其他样品中评估的元素杂质含量均未超过控制阈值。结论 本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西甲硅油中多种元素杂质的测定,西甲硅油用于口服制剂中元素杂质残留风险较低。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48-2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鸳;周坚;韦红言;苏婷婷;吕淑芳;黄基茂;梁小妮;林明;
目的 对不同区域、不同个体蜈蚣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富集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蜈蚣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蜈蚣药材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结果 蜈蚣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在90.96%~105.99%(RSD≤5.9%)。7个产地20个批次蜈蚣中铅、镉、砷、汞、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1.62、0.50、1.73、0.11、29.16 mg·kg~(-1)。初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湖北4批、河南2批、安徽1批的蜈蚣存在重度污染;安徽2批、湖北1批的蜈蚣处在警戒级;广西3批、安徽2批、河南2批,辽宁、山西、四川各1批的蜈蚣均为安全级。结论 蜈蚣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与产地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关部门应完善动物药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制定。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52-2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蓉;郭彬;马冬阳;
目的 建立滴眼液中辅料依地酸二钠(EDTA-2Na)的通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阴离子键合硅胶色谱柱Waters Spherisorb SAX(250 mm×4.6 mm,5 μm),以硝酸盐缓冲液-乙腈-三氟乙酸(75∶25∶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5℃,进样体积10 μL。结果 EDTA-2Na质量浓度在0.0101~1.0144 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24 h)的RSD均小于2.0%;低、中、高三个浓度(0.01、0.1、0.5 mg·mL~(-1))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98.8%、101.0%,RSD分别为1.7%、0.44%、1.0%(n=6);耐用性考察符合要求。22批滴眼液均检出EDTA-2Na,含量范围为0.0108~0.5150 mg·mL~(-1),多数在0.1 mg·mL~(-1)水平。结论 该方法无需前处理,操作简单,测试快捷,可用于多种滴眼液中辅料EDTA-2Na的含量测定。各品种滴眼液辅料EDTA-2Na用量不一,说明书标注情况不一,质量标准和说明书合理性有待提高。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57-2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祚芝;黄翠苹;张继新;张娜;张玉杰;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溴夫定片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Kromasil(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0)-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20、250 nm。结果 溴夫定与3种已知杂质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均>1.5,定量限均<0.7 μg·mL~(-1),检测限均<0.35 μg·mL~(-1)。溴夫定及各杂质质量浓度在定量限到限度浓度15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杂质BVU、β-(Z)-BVDU和二聚体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0%~105.0%,RSD均<3.0%。改变波长、缓冲液pH、流速、柱温及更换不同色谱柱,对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无影响。3批溴夫定片中最大单杂含量均为0.060%,其他杂质总量<0.2%。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溴夫定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62-2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郜昭慧;陈慧宁;邵天舒;郭雷;
目的 建立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中聚山梨酯80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方法。方法 HPLC法,采用Supelco反应线圈,检测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中聚山梨酯80残留量。验证方法的系统适用性、线性范围、检测限、定量限、重复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进行比较。用建立的HPLC 法检测4批样品中聚山梨酯80残留量。结果 聚山梨酯80在10.155~152.325 μg·mL~(-1) 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 Y=3.7888×10~4X-2.8543×10~5,相关系数r=0.9996;检测限为 1.016 μg·mL~(-1),定量限为 2.031 μg·mL~(-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 RSD均小于2.0%(n=6);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99.96%、98.29%、97.26%,RSD分别为0.070%、0.13%、0.56%(n=3),4 批样品中聚山梨酯80残留量在10.22~19.94 μg·mL~(-1),均符合其质量标准规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检测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中聚山梨酯80残留量的HPLC-FLD检测方法,该方法重复性、稳定性及准确性良好,可用于检测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中聚山梨酯80残留量。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67-2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菲;倪倩;孙彦敏;胡浩彬;张妤琳;庞庆林;
目的 基于HPLC特征图谱技术建立五加皮和三加皮药材的特征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为五加皮和三加皮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150 mm×3.0 mm,1.8 μm)色谱柱,柱温35℃,以0.1%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0~25 min)、202 nm(25~35 min),进样量1 μL;共采集5批五加皮、15批三加皮和10批市售五加皮,建立五加皮和三加皮特征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并结合UV-3D光谱确定成分峰;对30批五加皮和三加皮药材特征图谱分别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两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 五加皮和三加皮特征图谱具有明显差异,五加皮具有9个特征峰,三加皮具有8个特征峰,可通过松柏苷、紫丁香苷、刺五加苷D、峰8和峰11来区分两者。通过特征图谱发现,10批市售五加皮均为三加皮,PCA、OPLS-DA结果与特征图谱结果一致;此外,通过OPLS-DA确定了松柏苷、峰11、刺五加苷D、紫丁香苷、异贝壳杉烯酸为差异标志物。结论 建立的特征图谱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区分五加皮和三加皮,且方法操作简便,可为中药五加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71-2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芯瑜;张硕;王晨;王梦瑶;苏声泽;于国华;罗志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植物化学物质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也日渐增加。