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药学

Central South Pharmacy

基于氨酰-tRNA合成酶的药物研究专题

  • 氨酰-tRNA合成酶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刘涛;宗广楠;朱瑞;吴成军;陈建超;孙铁民;

    氨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nthetase,aaRS)在各种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专一性结合氨基酸的能力保证了生物体基因组的正确表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胞外同样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以aaRS为靶点的新药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aaRS的结构出发,对其在细胞内外的生物功能以及在近几年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2020年08期 v.18;No.175 1273-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2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蛋白结构的靶向氨酰-tRNA合成酶的药物研究进展

    罗菁汉;胡燕君;李政;苏睿;吴成军;孙铁民;

    在全球抗菌药物严重滥用的情况下,发展具有全新靶标的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目前,已有大量靶向氨酰-tRNA合成酶(aaRS)的药物被发现和改造。本文对aaRS的蛋白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其蛋白结构特点总结了包括aaRS合成位点和催化位点的抗菌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发现、改造和活性研究进行简要介绍,为进一步开发出以该靶点为作用目标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2020年08期 v.18;No.175 1283-1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药物研究进展

    何锐;刘家族;洪庆霞;赵一同;吴成军;孙铁民;

    氨酰-tRNA合成酶,也称氨基酸活化酶或氨酰-tRNA连接酶,是生物有机体中一类重要的酶。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它们能够催化与其相应的tRNA之间的氨酰化反应,确保从mRNA 到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高度专一性和准确性。而亮氨酰-tRNA合成酶作为其中的一员,由于具有独特的合成和编辑位点,因此以其为潜在靶点的药物研究受到了众多科研人员的青睐,本文主要综述了以亮氨酰-tRNA合成酶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和治疗前景。

    2020年08期 v.18;No.175 1290-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题

  • 抗凝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邱莎;王娜;张力强;钱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防控形势严峻。抗凝药物在COVID-19患者中广泛使用,但由于其特殊性,临床上常出现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的现象,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通过查阅COVID-19相关诊疗方案、专家共识及文献等,结合临床药师实践工作经验,整理并归纳了不同情况下COVID-19患者的合理抗凝方案并给出使用相关抗凝药物的的监护要点,以期为COVID-19患者抗凝方案的选择及药品监护内容提供参考,促进抗凝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

    2020年08期 v.18;No.175 1299-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病例文献分析

    邹林珂;闫峻峰;边原;童荣生;陈岷;杜姗;李文渊;

    目的探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儿童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华医学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的COVID-19儿童相关病例报告,对患儿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药物治疗及其治疗结局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COVID-19 患儿43例,男、女性各26、17例,年龄36 h~15岁,家庭聚集性发病及密切接触史占83.7%。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多见,以发热、咳嗽、腹泻为主,最早出现在感染后2 d,最晚为感染后17 d。接受抗病毒药物者38例,34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例患儿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后停药。43例患儿中34例患儿的临床结局改善,9例痊愈,其中2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转阴。结论 COVID-19感染患儿临床症状普遍较轻,流行病学史以聚集性发病为主,对症治疗与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06-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平胃散加减方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究

    钱伟;白桦;孙雪松;曹戬;胡元会;郝志晔;

    目的探讨平胃散加减方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例寒湿证候COVID-19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α-干扰素联合阿比多尔)和联合治疗组(加用平胃散加减方),比较治疗14 d前后中医症候变化,观察治愈出院、死亡出院人次及住院天数。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平胃散加减方有效成分和作用靶标,并预测其辅助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治疗组较西医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更显著(4.15±1.25 vs 1.80±0.75);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联合治疗组住院天数较西药治疗组更短[(23.29±1.98)d vs (16.60±1.36)d]。本研究共筛选得到平胃散加减方86个活性成分,与COVID-19重合靶标50个,预测出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通路多条,主要涉及生物膜质功能、细胞凋亡及基因复制/转录等方面。结论平胃散加减方联合西医药物治疗COVID-19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缩短住院天数,疗效理想。本研究预测得到平胃散加减方治疗COVID-19的主要活性成分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可能通过多靶点调控生物膜质功能、细胞凋亡及基因复制/转录等机制对COVID-19起到治疗作用。本研究补充了COVID-19寒湿症候方药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学研究,对进一步研究COVID-19诊疗方案具有一定意义。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1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监测专题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氯吡格雷信号挖掘研究

