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益;杨蕊萍;梅佳华;赵济;杨丽娟;薛蕊;马云淑;
目的 制备罗通定微乳凝胶(L-THP-MBG)并进行体外评价和初步药效学考察。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初步筛选罗通定微乳(L-THP-ME)处方,通过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L-THP-ME处方,并对其结构、粒径和电位进行表征;选用卡波姆940作为基质,采用直接溶胀法制备L-THP-MBG。采用Franz扩散池和流变仪对L-THP-MBG进行体外经皮渗透性和流变性能考察,并通过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初步考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L-THP-ME最佳处方为:油酸乙酯-(EL40∶PEG400=2∶1)-水=5∶34∶61,微乳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为(19.64±0.46)nm,Zeta电位为(-8.91±1.11)mV;L-THP-MBG 24 h体外累积渗透量为(177.62±5.70)μg·cm-~2,渗透速率为罗通定亲水凝胶(L-THP-G)的2.2倍。流变学结果显示,L-THP-MBG为假塑性流体,弹性模量大于黏性模量,呈稳定的半固体状态。药效学结果表明,L-THP-MBG能显著提高热板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结论 L-THP-ME粒径大小符合经皮给药要求,L-THP-MBG具有良好的体外经皮渗透性和镇痛作用,可为罗通定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23;No.236 2473-2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成鸿;方琼莲;于川凯;赵秀娟;林玉萍;
目的 研究核桃Juglans regia L.青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方法 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重结晶等方法分离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鉴定其化学结构,并测定其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 从核桃青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8-二羟基-1-四氢萘酮(1)、4-乙酰氧基-8-羟基-1-四氢萘酮(2)、4-十六酰氧基-8-羟基-1-四氢萘酮(3)、4-乙氧基-1-四氢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4)、3-羟基乌苏-12-烯(5)、熊果酸(6)、3,4-二甲氧基苯甲酸(7)、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大黄酸(9)、十六烷酸(10)、十六烷酸甲酯(11)、二十二烷醇(12)、乙二醇十六烷酸乙酸酯(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2~4和13为首次从胡桃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8~13为首次从核桃青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和11可显著抑制NO释放且细胞毒性较低。
2025年09期 v.23;No.236 2481-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雄彬;唐甜甜;向大雄;刘新义;
目的 制备三苯基膦阳离子(TPP)和心肌归巢肽(CHP)双修饰葛根素脂质体(PUE@T/C-Lp),并考察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 合成TPP修饰的聚乙二醇-聚乙烯(TPP-PEG-PE)和CHP修饰的聚乙二醇-聚乙烯(CHP-PEG-PE),以磷脂与药物用量比、TPP-PEG-PE和CHP-PEG-PE用量作为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PUE@T/C-Lp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观形态,考察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特性。基于心肌I/R损伤小鼠模型,评价PUE@T/C-Lp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I/R损伤的效果。结果 优选后的PUE@T/C-Lp呈规则圆球形结构,粒径和Zeta电位表现出良好的正态分布,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4.2±0.2)%和(5.8±0.3)%,体外放置稳定,呈明显缓释特征。动物实验结果表明,PUE@T/C-Lp相较其他对照组,能显著减少心肌I/R组织受损程度,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减轻缺血心肌线粒体损伤及降低活性氧水平。结论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PUE@T/C-Lp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能显著增强葛根素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减少心肌I/R损伤。
2025年09期 v.23;No.236 2487-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楠;张苗苗;许苗苗;杜贇贇;王云霞;
目的 建立抗菌消炎制剂UPLC指纹图谱定性、多指标成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的整合分析方法,评价抗菌消炎制剂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UPLC和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36批抗菌消炎制剂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槲皮素等7个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不同厂家及批次的抗菌消炎制剂进行评价。结果 36批抗菌消炎制剂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9个成分,相似度为0.571~0.990;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均将36批抗菌消炎制剂分为两类,PCA得到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6.4%,OPLS-DA筛选出了5号峰(未知)、10号峰(未知)、大黄酚、黄芩素、槲皮素、7号峰(未知)等6个影响抗菌消炎制剂质量的差异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30批抗菌消炎制剂中7个有效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厂家总蒽醌低于限度值,表明不同厂家及批次样品采用的原料差异较大且有不按工艺投料的现象。结论 建立的抗菌消炎制剂U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可为抗菌消炎制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23;No.236 2495-2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璐;李玉星;黄莉;龙群赓;朱茜茜;黄雍;肖望重;戴冰;
