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鑫航;李晓玲;董方昕;毛浩洋;邹翔;季宇彬;李思明;
目的 探究巴马汀(PAL)对盲肠结扎穿刺法(CLP)诱导的脓毒症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CLP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HE染色观察CLP小鼠肺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CLP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L-1β、IL-6、TNF-α水平,Q-PCR检测CLP小鼠脾脏IL-1β、IL-6、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LP小鼠脾脏组织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结果 PAL能提高CLP脓毒症小鼠的生存率,明显改善小鼠肺损伤,显著降低CLP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P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L各剂量组小鼠脾脏中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PAL可以抑制CLP诱导的促炎因子释放,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起到改善CLP诱导的脓毒症的作用。
2023年03期 v.21;No.206 55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霍婷;刘铁;石军飞;莎日娜;范蕾;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GEPIA、UALCAN数据库探讨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病理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THRC1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STRING数据库分析CTHRC1相关蛋白网络并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TIMER数据库分析CTHRC1基因表达与胃癌微环境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CTHRC1基因在多种癌症中呈现高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与胃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 <0.05);CTHRC1基因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成显著相关性(P <0.05)。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揭示了CTHRC1与DVL1、DVL2、DVL3、FZD3、FZD5、FZD6、ROR2等蛋白具有明显相互作用,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蛋白与Wnt/PCP信号通路相关。CTHRC1基因表达与胃癌微环境中B细胞的浸润水平成负相关,与CD8+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水平成正相关(P <0.05)。结论 CTHRC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Wnt/PCP信号通路及影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
2023年03期 v.21;No.206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心宇;王帅;李天娇;包永睿;赵琳;孟宪生;于睿;
目的 筛选瘀血痹胶囊中保护心肌细胞损伤的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瘀血痹胶囊7个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共获得41个共有峰;以阿霉素建立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体外药效模型,将心肌细胞存活率作为药效指标,开展不同极性的瘀血痹胶囊体外药效学评价;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与保护心肌细胞药效作用进行关联,筛选瘀血痹胶囊中保护心肌细胞损伤的药效物质;并对药效物质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瘀血痹胶囊保护心肌细胞损伤的5个药效物质,其中指认出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槲皮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阿魏酸。结论 瘀血痹胶囊具有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通过建立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进行药效物质筛选,初步明确了瘀血痹胶囊保护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药效物质。
2023年03期 v.21;No.206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洲;朱朋艳;马金蓉;张蔓;钱敏;李兴玉;袁文娟;
目的 研究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根部中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柱层析法、反相色谱法、凝胶色谱法等多种分离手段对中药狼毒根部的乙醇提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再根据MTT法对二萜类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促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包括13个二萜类化合物、2个脂肪酸以及1个简单化合物,分别为3R-ent-1(10),15-rosadien-3-ol(1)、euphebracteolatin B(2)、ent-11α-hydroxyabieta-8(14),13(15)-dien-16,12-olide(3)、fischeriolide B(4)、ebractenoid F(5)、ebraphenol C(6)、fischeria A(7)、euphorin A(8)、ebractenoid S(9)、ent-3,14-dioxo-16-atisene(10)、jolkinolide E(11)、yuexiandajisu F(12)、bisebracteolasin B(13)、(R)-α-(7'Z,10'Z,13'Z)-hexadecatrienoic acid monoglyceride(14)、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15)、1-O-(9Z,12Z-octadecadienoyl)glycerol(16),其中化合物2和9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化合物1、13对A549细胞活性显著,化合物1对HCT116、A549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5.97、19.82μmol·L~(-1),化合物13对HCT116、A549、HepG-2、SW620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12.29、6.73、15.53、18.29μmol·L~(-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化合物1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系的凋亡率也增加,表明化合物1能够明显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结论 狼毒大戟化学成分多样,其中二萜化合物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化合物1能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能够明显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