柑橘类水果果皮中富含的多甲氧基黄酮(PMFs)因药理活性强,尤其在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肥胖和抗糖尿病等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PMFs的多种活性,现有文献中仍缺乏对其药理特性进行的系统总结。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柑橘果皮中PMFs的研究进展,对已发表的PMFs的作用机制进行汇总整理,并详细探讨其主要成分川陈皮素、橘皮素等在抗氧化、抗肿瘤、神经保护、生物节律和肠道菌群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未来PMFs的深入探索奠定基础。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76-2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宵汗;张译丹;安月鹏;杨素清;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疑难皮肤病。目前中药调控MAPK信号通路治疗AD的研究日益丰富,针对其作用机制、相关靶点的研究逐渐完善,对提高AD治疗的有效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萜类、酚类等有机化合物及中药复方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与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免疫损伤、真皮血管增生,从而治疗AD。本文综述近年来中药调控MAPK信号通路治疗AD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中药单体与中药复方对MAPK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与相关机制,并探讨中药在治疗AD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以期为中药调控MAPK信号通路治疗AD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83-2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盼盼;兰诗琦;阿依达娜·沃坦;张兰兰;戎晓娟;
神香草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Hyssopus cuspidatus Boriss.的干燥地上部分,是新疆当地特色药材,性质干热,气芳香,味辛苦,具有促进机体自然免疫调节作用,有独特的疗效和临床价值,也是当地特色药材的典型代表。硬尖神香草药用全草,主要含有萜类、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其镇咳、祛痰、抗炎、抗哮喘、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亦有证实。本文旨在对近年来硬尖神香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硬尖神香草下一步研究的展开提供思路。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90-2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静;王亚文;雷智琦;舒嘉傲;李玲娜;万治民;窦德虎;宫新江;
截至2024年10月,全球已有20款寡核苷酸类药物(ONT)获监管审批进入临床。随着研发管线的迅速扩展,已有超过60个ONT候选分子进入临床,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其中部分候选药物在关键性临床试验筹备阶段,其潜在生殖发育毒性也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ONT产品在靶向性和疗效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但相关生殖发育毒性研究较少,尚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主要监管机构(FDA/EMA/NMPA/PMDA)发布的ONT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行业共识,以及已上市ONT产品的审评案例,系统综述了该类药物生殖发育毒性的特征、研究基本原则、评价策略和实验设计要点。本文旨在为ONT的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提供更多思路,帮助设计基于产品属性的科学评估方案,以期为后续研究、用药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2999-3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洋;张路帆;张亚薇;李蒙星;陈倩;王丹;吴昱铮;王涛;
化疗相关性腹泻(CID)是化疗药物治疗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多(每日腹泻数次或数十次,持续数日),严重限制了化疗进程,甚至导致化疗中断,延误病情。中药具有整体协同调控、作用相对温和的特点,近年来在CID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治疗CID的作用,包括提高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修复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完整性;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恢复原有肠道菌群结构等。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复方中药、中药化学成分或部位在治疗CID中的应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CID的药效和机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3009-3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敏;张珂璇;姚梦圆;陈光辉;周本宏;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而普遍的精神疾病,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挑战。近年来,天然多糖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较少的不良反应,逐渐成为抑郁症治疗研究中的热点。本综述重点介绍在了解天然多糖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包括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抑制神经炎症、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神经可塑性和抗氧化能力、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可塑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抑郁症治疗中开发天然多糖药物的潜力和挑战。
2025年10期 v.23;No.237 3015-3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宁豫;陈西敬;赵娣;
肾病可由药物、手术、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病等。淫羊藿苷作为传统保肾中药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逐渐显露出良好的肾损伤改善作用。本文围绕淫羊藿苷改善肾损伤的体内外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现有药动学研究讨论其经胃肠道给药发挥肾保护作用可能的物质基础,旨在为深入研究淫羊藿苷肾保护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其进一步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支撑。
2025年10期 v.23;No.237 3023-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静;吴方园;曹生田;左应林;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持续的肾功能下降通常会导致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全球约有7亿CKD患者,除了肾功能下降导致的预后不良,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尽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减缓了CKD疾病的进展,但CKD仍有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新型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激动剂在CKD患者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已得到初步验证,表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将对sGC激动剂在CK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年10期 v.23;No.237 3030-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超;寻权;黄燕青;李进军;