目的 优选盐制山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响应面法,以食盐浓度、食盐用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并以盐制山茱萸中马钱苷、莫诺苷、獐芽菜苷、没食子酸及5-羟甲基糠醛(5-HMF)5个成分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熵权法组合赋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优选盐制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盐制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为:食盐浓度13.8%,食盐用量2.2%,闷润时间185 min,蒸制时间368 min;其中蒸制时间、食盐用量对其炮制工艺有显著影响。结论 优选出的盐制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提升盐制品质量及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02-2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瑞瑞;王雨轩;聂西周;王萍;吴垚;徐浩南;张东东;
目的 研究华中前胡Peucedanum medicum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华中前胡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NMR、MS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从华中前胡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前胡色原酮(1)、saikochromoside A(2)、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glucoside(3)、3'-O-angeloylhamaudol(4)、3R,8S-镰叶芹二醇(5)、2-propyl-O-β-D-glucopyranoside(6)、m-cresol-β-D-glucoside(7)、secoisr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8)、蔗糖(9)、D-甘露醇(10)。结论 化合物6、7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前胡属分离得到,化合物3、5、8、9为首次从华中前胡中分离得到。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09-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金清;魏江存;吴郴欣;冯晓芬;秦晓雪;陆思;陈卫卫;钟文;
目的 优化清毒止带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为工艺考察因素,以补骨脂素含量、落新妇苷含量、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法基础上确定清毒止带合剂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水平范围,以层次分析(AHP)-熵值法混合加权法筛选的最佳权重系数,再结合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药液中的五指毛桃、土茯苓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饮片加入12倍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合并滤液至250 mL即得。薄层色谱分析得出药液中五指毛桃及土茯苓分别与各对照品在相应位置的斑点相同,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该试验方法合理可行,工艺可靠,可为清毒止带合剂后续申报院内制剂及研究开发提供实验参考。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14-2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洪财;王文姌;王瑞;白浩东;匡海学;王秋红;
目的 对川黄柏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构表征,为川黄柏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川黄柏多糖;采用阴阳离子树脂、DEAE 52、Sephacryl S-400对其进行分离纯化;HPLC法检测多糖组分纯度;HPLC法、醛腈乙酰化GC-MS法分析多糖组分中单糖的组成;红外、紫外光谱、Smith降解法分析川黄柏多糖组分的结构;并对多糖组分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HPLC检测结果显示SPAP-1、SPAP-2均呈现单峰,为均一多糖;其分子量均在60万以上;紫外光谱分析表明SPAP-1、SPAP-2不含游离蛋白和核酸成分;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PAP-1、SPAP-2均为酸性多糖,具有β-糖苷键;多糖中单糖组成的摩尔比,SPAP-1为Rha:Gal Ua:Gal:Glu=1:1.76:0.86:2.98,SPAP-2为Rha:Gal Ua:Gal:Glu=1:0.942:0.803:2.00;醛腈乙酰化GC-MS分析单糖的摩尔比,与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比较接近。Smith降解分析SPAP-1、SPAP-2结构主要含有1→、1→2、1→6、1→2,6键型。SPAP-1、SPAP-2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在28.5%~79.0%和25.4%~83.6%,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在15.3%~42.7%、18.2%~39.8%。结论 本实验初步表征了川黄柏多糖的结构,并发现其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为川黄柏多糖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基础。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21-2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孝敏;王峰;颜苗;彭文兴;李焕德;朱荣华;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布洛芬的二维液相色谱法,以研究高脂餐对布洛芬混悬剂人体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4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均分为2组,分别在空腹和餐后单次口服布洛芬混悬剂20 mL(0.4 g)。