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药学

Central South Pharmacy

研究论文

  • IU1抑制USP14对人卵巢癌细胞缝隙连接及顺铂毒性影响的研究

    罗慧敏;陶亮;王琴;

    目的探究1-[1-(4-氟苯基)-2,5-二甲基-1H-吡咯-3-基]-2-(1-吡咯烷基)乙酮(IU1)抑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SP14)对人卵巢癌细胞HO9810、OVCRA3的顺铂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IU1对HO9810、OVCRA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IU1对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去泛素化酶活性实验对IU1作用于HO9810、OVCRA3细胞后USP14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U1作用于HO9810、OVCRA3细胞后cleaved-caspase 3和连接蛋白32(Cx32)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测定IU1对人卵巢癌细胞HO9810、OVCRA3细胞缝隙连接(GJ)的影响。结果 IU1能降低USP14的活性;IU1能降低顺铂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凋亡;IU1对Cx32的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但能抑制细胞间GJ通信功能。结论 IU1可以降低顺铂的细胞毒性,该作用可能与IU1抑制卵巢癌细胞HO9810、OVCRA3的GJ通讯功能有关,与Cx3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无关。

    2020年07期 v.18;No.174 1089-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量子点胶束的制备及其细胞成像研究

    江仁庭;任欢欢;竺敏;胡敦;周高雅;柴志勇;王珊;

    目的对水热法合成的硅量子点进行疏水化修饰,制备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胶束,并探讨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以抗坏血酸和3-[2-(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硅量子点(SiQD),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SiQD表面进行疏水化修饰获得O-SiQD,将其与DSPE-PEG2000自组装得到在水中能稳定分散的胶束粒子(QD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丁达尔效应和动态光散射(DLS)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QDM的细胞毒性;利用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评价QDM的细胞成像性能。结果 TEM结果显示SiQD的粒径为(3.64±0.11)nm;DLS表明QDM分布均匀,水合粒径为(86.79±1.18)nm,表面电势约为(-11.65±0.64)mV;QDM(<100 μg·mL~(-1))无明显细胞毒性;QDM与A549细胞孵育6 h后,在细胞胞浆内能检测到较好的量子点荧光信号。结论 O-SiQD的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安全剂量的QDM具有较好的胞内成像功能。

    2020年07期 v.18;No.174 1094-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良姜素防治尿酸性肾损伤的药理作用及细胞机制研究

    卢昊;陈曦文;要辉;许汉林;

    目的探讨高良姜素防治尿酸性肾损伤(UAN)的药理作用及细胞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组(40 mg·kg~(-1))及高良姜素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上午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和灌胃酵母浸膏建立小鼠UAN模型,下午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1次,持续15 d。实验结束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高良姜素对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黄嘌呤氧化酶(XOD)试剂盒检测高良姜素对小鼠肝脏中XOD活力的影响。UA诱导NRK-52E细胞制备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高良姜素对NRK-52E细胞活力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良姜素能显著降低UAN模型小鼠血清UA、Cr、BUN水平和肝脏XOD活力(P<0.05或P<0.01),并抑制UA诱导的NRK-52E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18的释放和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高良姜素具有明显防治UAN的药理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高良姜素降低XOD活力、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有关。

    2020年07期 v.18;No.174 1098-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二氢杨梅素对Saos-2细胞所致原位骨肉瘤的治疗作用研究

    范凯健;吴菁;王磊;许冰馨;王婷玉;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对Saos-2细胞所致的原位骨肉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所有裸鼠于左后肢根部皮下注射Saos-2细胞进行造模。造模后第7日,对除模型组外裸鼠腹腔注射二氢杨梅素,每周3次,连续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对肿块进行拍照和测量。结果造模后注射部位出现明显的肿块。与模型组相比,二氢杨梅素能够显著抑制骨肉瘤的发展(P<0.01),且高剂量更为明显。结论二氢杨梅素具有明显的抗骨肉瘤作用,可能是治疗骨肉瘤的潜在药物。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03-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迪注射液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苏晶;段佳林;刘珂娣;白杨;王文军;卫培峰;奚苗苗;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艾迪注射液对MDA-MB-23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MDA-MB-23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划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体积浓度(10%~50%)的艾迪注射液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影响细胞迁移和线粒体膜电位。结论艾迪注射液通过降低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07-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HepG2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及活力检测