    张臣宇;钟雯;李灏;陈晨;陈力;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检索,对氯吡格雷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FAERS 2010年第1季度~2019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采用ROR法和PRR法计算共得到氯吡格雷信号836个,筛选出的信号强度前20位的首选术语(PT)中未在氯吡格雷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共计6个。除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外,不良反应信号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手术并发症等。结论氯吡格雷不良反应信号累及器官系统达26个,应注意加强对胃肠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监测。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18-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

  • 褪黑素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探讨

    马领然;周迪;吕子阳;周高雅;王珊;

    目的探讨褪黑素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饲料喂养(CON)组,正常饲料喂养+褪黑素(CON+Mel)组,高脂饲料喂养(HFD)组,高脂饲料喂养+褪黑素(HFD+Mel)组。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记录小鼠每日体重情况和每周随机血糖水平,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Ser396)]、总mTOR蛋白(T-mTOR)、磷酸化mTOR蛋白[P-mTOR(Ser2448)]、总p70S6K 蛋白(T-p70S6K)和磷酸化p70S6K 蛋白[P-p70S6K(Thr389)]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HFD组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组织P-mTOR、P-p70S6K及P-Tau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TG和TC水平显著升高。褪黑素的干预可显著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认知功能障碍,降低TG和TC水平,并逆转海马组织P-mTOR、P-p70S6K及P-Tau表达水平的增加。结论高脂饮食小鼠血浆TG、TC水平升高,海马组织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褪黑素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涉及降低TG和TC水平,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23-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红毛五加多糖Ⅲ的荧光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吴疆;郭晓晓;李儒月;贾明珠;李艳艳;陈永;

    目的对红毛五加多糖Ⅲ(AHP-Ⅲ)的还原性末端进行选择性荧光标记,并研究AHP-Ⅲ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利用胺化还原法对AHP-Ⅲ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标记,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对偶联标记结果进行确证。通过小鼠单次静脉注射给予FITC-AHP-Ⅲ(f-AHP-Ⅲ)后,检测不同时间点样品中的荧光强度,用DAS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并分析。结果 AHP-Ⅲ荧光标记后,多糖得率和荧光标记效率分别为36.43%和0.48%。血清、尿液等样品中f-AHP-Ⅲ的线性范围为3.75~120 μg·mL~(-1)(R~2>0.9982),日内和日间RSD值≤11.13%,相对回收率在84.20%~106.94%。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主要动力学参数为:C_(max)为(43.01±0.80)mg·L~(-1),t_(max)为0.08 h,AUC_(0~t)为(113.87±1.30)mg·h·L~(-1),AUC_(0~∞)为(148.35±2.27)mg·h·L~(-1),t_(1/2)为(23.66±1.32)h,CLz为0.27 L/(h·kg),MRT为(29.75±1.63)h,Vz为(9.20±0.39)L·kg~(-1)。组织中药物含量检测显示,单次静脉给药后f-AHP-Ⅲ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肾、小肠、肺及肝脏等组织中,其排泄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结论成功实现了 AHP-Ⅲ的荧光标记,绝大多数药物聚集在肾、小肠、肺及肝脏。上述研究为进一步阐明AHP-Ⅲ药理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28-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软团聚碳酸钙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及毒性考察

    肖焕长;杨洪志;邹俭鹏;肖平;方平飞;

    目的考察软团聚碳酸钙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急、慢性毒性。方法 采用油包水反相微乳液法制备软团聚碳酸钙荧光纳米颗粒,进行小鼠活体和离体组织荧光成像分析;并对连续灌胃给药10、20、30 d的小鼠进行组织HE染色分析。结果荧光成像分析仅在消化道检测到荧光,其他组织未测到荧光;HE染色切片结果显示仅肝脏有稍许水肿,但未见明显病变,其他组织未见任何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软团聚碳酸钙纳米颗粒口服给药在组织器官中未见明显分布,安全性良好。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34-1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8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脑脊液中替考拉宁的浓度

    缪文清;范先煜;周利娟;范国荣;