采集服药前和服药后16 h内的静脉血样,分离血浆,冷冻保存。血样经蛋白质沉淀后,采用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二维液相色谱测得布洛芬的血浆浓度在0.266~59.850μg·m L~(-1)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在99.1%~108.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偏差小于3.7%。空腹和高脂餐后受试者的血浆布洛芬AUC_(0~16 h)分别为(114.016±21.712)μg·h·m L~(-1)和(107.215±18.149)μg·h·m L~(-1),AUC_(0~∞)分别为(115.717±21.897)μg·h·m L~(-1)和(110.184±19.358)μg·h·m 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和高脂餐后受试者的血浆布洛芬AUC_(0~3 h)分别为(67.219±8.719)μg·h·mL~(-1)和(41.876±8.102)μg·h·mL~(-1),AUC_(3~16 h)分别为(46.797±15.755)μg·h·m L~(-1)和(65.339±19.096)μg·h·m L~(-1),C_(max)分别为(31.876±4.855)μg·m L~(-1)和(19.871±4.661)μg·m L~(-1),t_(max)中位数分别为0.50 h(0.25~2.50 h)和2.00 h(0.25~4.00 h),MRT分别为(3.096±0.423)h和(4.366±0.622)h。与空腹组相比,高脂餐组布洛芬C_(max)和AUC_(0~3 h)均减少了38%左右,AUC_(3~16 h)增加了42%,t_(max)延迟了1.5 h,MRT延长了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人血浆中布洛芬浓度的二维液相色谱法准确、便捷。进食高脂餐对布洛芬混悬剂的口服吸收总量无影响,但会延缓布洛芬的吸收速率、降低血药峰浓度、延长MRT,提示进食高脂餐对布洛芬混悬剂的临床用药起效时间和最大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26-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静静;黄屹沅;黄小珍;吴芸;李敏;叶慧;
目的 建立抗感解毒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测定方法,结合相关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批次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4批不同厂家的抗感解毒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评价多批次制剂质量,开发并验证了绿原酸、3,5-二-O-咖啡酰奎宁酸、葛根素、栀子苷、大豆苷、4,5-二-O-咖啡酰奎宁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和连翘苷9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14批抗感解毒颗粒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680~0.965,标定了19个共有峰,9个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在98.78%~105.23%,RSD均≤3.0%;统计结果显示抗感解毒颗粒不同批次之间在指纹图谱特征以及成分含量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抗感解毒颗粒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够为该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33-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霞;龚小妹;谢莉莎;吴佩莹;李萌;欧春丽;
目的 探讨复方金钱草颗粒对大鼠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0.324 g·kg~(-1)),复方金钱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3.24、1.62、0.81 g·kg~(-1))。通过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与完全弗氏佐剂(CFA)(1:1)的混合液皮下多点注射诱导大鼠自身免疫性CNP模型。以10mL·kg~(-1)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0 d后,摘取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称重并计算前列腺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_2(PGE_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一致且未见显著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指数显著增高,前列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与炎性细胞浸润,COX-2、PGE_2和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复方金钱草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前列腺指数显著降低,镜下可见腺体病变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COX-2、PGE_2和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复方金钱草颗粒对自身免疫性CNP大鼠的前列腺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COX-2(PGE_2)信号通路活性、减轻前列腺组织水肿有关。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39-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卓;康国娇;吴占攀;陈凌云;
目的 优化三黄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卡波姆940、柠檬酸、聚丙烯酸钠NP700、甘羟铝的用量作为主要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法-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组合赋权法(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三黄凝胶贴膏基质的最佳配比。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大黄素、大黄酸体外释药及大黄素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结果 筛选所得三黄凝胶贴膏的最佳处方为载药量30%,含水量36%,卡波姆940 0.15 g、柠檬酸0.16 g、NP700 2.00 g、甘羟铝0.20 g、微粉硅胶0.96 g、甘油15.0 g。大黄素24 h累积释放率为75.21%,大黄酸24 h累积释放率为63.32%;药物透过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优选的凝胶贴膏处方工艺可行,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及透皮性能。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44-2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其茂;庞子鑫;陈璐;张诗嘉;张洪财;