    张静;樊雪;李淼;窦明杰;汪海峰;

    目的采用96孔平底培养板结合琼脂糖凝胶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并选择适合的细胞活力检测方法。方法预处理96孔板,每孔加入1%琼脂糖溶液冷却后备用。将HepG2细胞以1.975×10~4、2.96×10~4、4.444×10~4、6.667×10~4、1×10~5个·mL~(-1)每孔100 μL接种于预处理的96孔板,通过倒置的显微镜观察细胞球形态并计算细胞球体积。利用酸性磷酸酶法(APH)和噻唑蓝法(MTT)测定细胞活力,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HepG2细胞在每孔的接种量为1.975×10~3~1×10~4个时,在琼脂糖凝胶表面形成较为规则的细胞球,随着细胞接种数量的增加,细胞球的体积逐渐增大,在每孔1.975×10~3~6.667×10~3个时细胞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APH法及细胞球经消化处理后的MTT法检测结果均显示,随着细胞接种数量的增加,吸光度逐渐增加,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但细胞球消化操作复杂。结论采用96孔平底培养板结合琼脂糖凝胶培养法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并结合APH法进行细胞活力检测,此方法简单、便捷、准确、经济,可用于进一步的药物活性筛选及机制研究。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10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苯氧基-N-苯基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初步活性筛选

    姚鸿萍;刘婷婷;马瑛;单媛媛;

    目的针对查尔酮分子结构中α,β-不饱和共轭双键的代谢缺陷,基于多靶标协同作用的原理设计同时靶向EGFR/VEGFR-2/FGFR1的多靶标抗肿瘤化合物。方法采用药物设计学中的分子剖裂原理,设计、合成了14个2-苯氧基-N-苯基乙酰胺衍生物(BAE1~BAE14)。采用ADP-Glo~(TM)方法评价化合物对EGFR、VEGFR-2和FGFR1 3种肿瘤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的抑制活性;采用MTT方法评价化合物对 MCF-7、A549、K562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RTKs抑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同时具有较好的激酶抑制及抗肿瘤活性。结论 2-苯氧基-N-苯基乙酰胺衍生物具有潜在抗肿瘤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15-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四妙丸治疗痛风的分子机制

    吴源陶;邹译娴;张春虎;冯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初步探讨四妙丸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四妙丸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痛风相关的疾病靶点;将药物和疾病靶点导入Bioinformatics & Evolutionary Genomics取交集,即药物(四妙丸)与疾病(痛风)的共同靶点,并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四妙丸-化合物-靶点-痛风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R软件分别绘制PPI网络图和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另外选取部分化合物和靶点通过MO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通过单钠尿酸盐(MSU)结晶诱导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复制痛风细胞模型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四妙丸相关活性化合物65个,药物相关靶点724个,四妙丸与痛风的共同靶点20个;网络图提示槲皮素和山柰酚,环加氧酶 1(PTGS1)可能分别是四妙丸治疗痛风的有效化合物和靶点;GO富集分析提示四妙丸治疗痛风主要与转录辅因子、转录因子、增强子、肌动蛋白、核转录因子(NF-κB)等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四妙丸可能通过AGE-RAGE、NF-κB、MAPK8和TNF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痛风;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小檗碱与MAPK8有良好对接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能够抑制MSU诱导THP-1细胞后MAPK8蛋白的表达。结论四妙丸治疗痛风呈现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机制,为后续深入探讨四妙丸治疗痛风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20-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8K]
    [下载次数:10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豆豉-山楂复合物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通便作用研究

    燕月;董文婷;霍金海;王伟明;

    目的评价豆豉-山楂复合物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通便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法复制STC大鼠模型,并灌胃给予豆豉-山楂复合物治疗,检测大鼠粪便粒数、质量、水分、首次排黑便时间及小肠炭末推进率;ELISA法检测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的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粒数明显减少,首次排黑便时间明显延长;血清中SP含量明显降低,VIP、SS含量明显升高;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经豆豉-山楂复合物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莫沙必利组,复合物高、中剂量组大鼠排便粒数、质量、水分都明显增加;大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均缩短,小肠炭末推进率均增加;血清中SP含量明显上升,VIP、SS含量明显下降,SCF、c-Ki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结论 豆豉-山楂复合物可通过调节体内神经递质的分泌水平、提高结肠组织Cajal 间质细胞的特异性蛋白c-Kit及其配体SCF的 mRNA及蛋白含量而提高STC大鼠肠道推进功能,缩短排便时间而改善便秘,对慢传输型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27-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种壁虎酶解物对H22荷瘤小鼠及Bel7402肝癌细胞抑制活性差异的研究