    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人脑脊液中替考拉宁浓度,为颅内感染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和调整给药剂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以富马酸喹硫平为内标,采用Welch Ultimate XB-C_(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在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二氢钠缓冲液(25.5∶74.5,v/v),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0 nm的条件下检测人脑脊液中替考拉宁的浓度。结果 人脑脊液中替考拉宁浓度在1.5625~100.0 μg·mL~(-1)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r~2=0.9998);替考拉宁检测限为0.3125 μg·mL~(-1)。日内精密度RSD<4.1%,日间精密度RSD<4.9%,回收率为96.64%~103.22%。室温下放置24 h,冻融循环3次和-80℃冷冻30 d的稳定性均良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人脑脊液中替考拉宁浓度的检测,可为颅内感染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给药治疗提供依据。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39-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瓜氨酸浓度及多发伤患者胃肠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朱冠华;庞韦;程学芳;胡娟妮;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瓜氨酸含量,评价瓜氨酸与多发伤患者胃肠道损伤的关系。方法色谱柱:Shim-pack XR-ODS(2.0 mm×3 mm,3.5 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A)-乙腈溶液(B)(90∶10);流速:0.2 mL·min~(-1);柱温:40℃;进样量:10 μL;色谱分析时间:5 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结果瓜氨酸浓度在0.236~59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3个不同浓度质控样本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均在±15%内,方法学回收率为95.83%~103.7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为评价瓜氨酸的活性提供方法学基础,可用于患者血浆中瓜氨酸活性的常规监测。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44-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黄芪总黄酮多靶点调控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魏秋芳;王惠霞;

    中药黄芪以其 "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上独具优势,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通过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对黄酮类化合物基于多靶点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48-1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武东;陈旭;刘文光;马震;汪小英;汪晓娟;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达格列净作为中国首个批准用于临床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国内外已经完成多项注册临床研究,积累了大量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临床试验表明达格列净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降低患者因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再住院风险和改善肾脏不良事件,其改善心肌病变的机制和降糖以外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拟综述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改善心力衰竭可能的机制,旨在为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循证证据。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57-1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 ]
  • 肥胖和慢性低度炎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

    刘田园;白明;苗明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提升,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极易并发肥胖、胰岛素抵抗、子宫内膜癌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影响着广大女性的生活和生命健康。基于现代医学的角度,PCOS多发于高雄激素环境导致的优势卵泡发育受阻,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中医学认为其发病的根本多为肾虚脾虚肝郁,主要与"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相关。现今,慢性低度炎症学说在PCOS中的认可度逐年提升,但其作用机制及在临床的应用相对匮乏。临床上PCOS肥胖患者占60%,肥胖能够加重PCOS患者的低度炎症状态,且肠道菌群在肥胖和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中均占有一定的影响,故本文结合肠道菌群探讨PCOS与肥胖和慢性低度炎症之间的关系,期待能够从炎症角度为PCOS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或靶点。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61-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药物分析与检验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创新药物N1,N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的含量

    王若琪;高洁;刘欢;尹晶晶;胡波;李建国;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重金属促排药物N~1,N~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NBED)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_(18)柱(4.6 mm×250 mm,5 μm),以磷酸盐缓冲液(10 mmol·L~(-1)磷酸二氢钾、10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pH至2.5)-乙腈(90∶1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2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结果 NBED在4.12~41.16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NBED主成分与有关物质分离度良好,主峰纯度良好,破坏试验产生的降解杂质对NBED的定量分析均不产生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9.5%~101.9%(n=3)。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NBED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65-1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分散相液相微萃取联用GC-MS测定输液器中非邻苯类塑化剂的迁移量

    王晓园;杨佳佩;

    目的测定聚氯乙稀(PVS)输液器中4种非邻苯类塑化剂在注射液中的迁移量。方法将30 μL含苯甲酸苄酯(内标)的环庚烷溶液和20 μL乙腈快速注入5.0 mL的样品溶液中,涡漩1 min,4000 r·min~(-1)离心5 min,弃去水相,取聚集于离心管底的有机相1.0 μL进行GC-MS分析。结果 4种塑化剂的浓缩倍数为114~276,检测限为0.1~0.6 ng·mL~(-1),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均在93.8%~102.9%,RSD<2.0%。在部分流经PVC输液器A的注射液中检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在部分流经PVC输液器B的注射液中检出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偏苯三酸三辛酯。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可用于PVC输液器中非邻苯类塑化剂在注射液中迁移量的检查。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70-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拉米夫定原料药中对映异构体的含量

    李咏晨;陶春蕾;