目的 通过UPLC-Q-TOF-MS法对白芍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 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收集质谱数据,采用一级质谱法确定每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利用二级质谱提供的碎片离子数据、数据库资源、相关文献、对照品的质谱信息等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成功鉴定出萜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22种化学成分。结论 本研究为白芍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50-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疆;谭梅娥;于宁;王云飞;
目的 优化贝母素乙纳米脂质体(PMI-Lip)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PMI-Lip,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确定PMI-Lip的关键工艺参数及最优处方。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测定其粒径、电位等,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过程及稳定性。结果 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药胆比为1:3,磷胆比为2:1,乳化剂用量为1.3%。制备得到的PMI-Lip外观澄清透明,呈淡蓝色乳光,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圆整、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128.2±18.6)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613±0.0364),Zeta电位为(-12.32±2.79)mV,包封率为(71.53±1.45)%。PMI-Lip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4℃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优化筛选的脂质体制备工艺简便、包封率高、稳定性好,适用于PMI-Lip的制备。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55-2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爽;卜鑫淼;李小新;郭华;郭晓;孙志;曹世显;叶林青;王璐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的代谢紊乱特征,并发现和鉴定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为其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尿液样本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分别获取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2例健康受试者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之间的差异代谢物,通过代谢组学平台及相关数据库对其鉴定后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后结合转录组学揭示关键通路的调控机制。结果 对比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受试者的尿液样本后得到29种内源性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紊乱(P<0.05)。本研究构建了由胆酸、肌酸酐、犬尿氨酸、17α,21-二羟基孕烯醇酮、谷氨酰胺、棕榈酸组成的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为0.922~0.980,P<0.05)。差异代谢物与差异基因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基因调控代谢物的途径主要包括谷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以及谷胱甘肽代谢。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了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精神分裂症尿液代谢生物标志物,阐明了精神分裂症发生和发展的可能原因,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60-2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秉韬;周成惠;吴志强;王嘉唯;张昊娟;裴志东;张慧;
目的 研究白芷气味量化值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探讨白芷“辨气论质”的机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感官技术电子鼻”识别川、祁、禹、亳4种不同商品白芷的定性识别模型。方法 采用电子鼻技术,测定不同商品白芷的气味量化值,并鉴定气味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白芷中治疗鼻窦炎的活性成分,并与气味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4批白芷中8种成分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判别因子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基于气味量化值的不同商品白芷定性识别模型。结果 建立了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白芷气味定量测定方法,鉴定出其中11种气味差异成分;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珊瑚菜素、水合氧化前胡素、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白当归素、补骨脂素、异欧前胡素、花椒毒酚共8种活性成分,含量在0.01~11.00 mg·m L~(-1),其中川白芷中氧化前胡素含量最高;气味与成分成正相关,从而揭示了白芷“辨气论质”的机制;构建了可区分4种商品白芷气味的定性识别模型。结论 本研究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可为白芷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67-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9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思佳;黄芳;周志强;唐裕宬;向大雄;肖洒;杨永玉;