    孙艺茹;王春梅;谢雪晴;王慧慧;

    目的研究3种解壁虎酶解物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papain)、碱性蛋白酶2.4L(alcalase)、胰蛋白酶(trypsin)分别水解壁虎粉,得水溶性粗肽混合物。采用甲醛滴定法测定游离氨基态氮(AN)含量,从而计算水解度(DH);MTT法评估水解产物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制备H22 荷瘤小鼠模型,检测壁虎不同酶解终产物的抑瘤效果及其对荷瘤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 Alcalase 水解效率较高,水解度可达63%;体外抗肿瘤活性排序为alcalase(79.91%)>papain(67%)>原粉组(49.37%);体内抗肿瘤活性为alcalase(67.11%)>papain(53.48%)>原粉组(17.47%),trypsin组体内外活性与原粉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壁虎酶解物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具有一致性且与水解度相关,alcalase酶解效果最优。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32-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监测专题

  • 基于FAERS的非索非那定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研究

    孔金霞;白雪霏;谢昊;何慧琳;陈力;刘芯如;

    目的基于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研究非索非那定在真实世界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弥补说明书不足,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别检索并提取出以非索非那定为首要怀疑药品的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PRR法和ROR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满足信号生成条件的不良反应信号,再删去产品问题等药物无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最后将筛除到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排序和系统归类。结果获得以非索非那定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共16 477例,男女比为0.47;平均年龄为56.93岁,中位年龄为63岁;报告者大部分为消费者,占96.66%;来自美国的报告占95.79%。挖掘后共得到非索非那定的有效信号91个,报告数5746个。其中ADR集中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和精神病类。不良反应报告数最多的ADR为失眠、嗜睡、情绪异常,口干、心悸、心率升高、流泪增加和味觉倒错等未在说明书中提及的ADR。结论非索非那定不良反应信号涉及13个系统,应特别注意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监测。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37-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药物分析与检验

  •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虎杖中9种蒽醌类和2种二苯乙烯类化学成分的含量

    陈黎;黄良永;叶方;卢伟;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中药虎杖中9种蒽醌类成分和2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2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负离子检测。结果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虎杖苷、白藜芦醇在各自线性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加样回收率均在94%~98%,RSD均<5.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虎杖药材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可为虎杖的质量控制和化学成分研究提供方法。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43-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10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UPLC-MS/MS法检测抗风湿类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21种糖皮质激素类化学药物

    乜红磊;张磊;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灵敏检测抗风湿类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21种糖皮质激素类化学药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Eclipse Plus-C_(18)(2.1mm×100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乙酸溶液-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柱温20℃,进样量5μL,离子源为ESI源,正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测定。结果各化合物在10~500n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其平均回收率为93.0%~99.6%,RSD为1.2%~2.9%,检出限为0.08~0.50ng·mL~(-1)。结论该方法能满足检测抗风湿类中药制剂中21种糖皮质激素类化学药物的需要。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47-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如意金黄散中小檗碱、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蒋范任;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如意金黄散中小檗碱、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Gemini-NX C_(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醋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6 min,10%A;6~30 min,10%~32%A;30~35 min,32%~54%A;35~55 min,54%~74%A),检测波长:30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小檗碱、橙皮苷、厚朴酚、和厚朴酚、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浓度分别在11.01~550.5、7.360~368.0、4.320~216.0、1.260~63.00、0.800~40.00、0.910~45.50 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1%,100.3%,98.6%,99.0%,98.7%和97.7%,RSD分别为0.88%、0.93%、0.70%、0.52%、1.3%和0.7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如意金黄散的质量控制。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52-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QuEChERS联合GC-MS/MS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的17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马杰;罗疆南;李瑞莲;王湘波;