    目的建立测定拉米夫定原料药中对映异构体的HPLC法。方法以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Chiral-CD(4.6 mm×250 mm,2.7 μm)为色谱柱,0.1 mol·L~(-1)醋酸铵-甲醇(70∶30)(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6 mL·min~(-1),柱温25℃,进样体积5 μL。结果拉米夫定与对映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大于5.0,且完全实现了基线分离,而国内外药典方法均无法实现基线分离。拉米夫定浓度在0.103~1.2961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拉米夫定对映异构体浓度在0.0966~1.2076 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所建立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具有明显的分离效能,可作为拉米夫定中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74-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补肾清热合剂中哈巴苷、芍药苷和芒果苷的含量

    熊友健;胡榕;卢庆红;涂琼;陈梦莹;雷光远;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补肾清热合剂中哈巴苷、芍药苷和芒果苷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15∶85(v/v),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哈巴苷、芍药苷和芒果苷分别在3.86~246.84 μg·mL~(-1)(r=0.9998)、15.47~990 μg·mL~(-1)(r=0.9999)和2.89~185 μg·mL~(-1)(r=0.9997)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99.2%~101.6%、100.1%~101.9%和99.1%~101.5%,RSD均<3.4%(n=3)。结论本法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控,可用于补肾清热合剂的质量控制。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77-1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 肝移植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发生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沈赟;秦艳;陈喆;戴佩芳;吕迁洲;叶岩荣;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发生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肝移植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57例,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在利奈唑胺开始治疗前血小板均为正常值,其中1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24.6%,停药后所有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5.0~14.0 d,中位恢复时间为8.0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间>10 d(OR=10.761,95% CI:1.743~66.424,P=0.011),基线血小板<150×10~9·L~(-1)(OR=16.892,95% CI:2.328~122.553,P=0.005)和合用氟康唑/伏立康唑药物(OR=5.841,95% CI:1.066~31.990,P=0.042)为肝移植患者发生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115 μmol·L~(-1) 和eGFR<60 mL/(min·1.73 m~2)在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正常的肝移植患者,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仍需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用药时间超过10 d,基线血小板小于150×10~9·L~(-1)及治疗期间合用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患者。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81-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用药现状调查

    尉耘翠;都赛飞;张俐;魏婷;贾露露;马津京;何莉梅;阙爱玲;王菊平;王晓玲;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用药现状,推动微生态制剂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调研5家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9年1-3月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FC的门/急诊处方,结合国内外指南及共识中相关推荐意见,分析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FC的用药品种分布、合并用药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 共调研处方4928张,涉及微生态制剂品种16种,处方数排名前三位的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47.24%)、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4.14%)以及酪酸梭菌活菌散剂(9.19%)。其中合并用药处方2423张(49.17%),合并药物主要包括健脾消食类中成药、乳果糖、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等。微生态制剂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为66.13%(3259/4928),其中超适应证处方占比最高(61.43%),其次为超适应人群处方(35.62%)及超用法用量处方(21.51%)。共梳理15项国内外指南及共识,仅5项指南/共识推荐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儿童FC,推荐品种包括双歧杆菌、酪酸梭菌、枯草杆菌等;各指南/共识均未提及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FC的安全性。结论目前国内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FC较普遍,但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多,临床医师需规范处方行为,药师应加强审方能力,共同推动儿科合理用药。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87-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高浩;殷智宇;吴晓珲;郭君;胡国霞;

    目的研究小剂量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对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儿童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组患儿在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4 μg·kg~(-1));对照组患儿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Aono四分评级法进行儿童苏醒期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15 min时儿童的Aono评分和躁动发生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在全麻苏醒期的Aono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5 min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4 μg·kg~(-1))可显著降低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93-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医院药学

  • A型肉毒毒素超说明书用药分析与循证评价

    郭姗姗;史卫忠;李草;赵志刚;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院A型肉毒毒素(BTX-A)的临床使用情况,通过循证医学评价其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使用BTX-A的处方和病例,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判断是否为超说明书用药,并依照循证医学证据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共分析BTX-A处方805张。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88.82%,主要表现为超用法用量、超适应证和超适应人群用药。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循证评价,肌内注射100 U用于眼睑痉挛、面部皱纹整容和咬肌肥大,皮内注射100 U用于三叉神经痛、多汗症和腋臭,肌内注射300 U用于痉挛性斜颈以及肌内注射12 U·kg~(-1)用于儿童脑性瘫痪,均为BTX-A的合理用药;而肌内注射100 U BTX-A用于面肌痉挛、右乳腺术后和周围神经病为不合理用药。结论 BTX-A超说明书使用普遍,医疗机构应进一步构建超说明书用药的循证评价和管理系统。