目的 探究慢肾康干浸膏粉对SD大鼠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慢肾康干浸膏粉组,每组20只,慢肾康干浸膏粉组按92.82 g生药·kg~(-1)灌胃,一日两次,间隔6 h,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水,观察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反应。另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慢肾康干浸膏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0只,给药组分别按18.207、35.343、69.615 g生药·kg~(-1)连续灌胃6个月并经4周停药恢复期,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纯水,分别于给药后3、6个月及恢复期末,进行一般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摄水量、尿常规、尿液电解质、血液学、血液生化、凝血、电解质、眼科、骨髓涂片,脏器系数测定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大鼠一般观察及体重均未见明显异常,未见相关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提示其最大耐受量≥92.82 g生药·kg~(-1),约为成人临床拟用剂量(1.58 g生药·kg~(-1))的59倍。多次重复给药毒性实验表明,慢肾康干浸膏粉低、中、高剂量对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无明显影响。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清电解质、凝血指标、眼科检查、骨髓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未出现与药物毒性相关的异常。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为69.615 g生药·kg~(-1),约相当于成人临床拟用剂量的44倍。结论 慢肾康干浸膏粉无明显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临床使用安全性高。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75-2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振华;彭修娟;黄炫秀;王飞娟;韩小娟;王二欢;陈宝妮;纪瑞锋;韩红亮;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 4种成分含量的UPLC法,对30批不同基原淫羊藿进行含量差异分析。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溶液(27∶73),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结果 4种成分的测定在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2.0%。4种成分含量为朝藿定C>淫羊藿苷>朝藿定B>朝藿定A,总含量范围为0.022%~8.725%,均值为2.628%,变异系数为102.55%,不同基原淫羊藿差异较大。应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30批淫羊藿药材基原差异性进行分析,将30批淫羊藿药材分为5类,建议将朝藿定C、淫羊藿苷作为区分不同基原淫羊藿差异性的测定指标。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UPLC法专属性强,简便高效,可为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82-2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哲;张帅;郝贵周;刘忠;尚萍萍;
目的 建立左布比卡因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方法,研究影响体外释放的因素和其筛选处方的能力。方法 以左布比卡因为主药,制备以乙酸异丁酸蔗糖酯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基质的原位凝胶。开发基于聚乙烯醇薄膜的自制适配器的桨法测定体外释放度,并考察影响释放的因素及其筛选处方的能力。通过小鼠热板测痛实验考察其体内镇痛效果。结果 适配器的直径、上样体积和转速影响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处方中有机溶剂的种类、用量、释放调节剂的用量等影响体外释放度。原位凝胶在小鼠体内具有一定的长效镇痛效果。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体外释放方法适用于左布比卡因原位凝胶的体外评价,可为长效原位凝胶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88-2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芝兰;倪受东;黄锐茹;周杰;庄星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中与衰老相关的靶点,并预测对HCC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药物。方法 HCC数据集来自GEO数据库,而衰老相关基因集来自GeneCards数据库。使用R包limma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识别与HCC相关的核心模块。然后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MCC、DEGREE、EPC和CLOSENESS算法进一步识别核心靶点,评估其在H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诊断和预后意义。利用HERB数据库探索核心靶点对应的成分,并鉴定具有治疗HCC潜力的小分子药物。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模拟评估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结果 确定了9个与HCC相关的模块,从而筛选出26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参与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细胞衰老等相关通路。最终确定了8个核心靶点(CCNB1、CDK1、CDK4、CDK7、PCNA、PSMD10、PSMD14和PTTG1),其低表达与良好的预后相关。17-β-雌二醇和反式白藜芦醇被确定为HCC潜在的治疗剂。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与核心靶点具有很强的结合亲和力,提示它们有望通过调节衰老过程来治疗HCC。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确定了与HCC细胞衰老相关的核心靶点。小分子药物17-β-雌二醇和反式白藜芦醇对HCC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从细胞衰老的角度为HC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2025年09期 v.23;No.236 2594-2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南;张煜;田骄;吴笑如;苏芮;李红凯;李靖;左泽平;王晶;