2023年03期 v.21;No.206 574-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茹;杜丽平;张丽;郝贵周;孙勇;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较好缓释效果的醋酸阿比特龙微球,并确定其最佳处方与工艺。方法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二氯甲烷(DCM)为有机溶剂,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醋酸阿比特龙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气相色谱法测定DCM残留量,摇床法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SD大鼠肌内注射考察微球的体内缓释效果。结果 醋酸阿比特龙微球呈圆整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43.7μm,载药量39.27%,包封率98.15%,DCM残留量0.054%。体外加速释放结果表明药物释放以扩散机制为主,释药周期可稳定维持11 d,累积释药度为80.86%;体内释药周期可维持16 d。结论 制备的醋酸阿比特龙微球能够克服由于食物摄入引起的药物暴露量增加、血药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减少给药次数,实现了较好的缓释效果,为其后续的产业化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对其他小分子药物微球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年03期 v.21;No.206 582-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真真;吴春梅;林亚;李芳婵;刘雯;罗小莉;潘翠柳;吴秀彩;李耀华;
目的 制备并表征二氢杨梅素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DMY NPs)。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MY NPs,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分析其粒径大小及分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考察其稳定性和体外释药特性;MTT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分别考察纳米粒对人膀胱癌EJ细胞的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结果制备的DMY NPs平均粒径为214 nm,TEM结果显示纳米粒呈圆整球形或类球形,且分布均匀,包封率为83.36%,载药量为4.04%。DMY N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缓释能力。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DMY NPs能有效地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构建的二氢杨梅素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能有效增强药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2023年03期 v.21;No.206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琳;王芃;李茂星;姜疆;
目的 建立UVB辐射诱导大鼠皮肤损伤模型,探讨毛蕊花糖苷防晒霜抗紫外线辐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背部皮肤恢复成光滑、无损伤的大鼠建立紫外损伤模型。照射条件为紫外线(320 nm)照射,照射强度为1.8 J·cm~(-2),每日照射3 min,连续3 d。49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无紫外线照射)、模型组(紫外线照射)、基质组(紫外线照射+空白基质),高剂量组(紫外线照射+6%毛蕊花糖苷防晒霜)、中剂量组(紫外线照射+4%毛蕊花糖苷防晒霜)、低剂量组(紫外线照射+2%毛蕊花糖苷防晒霜)及阳性对照组(市售防晒霜)。大鼠照射期间,每日观察背部皮肤损伤情况。末次背部照射后,取照射区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及胶原纤维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皮肤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H2O2)、羟脯氨酸(Hyp)],免疫组化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变化。结果 大鼠背部紫外照射后,皮肤呈现粗糙增厚、红肿溃烂等不同程度的损伤,胶原纤维变性紊乱。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不同剂量组皮肤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皮肤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和GST活力均升高,而H2O2、Hyp含量下降(P <0.05或P <0.01),其中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同时,凋亡细胞及cleaved caspase-3的阳性细胞率减少,显示毛蕊花糖苷防晒霜处理后可减轻细胞凋亡。结论 毛蕊花糖苷防晒霜可提高皮肤抗氧化应激活性,降低氧化产物含量,抑制细胞凋亡,达到抗紫外线辐射损伤作用。
2023年03期 v.21;No.206 594-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潘阳;李伟;黄侃;童伟勤;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漂浮和膨胀的盐酸二甲双胍胃滞留型缓释片,以期获得胃滞留特性。方法 通过片芯厚度控制本品的漂浮性能,片芯内填充高膨胀性辅料,以实现其膨胀性能;片芯外包具有高度延展性的缓释衣,使其能承受片芯的膨胀。以成品的密度、膨胀性能和药物溶出行为作为评价指标,与已上市的胃滞留制剂(胃漂浮型)1 g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商品名:Glumetza)进行对比,评估本品在体内的胃滞留能力。结果 本品密度小于1 g·m L-1,可立即起漂;在pH 1.2 HCl介质中,2 h内最小两个维度的尺寸均大于12 mm,能膨胀至与Glumetza一致的尺寸;溶出曲线与Glumetza相似,均为一级释放模型。结论 本品具有良好的漂浮和膨胀性能,在不大幅度增加片尺寸的前提下,成为一种兼顾良好吞咽性和胃滞留潜能的新型缓释片。