    2020年08期 v.18;No.175 1396-1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贝前列素钠片合理应用评价标准的建立及应用

    程军;

    目的建立贝前列素钠片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参照药品说明书、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及共识和《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原著第37版)》,建立贝前列素钠片合理应用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贝前列素钠片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调查。结果共纳入134张贝前列素钠片门诊处方,用药适应证符合率仅为19.4%,用法用量符合率为61.2%。16张处方存在着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应制订干预措施,规范贝前列素钠片的合理使用。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01-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174例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评价分析

    李艳;封卫毅;仝敏;吴琳;岳明;姚欢;

    目的 分析某院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某院收治的17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资料,统计患者抗肿瘤治疗方案、辅助性药物、肿瘤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指南对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照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分析安全性。结果 肿瘤药物与肿瘤辅助性药物均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现象覆盖用药指征、药物品种遴选、用法用量、药物配伍禁忌、超说明书用药等诸多方面。结论肿瘤治疗药物和辅助性用药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肿瘤药物本身及相关辅助性药物的合理性评价工作,进一步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05-1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的影响

    卢少欢;蒙光义;彭评志;周丽娟;钟丽球;梁河;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与流感嗜血杆菌(HI)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HI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2-2018年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HI的耐药率和常用抗菌药物的AUD,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革兰阴性菌33 050株,其中HI 762株(占2.3%),主要来源于痰(95.3%),主要分布于儿科(43.0%)。HI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59.9%、1.3%、17.8%、8.2%、67.4%,其中对氨苄西林与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呈现升高趋势(P<0.05)。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噁唑烷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的AUD成正相关(P均<0.05);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噁唑烷酮类、四环素及甘氨酰环素类、糖肽类的AUD成正相关(P均<0.05)。结论 HI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变化与某些常用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的AUD成正相关,降低这些药物的AUD可能有利于控制HI的耐药性。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10-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三甲医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张文渊;潘惠萍;黎颖然;刘峰;刘锐锋;

    目的分析本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药学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108位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报告177例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万古霉素对其肾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万古霉素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7.4%的患者存在万古霉素剂量或者药物选择方面的不合理。万古霉素平均使用(5.3±4.1)d后首次送检,且仅有35.6%例次的谷浓度介于参考值范围。万古霉素危急值(谷浓度>25 μg·mL~(-1))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达危急值患者(32.6% vs 10.0%,P<0.01)。危急值患者的肌酐清除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万古霉素使用前为16.3(6.9,42.7)mL·min~(-1),使用后为15.5(7.5,25.9)mL·min~(-1)(P<0.05)。使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工具(https://clincalc.com/Vancomycin/)预测万古霉素危急值患者谷浓度,42.1%的患者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小于20%。结论万古霉素及时检测以及危急值的报告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工具优化初始给药方案有望改善患者的谷浓度达标率。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14-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师在临床

  • 肺癌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肺炎的药学监护

    黄贵东;廖露琴;朱玲;张晏洁;申雪丽;刘文辉;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s)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治疗过程,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梳理治疗过程,对治疗方案提出药学监护建议,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18-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会诊的效果评价及切入点

    秦秋华;盘红梅;覃斐章;

    对临床药师参与的185例抗感染会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会诊的效果和经验,并介绍会诊过程中遇到的2例典型病例,协助医师制订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最后患者均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有助于临床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22-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例妊娠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伴低钾血症患者的药学实践

    周蕾;刘玉环;黄菲菲;毕娟;

    临床药师针对本院收治的1名妊娠合并先天性长QT综合征伴低钾血症患者的特殊情况,对围产期使用缩宫素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对补钾制剂的选择进行分析,给临床医师提供药物使用安全性信息及用法参考和建议,并进行了全程的相关药学监护。最终该患者顺利娩出1名健康女婴,随访至产后1年,无不良事件发生。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25-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白内障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作用分析