目的 初步探究安神健脑液治疗腹腔注射Poly I:C复合游泳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Poly I:C复合游泳诱导的CFS小鼠模型,给药14 d后,进行力竭游泳行为学实验;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生化法检测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 Ⅰ)含量、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骨骼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骨骼肌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血清乳酸(LAC)和尿素氮(BUN)含量、骨骼肌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PGC-1α、NRF1/2及TFAM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安神健脑液高剂量组可显著延长CFS小鼠力竭时间(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安神健脑液可使CFS小鼠骨骼肌肌纤维排列整齐,显著降低线粒体空泡率(P<0.01),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加线粒体数目(P<0.01);生化法检测结果显示,安神健脑液可显著提高CFS小鼠骨骼肌PDH、SDH及SOD的活性(P<0.05);显著提高ATP、COX Ⅰ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CFS小鼠BUN的含量(P<0.01);安神健脑液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显著降低CFS小鼠LAC和MDA的含量(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安神健脑液高剂量组显著升高CFS小鼠PGC-1α、NRF1、NRF2及TF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 安神健脑液对Poly I:C复合游泳诱导的CFS小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影响PGC-1α-NRF1/2-TFAM通路,提高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损伤,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04-2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欣悦;张菀苧;苏俞;吕邵娃;
目的 建立雷威康宁药酒中雷公藤甲素定量分析的HPLC法,并优化其提取和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VenusiL AS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并在218 nm检测波长下检测,建立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与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雷公藤甲素含量、总固体以及药材吸附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成型溶剂以及冷藏时间对成型工艺的影响。结果 建立了雷威康宁药酒中雷公藤甲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雷威康宁药酒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度0.84 mm,浸泡时间52 h,渗漉流速1.58 mL·min~(-1)。最佳成型工艺为30°白酒定容,冷藏60 h。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雷威康宁药酒质量控制和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11-2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芊芊;彭泓杰;周珍辉;石茜茜;赵晶;杨莹;王超;王三龙;
目的 在良好实验室规范(GLP)条件下评价中药止咳宝片依赖性潜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药物辨别实验:使用7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吗啡药物辨别训练后,分别皮下给予2.5 mg·kg~(-1)吗啡或灌胃给予纯水、止咳宝片制剂低、中、高剂量(35、175和350 mg·kg~(-1))进行替代测试,记录大鼠踏板反应的正确率。(2)条件位置偏爱(CPP)实验:SD大鼠,根据给药前CPP分值随机分为盐酸吗啡对照组、止咳宝片各剂量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组后进行8 d CPP训练,采用交替给药(生理盐水/对照或止咳宝片制剂),D9进行CPP获得测试,判断大鼠是否具有奖赏效应。(3)自然戒断实验:SD大鼠,每组16只,雌雄各半。采用剂量递增给药(盐酸吗啡或受试物),每日给药2次,连续给药28 d,累计给药量达13.405 g·kg~(-1),于停药后D1~D7进行戒断症状评分及体重测定。结果 在大鼠药物辨别模型中,在FR10程序下,盐酸吗啡组动物反应正确率为(91.98±7.79)%(≥80%),证明模型建立成功;止咳宝片低、中、高剂量组,反应正确率分别为(11.06±21.68)%、(15.48±22.24)%和(18.63±25.35)%,均值均<20%,其结果判定为止咳宝片制剂各剂量组均与盐酸吗啡不产生相似的“主观感受”。在CPP模型中,给予盐酸吗啡训练的动物CPP测试值为(85.67±37.62)s,远大于自身对照的基准值(1.59±32.06)s,表明给予盐酸吗啡的动物获得盐酸吗啡CPP表达;而止咳宝片各剂量组均未获得CPP表达。自然戒断模型中盐酸吗啡组动物,戒断期出现体重下降、湿狗样、刻板、齿颤等戒断症状,而止咳宝片组未见上述症状,提示止咳宝片制剂不能诱导大鼠产生躯体戒断症状。结论 本研究在GLP体系下,发现止咳宝片制剂在大鼠药物辨别模型、CPP模型和自然戒断模型中均未表现出依赖性潜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16-2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凯琳;梁佳唯;郭杏梅;李秉润;张欣悦;蔡程科;王洪飞;