2023年03期 v.21;No.206 600-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惠静;王鑫;李玉玲;卡地尔亚·库尔班;赵军;陈蓓;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条件下的吸收特性,探究HM-Y-A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合HPLC测定法,考察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不同pH值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HM-Y-A吸收参数(K_a和P_(app))的影响。结果HM-Y-A在小肠各段均有吸收,最佳吸收肠段是十二指肠和空肠;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吸收参数K_a和P_(app)不断降低,低浓度与中、高浓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 6.4和7.4时K_a和P_(app)显著增高(P<0.05);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前后,吸收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M-Y-A在小肠全段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较好;吸收机制可能以主动吸收或促进扩散为主;药物在偏碱性条件下吸收较好;HM-Y-A可能不是P-gp的底物。
2023年03期 v.21;No.206 607-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小旭;杜昊洋;姜美如;林锋;
目的 构建高效低毒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负载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CSN)的第六亚基CSN6的siRNA干扰片段,考察其对人肝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白及多糖和聚乙烯亚胺合成阳离子聚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Zeta电位和粒径进一步表征确证;利用其负载DNA及siRNA进行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其对上述分子的结合和保护能力;利用MTT法检测其在不同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利用阳离子聚合物将荧光标记的siRNA转染至人肝癌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将聚合物与CSN6 siRNA干扰片段的复合物转染至人肝癌细胞,并利用Western blot法进一步对CSN6 siRNA的干扰效率进行检测;抑制CSN6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对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进行检测。结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Zeta电位和粒径检测结果显示,白及多糖接枝聚乙烯亚胺载体构建成功;凝胶阻滞结果显示,载体能够成功与核酸分子相结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将CSN6 siRNA干扰片段转染至人肝癌细胞后,能够有效下调细胞中CSN6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MTT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抑制CSN6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结论 利用白及多糖接枝聚乙烯亚胺构建了一种高效低毒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利用其负载CSN6 siRNA干扰片段能够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
2023年03期 v.21;No.206 612-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颖;包永睿;王帅;李天娇;孟宪生;于睿;
目的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瘀血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处方分析,为瘀血痹胶囊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瘀血痹胶囊11味中药为研究对象,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设计并制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筛选芯片,按均匀设计方法所得22个不同配伍组进行给药干预,以细胞凋亡率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得到瘀血痹胶囊药效最佳的药物组合及其最优配比,并与原方进行药效差异性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瘀血痹胶囊各配伍组均能诱导RA-FLSs细胞凋亡(P<0.01)。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乳香、没药、姜黄、丹参药物组合诱导RA-FLSs细胞凋亡效果最佳,最佳配比为乳香(X_1)∶没药(X_2)∶姜黄(X_(10))∶丹参(X_(11))=2.628∶2.946∶4.208∶6.852。将筛选出的复方与瘀血痹胶囊进行药效差异性对比,在相同剂量时,4味中药按最优配比得到的复方(简称最优配伍方),与按原方比例仅含4味中药配伍的复方(简称筛选方)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相当,且筛选方能够达到瘀血痹胶囊作用的77%左右。结论本研究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得到乳香、没药、姜黄、丹参的药物组合是瘀血痹胶囊处方中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主要组成。
2023年03期 v.21;No.206 618-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治影;罗顺;吕芊锐;
目的 采用一种高效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株构建方法获得稳定高表达治疗性重组蛋白的CHO细胞株。方法 利用自主研发载体构建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经电击转染转入CHO细胞中,经抗性压力筛选后使用细胞池至单克隆的一步筛选策略,配合一种新型的细胞成像系统,高效、快速地筛选出高表达单克隆株。结果 成功构建多株稳定的高表达单克隆细胞株,其产量最高可至5.2 g·L~(-1);实验通过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法等进一步验证了细胞株产物关键质量特性,等电点均为9.2,所得抗体等电点较好。结论 相比传统的构建方法需6~8个月,本研究筛选得到的高表达单克隆细胞株周期缩短了2个月。
2023年03期 v.21;No.206 625-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欣;张余;张秀君;王鹏;杨珍;张蕾;李雪;王艳;