    张晓燕;李乐;罗世伟;陈梦平;王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白内障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白内障手术预防用药患者的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制订《眼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按照该制度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施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预防性用药进行干预,分别就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眼用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药敏结果、继发感染情况及经济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白内障手术全身预防用药率、术后眼内炎发生率、平均药品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依据临床药师"白内障手术围术期首选喹诺酮类眼用制剂"的建议,该类药物的预防用药的比率和年均DDDs增长明显,干预后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年均DDDs分别由29.97×10~4、13.28×10~4上升至71.58×10~4、25.89×10~4;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虽较干预前有所增加(χ~2=12.755,P<0.001),但对结膜囊常见定植菌的敏感性依然较高(耐药率<30%)。结论临床药师依据药效-药代动力学模型和药学信息情报优势,结合药物经济学、微生物学、临床知识等多学科知识,在医疗治疗团队中不断深化和体现药师价值。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28-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例2型糖尿病伴发作性睡病肥胖患儿的药学监护

    张好男;全香花;朴莲荀;张瑜;杨雪;

    临床药师参与1例2型糖尿病伴发作性睡病患儿诊治的过程。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指南,在药物选择、药物剂量、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给与诊治建议,协助临床医师为患儿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这个病例,临床药师对特殊患者和罕见疾病进行药学监护,利用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其在临床工作上的重要性,体现了医药护三者对于临床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对于以后的医药团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32-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事管理

  • PIVAS药护协作模式保障能力建设的SWOT分析

    康阿龙;查晶;汤迎爽;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PIVAS药护协作模式保障能力现状,并研究其发展对策。方法采用SWOT法,列出PIVAS药护协作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将各种因素相互交叉匹配进行研究。结果药护协作模式具有"药-护团队"专业互补,"主-辅协作"混合调配模式效率高等优势和国家医改和行业整治活动促进合理用药等机遇,但也存在双重管理协调困难、药-护矛盾难避免等劣势,并面临国家无收费政策支撑等挑战。结论 PIVAS 药护协作模式下,其保障能力建设存在优势与机遇,同样也有其固有劣势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劣势避开挑战,才能进一步提升PIVAS 的药学服务保障能力。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36-1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药品不良反应

  • 1例两性霉素B致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病例分析

    谭柏森;潘裕华;董伟;劳海燕;

    两性霉素B是多烯类抗真菌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常出现在用药早期,大部分是可逆的。但用药不当,两性霉素B也可能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的损伤。肾损伤程度可能与两性霉素B的剂型选择、剂量、疗程、合并用药等因素相关。本文对1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后导致重度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40-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瑞戈非尼致反应迟钝、乏力不良反应1例

    贾东丽;

    <正>瑞戈非尼为新型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调控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增殖与侵袭[1-2]。2012年9月瑞戈非尼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随后相继增加胃肠间质瘤及肝细胞癌两项适应证。2017年3月瑞戈非尼在中国上市,随后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随着瑞戈非尼在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关注,主要有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无力/疲乏、食欲下降、肝损伤、出血、胃肠道穿孔及感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43-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华法林致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

    高爱梅;嵇书凡;沈小童;李琴;

    <正>1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身高1.58 m,体重65 kg,体重指数为26。因咳嗽、咳痰伴胸闷气促3 d,于2019年7月7日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患者3 d前突发咳嗽咳痰伴胸闷气促,夜间加重端坐呼吸,随后又出现右腿疼痛、发冷。门诊胸部CT平扫显示:右肺下叶实变影,心脏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肺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右肺下叶实变,相应右肺下叶肺动脉小分支可疑血栓。下肢静脉超声显示:右侧股浅动脉至右侧腘动脉内低回声团块(考虑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45-1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抗结核药及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陈宏佳;朱应群;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罕见却有致命风险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及血液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其发病率较低,约1/10 000~1/1000,死亡率却高达10%~20%[1]。DIHS致病机制复杂,明确致敏药物困难,容易误诊、漏诊。现将1例抗结核药及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46-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南药学》杂志基金项目论文征稿启事

    <正>为促进《中南药学》杂志学术质量提升,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本刊诚征各级基金项目论文,实行快速发表通道,并提高基金项目论文奖励:1.对基金项目论文开辟"快速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发表(4~5个月见刊)。2.对重点基金项目论文(作者须提供项目合同书扫描件)实行奖励,奖励人为基金项目主持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2020年08期 v.18;No.175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