目的 制备出质量合格、稳定性良好的维生素D_3冻干口崩片。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维生素D_3冻干口崩片,以成品外观、崩解时限、口感口味、含量为指标对口崩片处方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结果 最优处方为维生素D_3每片10 μg、2,6-二丁基羟基甲苯每片50 μg、聚山梨酯80每片0.8 mg、无水乙醇每片7.92 mg、甘氨酸每片24 mg、普鲁兰糖每片8 mg、三氯蔗糖每片0.1 mg、甜橙香精每片0.4 mg;最终制备得到外观良好、崩解迅速、口感口味俱佳的维生素D_3冻干口崩片。结论 维生素D_3冻干口崩片的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合格、稳定性良好,满足后续放大生产要求。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22-2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心韵;许庆瑞;李梦雪;
目的 制备麦冬提取物微海绵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 使用黄原胶助溶W/O/W型乳化法制备麦冬提取物微海绵,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考察药物与乙基纤维素的比例(药料比)、二氯甲烷用量和聚乙烯醇(PVA)浓度对麦冬提取物微海绵制备工艺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麦冬提取物微海绵的包封率。结果 根据预测模型得出的最佳工艺为药料比5.61∶1,造孔剂二氯甲烷用量16.26 mL,增塑剂PVA浓度为0.72%,以800 r·min-~1的搅拌速度搅拌20 min;预测模型得出的包封率为54.38%。根据预测模型优化所得微海绵平均包封率为53.15%,数量平均粒径为(14.218±0.672)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502±0.081),粒径大小相对均匀,工艺稳定且易于重复。经释放度测定,6 h后麦冬提取物的累积释放度为89.05%,24 h后麦冬提取物微海绵的累积释放度达到81.73%。结论 使用黄原胶改良的W/O/W型准乳剂扩散法制备的麦冬提取物微海绵粒径大小均匀,工艺稳定,操作简便,且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26-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群群;郑小玲;王茜;覃仁安;张永涛;郑佩燕;
目的 探讨玉屏风袋泡茶对过敏性哮喘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定性分析玉屏风袋泡茶的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玉屏风袋泡茶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潜在信号通路,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玉屏风袋泡茶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作用。结果 共鉴定了75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核心靶点包括CA2、AKR1B1、ABCB1、ADRA2B等。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玉屏风袋泡茶治疗过敏性哮喘可能与AGE-RAGE、IL-17、VEGF、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玉屏风袋泡茶显著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水平,改善支气管病理状态,抑制肺组织p-p65、p-AKT、p-PI3K蛋白表达。结论 UPLC-Q-TOF-MS 技术可用于探究玉屏风袋泡茶的药效物质基础,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其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潜在作用机制,初步为玉屏风袋泡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32-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秋杏;张爱军;朱红梅;李帅;韩冰;姚洪艳;秦旭华;
目的 研究精芪化浊颗粒的关键质量属性量质传递规律,并评价其制备工艺。方法 制备15 批次精芪化浊颗粒的中间体及颗粒剂样品,建立中间体和颗粒剂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明确特征峰归属,结合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范围、转移率范围对精芪化浊颗粒关键质量属性在药材-饮片-中间体-颗粒剂的量质传递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15批中间体及颗粒剂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3,共归属15个色谱峰,指认出6个特征峰;指标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黄芪甲苷、大黄素、虎杖苷、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在颗粒剂中平均含量分别为0.03%、0.05%、0.03%、0.16%、0.11%、0.21%;各指标性成分药材至饮片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00.45%、100.47%、101.41%、100.39%、99.86%、100.54%;饮片至中间体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9.09%、70.61%、18.14%、50.27%、31.09%、41.56%;中间体至颗粒剂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80.25%、90.28%、84.22%、91.12%、75.87%、84.89%;药材至颗粒剂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29.97%、30.10%、7.28%、21.65%、11.06%、16.71%。结论 精芪化浊颗粒关键质量属性量质传递规律稳定,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40-2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宗玲;孟昭阳;陈君君;刘盈;徐玲艳;石美智;姜波;