目的 探究大豆提取物对光甘草定的增溶作用,并对效果最佳的增溶体系进行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方法 利用摇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中光甘草定的溶解度,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的制备条件;并对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进行物理表征评价。同时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不同浓度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制备条件为振荡温度60℃、转速280 r·min~(-1)、振摇12 h,所得的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中光甘草定溶解度为9011.467μg·mL~(-1),约为水中饱和溶解度(2.855μg·mL~(-1))的3156倍。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粒径为(1.217±0.021)nm,粒径小且分布均一,FTIR结果显示,光甘草定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大豆提取物-光甘草定增溶体系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同浓度的光甘草定。结论 大豆提取物大幅提高了光甘草定的溶解度,同时保持了光甘草定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2023年03期 v.21;No.206 63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权佳;孙国栋;张韵琦;王少男;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黄花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4.6mm×50 mm,5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m 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采用非靶点(NT)、精确靶点(AT)和广泛靶点(ET)法相互结合,全面系统地筛选化合物,进而通过精确的m/z值、特征MS/MS数据、Mass Bank数据库、Pub Chem数据库和文献中的裂解途径等对所筛选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 共筛选并鉴定出77个化合物,包括39个黄酮类、10个生物碱类、14个多酚类、6个羧酸和8个其他类的化合物,其中27个化合物为首次在萱草属植物中发现。结论 本方法可系统、全面、快速地筛选并鉴别黄花菜中的化合物,为黄花菜的产品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2023年03期 v.21;No.206 637-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5K] [下载次数:1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褚信信;谢子立;李显庆;张治军;
目的 建立复方克霉唑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测定方法,并以进口克霉唑乳膏作为参比,分析国产乳膏体外透皮差异情况。方法 采用离体猪耳背皮肤作为透皮试验材料、3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液,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乳膏在32℃环境下透皮吸收规律,分别以LCMS/MS法测定接收液中克霉唑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HPLC法测定试验结束后离体皮肤内克霉唑滞留量。结果 3批国产乳膏与进口乳膏透皮量的比值分别为:1.32、1.75、1.62,皮内滞留量的比值分别为:1.19、1.57、1.32,4批乳膏皮内滞留量与透皮吸收总量的比例为88.03%~90.19%,皮内滞留量远高于透过量,符合该类药物临床用药特性,但国产制剂的平均粒径远高于进口制剂。结论 国产复方制剂体外透皮性能均高于进口制剂,但不同企业制剂间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建方法适用于复方克霉唑乳膏体外透皮吸收测定,可为半固体制剂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复方制剂品种的研发和处方工艺优化提供借鉴。
2023年03期 v.21;No.206 647-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婷;冯石卜;姜祎;张化为;宋小妹;张东东;李玉泽;黄文丽;邓翀;
目的 研究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大孔树脂不同洗脱部位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将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分别用0%、30%、60%和90%乙醇进行洗脱,得到4个洗脱部位(ESCOA、ESCOB、ESCOC、ESCOD)。再以生化检测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评价山茱萸果核不同洗脱部位的低、高剂量组(以生药量计为4.68 g·kg~(-1)、12.48 g·kg~(-1))对APAP所致小鼠ALI的保护作用。结果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的肝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肝细胞变性、片状坏死,而山茱萸果核ESCOA高剂量组、ESCOB低剂量组及ESCOC各剂量组对这些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显著降低,ESCOA低剂量组和ESCOC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OD水平均显著升高,ESCOA低剂量组、ESCOB高剂量组、ESCOC各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GSH-Px显著升高,ESCOA低剂量组及ESCOC、ESCOD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山茱萸果核提取物的不同洗脱部位均对APAP所致小鼠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2023年03期 v.21;No.206 652-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婷婷;梅凯;李鑫;王灵敏;王昕怡;郝逗逗;张丽梅;宋建刚;刘葭;吴清;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LTQ-Orbitrap-MS~n)技术对红曲茯苓组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为其确定功效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HEC18(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3 mL·min~(-1),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扫描获得高分辨质谱信息。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及质谱数据信息对比,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相应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匹配,对红曲茯苓组方中所含的成分群进行定性分析归类。结果 共鉴定了84个化学成分,包括41个黄酮类、11个莫那可林类、10个红曲色素类、8个倍半萜类、4个氨基酸类、2个三萜类、3个多糖类以及5个有机酸类成分,并明确了各化学成分的来源归属以及结合文献报道确定功效相关成分。结论 该研究准确地识别了红曲茯苓组方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1;No.206 657-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宝钢;图诺木拉;敖敦格日乐;其日格尔;小岩;胡和珠拉;拉喜那木吉拉;宝龙;