<正>高锰酸钾,化学式KMnO_4,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和真菌,在医学领域常用于消毒和杀菌,尤其在外科术后及皮肤病治疗中应用广泛~([1])。然而,高锰酸钾的使用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误服时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快速识别和早期有效处理对高锰酸钾中毒的救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高锰酸钾中毒的报道较为有限,且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报道1例外科术后误服高锰酸钾中毒患者的救治经过,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探讨高锰酸钾中毒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转归,旨在为高锰酸钾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02-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小林;龚婧如;陈阳;卢萧萧;陆惠平;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仑卡奈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2023年第一季度—2024年第二季度仑卡奈单抗的ADE报告,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收集到仑卡奈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868份,涉及患者868例,男女比例为1:1.47,美国提交的报告数最多(93.20%)。共挖掘出仑卡奈单抗ADE信号56个,累及3个SOC系统,分别为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精神病类。ADE报告数较多的不良事件有头痛、寒战、疲劳、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水肿/渗出型(ARIA-E)及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微出血和血铁质沉积型(ARIA-H)。淀粉样蛋白相关性影像异常(ARIA)、ARIA-E、ARIA-H和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与仑卡奈单抗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研究还甄别出部分说明书尚未提及的新信号,如脑雾、尖叫、脑炎、蚁行感、意识模糊、失禁等。结论 仑卡奈单抗常见ADE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但需要警惕说明书未提及的ADE,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06-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奕;龙海蕾;邬江;沈红伟;高增杰;
<正>过敏性心绞痛综合征,又称过敏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或库尼斯综合征(Kounis syndrome,KS),1991年由Kounis和Zavars首次提出~([1])。KS是指由过敏反应诱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临床表现为血管痉挛性过敏性心绞痛、过敏性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等~([2])。KS分为三型,Ⅰ型通常为冠状动脉正常,表现为内皮功能障碍或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表现为冠状动脉痉挛;Ⅱ型表现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表现为冠状动脉痉挛或伴斑块侵蚀或破裂,临床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Ⅲ型为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再狭窄~([2-4])。其中,Ⅰ型KS最为常见,且预后最好,Ⅲ型预后最差。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11-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立;卢丹丹;王彩虹;孟笑玮;王慧;
<正>恶性肿瘤的疾病死亡率在全球大部分国家中排前二位,而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均排第一位。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对人体正常组织损伤较大,肿瘤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临床策略,尤其是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替雷利珠单抗属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乳腺癌细胞表面大量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阻断PD-1/PD-L1轴将是乳腺癌治疗的一种主要策略~([1]),报道显示,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乳腺癌的疗效优于阿帕替尼单药疗效,且安全性可控~([2])。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14-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忠江;黄怡涵;王欢;杨燕;
<正>药疹亦称为药物性皮炎,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时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属于皮肤药品不良反应。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很常见,可累及2%~3%的住院患者,是门诊并发症的重要原因~([1])。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来曲唑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骨关节、心血管,引起迟发型皮肤不良反应相对较少~([2])。不良反应监测是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切入点,药源性疾病也是临床药师需要参与药物服务的重点内容~([3])。本文从临床药师的角度对1例乳腺癌患者放化疗后接受来曲唑片内分泌治疗出现严重皮肤反应进行分析判断及药物重整,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17-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欣;毛艳梅;鲁虹;
<正>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速发、危及生命、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超敏反应~([1])。有研究报道,围手术期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是1∶4000~1∶25 000~([2]),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10 000~([3]),其中过敏反应72.18%是免疫球蛋白E(Ig E)介导的~([4]),涉及的主要药物是抗菌药物和神经肌肉阻滞剂~([3])。瑞马唑仑(remimazolam)是一种新型苯二氮?类药物,在咪达唑仑的苯二氮?母环上引入可以水解代谢的丙酸甲酯侧链修饰而成,是γ-氨基丁酸A(GABA_A)受体上苯二氮?类(BZD)位点的高亲和力选择性配体,对其他位点没有亲和力。瑞马唑仑可通过非器官代谢,由非特异性酯酶迅速代谢为基本无活性的羧酸代谢物~([5]),且无需依赖细胞色素酶系统(如P450通路)介导,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较低~([6-7]),已被成功用于手术镇静和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2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永军;贾东丽;
<正>近年来,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增殖信号传导,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1])。安罗替尼是中国原研小分子多靶点TKI,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及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及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2])。目前安罗替尼已被批准用于接受至少两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有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可以提高肿瘤组织中CD8~+Fox P3~+T细胞的比例,从而改变肿瘤微环境~([3])。
2025年10期 v.23;No.237 3126-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