目的 分析肉桂对保元汤其他药味中主要入血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机制,阐明肉桂配伍保元汤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UHPLC-Q-TOF/MS鉴定保元汤入血成分;LC-MS/MS研究其药代动力学;Caco-2细胞构建吸收模型;Western blot及分子对接研究其吸收机制。结果 肉桂可能对保元汤中主要活性成分产生影响并且增加了甘草酸、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苷、芹糖甘草苷、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d和芒柄花苷的血药浓度及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的峰面积AUC_(0→t);Caco-2细胞吸收模型显示,肉桂促进了毛蕊异黄酮、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b_1、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吸收。肉桂提取物和肉桂醛上调了OATP1A2和OATP2B1的表达,且肉桂醛、肉桂酸和香豆素与OATP1A2和OATP2B1具有很高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肉桂可能通过影响转运蛋白OATP1A2和OATP2B1的表达促进主要成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保元汤的治疗效果。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47-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洁云;石永辉;李国成;吕立;
目的 制备共载姜黄素与紫杉醇的纳米粒(CP-NPs),评价CP-NPs体外抗结肠癌和脑胶质瘤及其肿瘤干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P-NPs,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法、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其粒径、电位和形貌;通过MTT、CCK-8、Annexin-V/PI染色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及ALDH1表达的变化。结果 CP-NPs粒径为173.0 nm、Zeta电位为-22.7 mV;CP-NPs对CT26结肠癌和GL261脑胶质瘤及其肿瘤干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紫杉醇,并能显著抑制肿瘤干性分子ALDH1的表达。结论 CP-NPs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结肠癌和脑胶质瘤及其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57-2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弯弯;王永军;韩雪蒙;刘婕;
目的 系统评估T细胞激活、转导及扩增培养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靶向Claudin 18.2CAR-T细胞的质量影响,重点关注细胞活率、流式表型和靶细胞杀伤等关键质量属性。方法 采用健康志愿者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免疫磁珠分选获得T细胞。首先比较两种GMP级激活试剂(TransAct和Dynabeads)对CAR-T细胞扩增和病毒转导效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激活试剂;随后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激活试剂浓度;进一步探讨T细胞激活与病毒转导同步实施的可行性;最后评估不同密闭培养系统(G-Rex与WAVE bag)对CAR-T细胞扩增、免疫表型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优培养装置。结果 TransAct激活试剂较Dynabeads能显著提高T细胞活率(P<0.05),但两者在CAR~+细胞比例和扩增倍数方面无显著差异。激活浓度优化实验显示,75%推荐激活浓度在细胞活率和总细胞扩增方面均优于100%和50%浓度(P<0.05)。同步激活感染策略较传统激活过夜后感染方案提高了细胞总扩增、CAR~+细胞比例和CAR~+细胞扩增。在培养系统比较中,G-Rex封闭式培养系统在细胞活率、CAR~+细胞比例、CAR~+细胞扩增和T细胞干性记忆表型维持方面均优于WAVE bag系统,其中CAR~+细胞比例和CAR~+细胞扩增的提升均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CAR-T细胞激活、转导及扩增培养最佳工艺参数为:选用TransAct作为T细胞激活试剂,采用75%推荐激活浓度作为工作浓度,实施T细胞激活与慢病毒转染同步操作,并在扩增培养过程中使用G-Rex培养瓶。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63-2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瑞捧;于兰兰;李蒙恩;位玉蝶;荆铭灿;荆晓玉;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工艺下地龙干燥动力学参数、质量标准指标的差异及干燥工艺对地龙品质的影响。方法 将新鲜地龙药材分别进行烘干、晒干、冷冻干燥,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地龙样本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利用HPLC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地龙样本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下地龙样本中蚓激酶的活性;通过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等指标评价地龙药材烘干、晒干的干燥动力学特征,建立适宜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 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冷冻干燥工艺为最佳工艺;Diffusion approach模型和Midilli模型分别为烘干和晒干地龙样本的干燥动力学过程的最佳拟合模型。结论 选择适当的干燥工艺对于确保地龙药材的质量和功效至关重要,冷冻干燥工艺能在干燥过程中保持药材本身的完整性,减少成分流失,是地龙药材干燥的首选工艺。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71-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孝博;李瑞吉;吕英楠;孔亚萌;左泽平;王婷婷;毕玉春;王志斌;
目的 针对三七抗炎活性关键靶标环氧合酶-2(COX-2),建立三七片抗炎活性测定法。方法 通过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下对COX-2的抑制活性,对其进行效价定义和量效关系考察;采用量反应平行线(3.3)法建立基于抑制COX-2活性的三七生物活性测定法并考察方法学。结果 质量浓度在1.56~6.25 mg·mL~(-1)的三七片与重组人COX-2在37℃条件下共孵育25 min为最稳定反应体系。选择批号为20120395的三七片为标准对照品,对其进行量效关系考察和线性关系考察,当剂间比为1∶0.5,质量浓度在1.56~6.25 mg·m L~(-1)时,三七片对COX-2酶活性抑制率线性关系较好,测定该标准对照品效价为2764 U·mg~(-1)。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结论 本方法基于抑制COX-2活性建立三七片生物活性测定法,量化三七片抗炎生物活性,以生物效应评价三七片质量,对现有的三七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补充,以确保三七片的安全、有效和可控。
2025年09期 v.23;No.236 2678-2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