目的 研究蒙药材白花龙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及质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白花龙胆花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焦谷氨酸(1)、焦谷氨酸乙酯(2)、芹菜素(3)、β-谷甾醇(4)、熊果酸(5)、獐牙菜苷(6)、落干酸(7)、3-O-β-D-吡喃葡萄糖基-1-羟基-7-甲氧基酮(8)。结论 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23年03期 v.21;No.206 66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长乐;刘妍如;唐志书;宋忠兴;常百金;杨兴晶;赵艳婷;
目的 基于“以效论质”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蛋白亲和实验,建立快速筛选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和特异性蛋白的方法。方法 首先使用UPLC-TOF/MS技术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甘草抗心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最后通过蛋白亲和实验验证不同产地甘草提取物对关键蛋白的亲和力,筛选出与甘草抗心悸质量相关的特异性蛋白。结果 共鉴定出甘草30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酸等7个核心成分和AKT1、ESR1、MAPK3等6个关键靶点。生物信息富集分析得到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刺甘草查尔酮与关键靶点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主要以氢键为主。蛋白亲和力实验表明,PTGS2蛋白可作为甘草抗心悸质量评价的特异性蛋白,且野生甘草的抗心悸作用强于种植甘草。结论建立了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并筛选出了与甘草抗心悸质量相关的特异性蛋白,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奠定了基础。
2023年03期 v.21;No.206 670-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荣荣;钟志奎;王瑜婷;汪凯东;余欣彤;曹嵌;严玉晶;
目的 分析地榆炭炮制过程中饮片粉末色度值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地榆及不同炮制时间地榆炭饮片的特征图谱,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地榆及不同炮制时间地榆炭饮片粉末的色度值[明暗度值(L*)、红绿色度值(a*)、黄蓝色度值(b*)、总色度值(E*ab)],分析外观色泽指标与特征图谱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地榆炭较地榆饮片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呈降低趋势;L*、a*、b*、E*ab呈减小趋势;HPLC特征图谱13个特征峰中峰5~10、12(阿魏酸)7个色谱峰单位峰面积逐渐减小,均与色度值L*、b*、E*ab成显著正相关;峰2、3、11、13(鞣花酸)单位峰面积先增大后减小,除峰2外,单位峰面积均与色度值L*、b*、E*ab成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通过色度值预测峰3、5~10、12(阿魏酸)、13(鞣花酸)9个色谱峰单位峰面积大小;聚类分析将16个样品分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3个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成分。结论 地榆炭饮片粉末的色度值与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地榆炭炮制过程中监测饮片质量的依据,以提高地榆炭饮片的质量水平及一致性,建议地榆炭饮片炮制终点为6~8 min(260~280℃)。
2023年03期 v.21;No.206 678-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4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邹强;李丹琦;刘学贵;黄明远;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预测紫花苜蓿中黄酮类抗肝癌的有效化合物、潜在肝癌作用靶点及蛋白通路。方法 通过建立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集、肝癌疾病靶点数据集、疾病蛋白通路数据集,构建紫花苜蓿抗肝癌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肝癌靶点-疾病蛋白通路”网络图。结果 预测到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抗肝癌潜在的10个有效成分、4个关键蛋白靶点及4个最优蛋白通路。结论 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了紫花苜蓿中黄酮类化合物抗肝癌的作用蛋白靶点及蛋白通路,并预测筛选出抗肝癌活性较强的黄酮类化合物,分析靶点蛋白的活性位点与黄酮类化合物结合性,为深入阐明紫花苜蓿黄酮类成分抗肝癌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03期 v.21;No.206 685-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伟;张梅奎;宋发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方法探究脑疏宁治疗脑梗死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脑疏宁组方中药物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脑梗死疾病相关靶点,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靶点;利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Mcao脑缺血卒中大鼠模型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脑疏宁核心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汉黄芩素、β-谷甾醇等,涉及核心靶点包括MMP9、HSP90AA1、COX2、RELA、PPARG等,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KP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脑梗死的作用;GEO数据库验证核心基因表明,对比正常组,脑梗死组13个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 <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脑疏宁核心成分与脑梗死核心靶点具有很高的对接活性。动物实验显示脑疏宁可以改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组织的病理结构,通过下调其MMP9、COX2蛋白的表达治疗脑梗死。结论 本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究了脑疏宁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并验证了脑疏宁可以通过多基因、多通路发挥抗脑梗死作用。
2023年03期 v.21;No.206 692-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玉;梁昊都;管彤;闫晶媛;
目的 探究固肾止遗双子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星点设计优化,以五味子醇甲含量及干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进一步优选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溶化性作为考察指标,对辅料的种类、用量、润湿剂及干燥时间进行工艺优化,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制得的颗粒进行相关检查。结果 颗粒剂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次数2次,溶媒量8倍,提取时间2 h。制剂工艺:选择糊精和微晶纤维素作为辅料,糊精与微晶纤维素比例为2∶1,70%乙醇作为润湿剂,颗粒剂干燥时间2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3批固肾止遗双子颗粒大小、粒度均匀,外观呈米黄色,气微香,溶化性、成品率、含水量各项指标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项下的规定。结论 此研究可为固肾止遗组方后续的体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2023年03期 v.21;No.206 700-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6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新桂;朱田密;
目的 研究深绿卷柏的显微鉴别特征,并建立其HPLC特征图谱。方法 采用茎横切片法和叶表面制片方法研究深绿卷柏的显微特征。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Narraw-Bore(2.1mm×1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记录15批深绿卷柏的色谱图,计算相似度,确认10个共有峰为特征峰,以穗花杉双黄酮色谱峰为参照,计算相对保留时间,建立特征图谱,对部分特征峰进行指认,且与3种混淆品特征图谱进行比较。用SPSS软件对深绿卷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深绿卷柏的茎、叶显微特征明显。15批深绿卷柏样品的相似度为0.765~0.964,特征峰稳定,并且可以与混淆品中华卷柏、江南卷柏、卷柏相区别。指认了4种双黄酮类成分,分别为穗花杉双黄酮、罗波斯塔双黄酮、橡胶树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7,4',7',4''-四甲醚。聚类分析将深绿卷柏分为两类,与产地相关。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实用,可为深绿卷柏的鉴别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21;No.206 758-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5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思瑞;徐文峰;徐硕;张闪闪;金鹏飞;
目的 建立测定莱博雷生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40∶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结果 莱博雷生在24.90~398.4μg·mL~(-1)与峰面积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9;重复性、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RSD分别为0.40%、0.20%及0.4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34%~100.8%,RSD在0.70%~1.3%,3份样品中莱博雷生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3.48%、93.67%和93.46%。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莱博雷生片的含量测定。
2023年03期 v.21;No.206 763-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永富;熊英;赵香玉;赖宇文;李宗年;邓可众;
目的 建立枳实导滞丸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鉴别其中枳实来源。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析,以乙腈(A)-乙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320 nm,进样量10μL。结果 6个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均符合要求,相关系数r均≥0.9993;各成分平均回收率范围在98.68%~101.16%,RSD均≤2.5%。12批枳实导滞丸中芸香柚皮苷质量分数在0.37~5.65mg·g~(-1),柚皮苷在0~12.16 mg·g~(-1),橙皮苷在0~53.90 mg·g~(-1),新橙皮苷在0~18.90mg·g~(-1),水合橙皮内酯在0~0.23 mg·g~(-1),马尔敏在0~0.13 mg·g~(-1)。12批次枳实导滞丸样品分别呈现与酸橙或甜橙药材一致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情况。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存在于酸橙制备的丸剂中且含量偏低。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枳实导滞丸中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鉴别丸剂中枳实的基原,可为枳实导滞丸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023年03期 v.21;No.206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洋;王帅;李天娇;赵琳;包永睿;张秀君;孟宪生;
目的 建立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为仙灵脾颗粒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70 nm、327 nm、353 nm 3个波长,建立10批仙灵脾颗粒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确定1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8个成分;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建立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并将8个成分进行相对于内标物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同时选取5个批次的仙灵脾颗粒,对其8个成分进行绝对定量,确定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的误差率。结果 建立了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运用其对仙灵脾颗粒指认出的成分进行相对定量,其结果与绝对定量相比,误差率小于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仙灵脾颗粒的质量控制,并为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1;No.206 771-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段耿婷;刘付松;张澜;李婷婷;吴发明;姚秋阳;
目的 了解国内不同产地党参的总硒、总蛋白、总多糖含量和土壤总硒含量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为富硒党参的品质评价和富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代表性产区的100份党参样品及其土壤,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党参及土壤的总硒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党参的总蛋白和总多糖含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所测党参的硒含量平均值为(0.165±0.037)mg·kg~(-1),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350±0.184)mg·kg~(-1),总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396±0.575)mg·g~(-1),总多糖含量平均值为(0.513±0.063)g·g~(-1)。此四项指标的两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仅土壤总硒含量和党参总硒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全国产区中约有55%的党参样品达到富硒标准(0.150~0.300 mg·kg~(-1))。不同产地的党参中总硒、总蛋白质、总多糖含量及土壤总硒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党参的总硒含量、总蛋白和总多糖这三个农艺性状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影响甚小。
2023年03期 v.21;No.206 77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吴勇;刘燕;王雷;陈卫东;
目的 建立大黄碳酸氢钠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其中4种成分的含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采用HPLC法测定10批大黄碳酸氢钠片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以大黄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他4个成分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QAMS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及可行性。结果 10批大黄碳酸氢钠片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13个,10批大黄碳酸氢钠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10家企业生产的大黄碳酸氢钠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QAMS可用于大黄碳酸氢钠片的质量评价。
2023年03期 v.21;No.206 784-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英慧;刘海涛;付小艳;
目的 基于前胡和紫花前胡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建立前胡和紫花前胡的分类识别模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Venusil C_(18) Plus(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样本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同步建立的前胡和紫花前胡的HPLC指纹图谱数据分析表明,收集到的18批样本基本分为三类:前胡、紫花前胡以及其他。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可靠、简单易行,建立的分类识别模型可有效区分前胡和紫花前胡,并为两者各自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2023年03期 v.21;No.206 790-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焦洁;郑旭;胡萌萌;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红芪指纹图谱及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红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HPLC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运用2012版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建立不同产地、批次指纹图谱。结果 建立了红芪中阿魏酸、异阿魏酸、香草酸、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6种成分的色谱条件及HPLC指纹图谱方法,其中共有峰21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芪药用部位须根部含量高于根部,不同批次武都红芪产地药材质量优于其他产地。结论 建立的不同产地红芪指纹图谱及6种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后期红芪的质量控制。
2023年03期 v.21;No.206 796-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雯依;郑枫;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发酵工艺来源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中的葡萄糖和氨基葡萄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Asahipak NH_2P-50 4E(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载气为空气,气体压力为350 kPa,漂移管温度为80℃,增益为5。结果 N-乙酰氨基葡萄糖与葡萄糖和氨基葡萄糖之间分离度良好,葡萄糖在76.12~304.50μg·m L~(-1)、氨基葡萄糖在124.68~498.71μg·mL~(-1)、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150.15~600.60μg·m 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0。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发酵工艺来源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中葡萄糖和氨基葡萄糖的检测。
2023年03期 v.21;No.206 800-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