    目的建立QuEChERS法联合GC-MS/MS测定心可宁胶囊中17种有机氯农药残留。方法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QuEChERS净化、正己烷定容后,采用GC-MS/MS在离子检测方式下测定,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目标成分的定性鉴别,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17种有机氯农药均在5~500 μg·L~(-1)与测定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样回收率为70.43%~96.08%,RSD(n=3)在0.91%~11%;重复性RSD值在1.8%~11.7%;检测限均不高于0.005 mg·kg~(-1),定量限均不高于0.01 mg·kg~(-1);进样精密度RSD<3%。结论本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要求,适用于心可宁胶囊中17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56-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气相色谱法测定咔哒唑胺原料药中8种残留溶剂的含量

    张敬铁;

    目的建立测定咔哒唑胺原料药中8种残留溶剂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75 m×0.53 mm,3.0 mm),溶液直接进样,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为3.0 mL·min~(-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20℃,检测器温度为300℃,分流比为10∶1。结果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1~51.05(r=0.9992)、1.660~83.00(r=0.9999)、2.402~120.1(r=1.000)、1.087~54.35(r=1.000)、1.137~56.85(r=0.9999)、1.557~77.85(r=0.9998)、2.224~111.2(r=1.000)、2.020~101.0 μg·mL~(-1)(r=1.000);平均回收率在93.44%~98.52%,RSD在0.32%~1.8%;定量限在1.021~2.402 μg·mL~(-1),检测限在0.340~0.801 μg·mL~(-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咔哒唑胺原料药中残留溶剂的同时检测。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61-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HPLC-PDA法同时测定降脂通便胶囊中6种成分的含量

    田雁钰;张桂平;

    目的建立HPLC-PDA法同时测定降脂通便胶囊中大黄素、大黄酚、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桂皮醛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elch Materials Eclipse XB-C_(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大黄素、大黄酚)、203 nm(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_1)、290 nm(桂皮醛),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对应的线性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1);平均回收率在97.8%~99.0%,RSD均在0.72%~1.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结果重现性好,可用于降脂通便胶囊的质量控制。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64-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的疮疡生肌散质量控制研究

    杨忠杰;王博;王隆隆;王单单;郭丽;吴作敏;于晓涛;贾陆;王瑞;

    目的建立疮疡生肌散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imsdzu 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12批疮疡生肌散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对其相似度进行评价,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对共有峰进行鉴定,通过比较单味药材和全方制剂,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利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技术对疮疡生肌散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2批样品共标定1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鉴定了其中10个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1号峰3-羟基葛根素、2号峰绿原酸、3号峰葛根素、4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6号峰大豆苷、11号峰黄芩苷、13号峰盐酸小檗碱、15号峰汉黄芩苷、16号峰黄芩素、17号峰汉黄芩素;归属了19个共有峰药材来源,8、11、14、15、16、17、18、19号峰来自黄芩,5、13号峰来自黄柏,1、3、4、6、7、9、12号峰来自葛根,2、10号峰来自金银花;12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7,表明样品质量较稳定。通过CA和PCA发现不同批次间药物质量存在微小差异,主要分为三大类,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批次间药物差异的5种主要成分,分别为4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8号峰、14号峰、17号峰(汉黄芩素)、19号峰。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和控制疮疡生肌散的质量,并为进一步药效及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68-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羟甲唑啉鼻用制剂中有关物质和抑菌剂

    隋晓璠;刘慧颖;李尚颖;孙苓苓;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羟甲唑啉鼻用制剂的有关物质和抑菌剂。方法 Agilent C_(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磷酸缓冲液(pH=3)(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4 nm,并以盐酸羟甲唑啉为参照物,采用斜率法初步计算杂质A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了17批市售制剂。结果杂质A的相对校正因子为1.43,校正因子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一致。抑菌剂三氯叔丁醇和苯扎溴铵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511~5.756 mg·mL~(-1)和0.044~0.218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n=6),定量限分别为89.95 ng和3.40 ng,检测限分别为35.98 ng和1.36 ng,加样回收率在95%~105%(RSD<2.0%,n=3),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5%。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盐酸羟甲唑啉鼻用制剂的有关物质和抑菌剂。17批盐酸羟甲唑啉鼻用制剂的检测结果表明有必要增加有关物质和抑菌剂检测项。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73-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渗透压摩尔浓度法快速测定注射用丙戊酸钠的含量

    张迪;黄海;张丽;岳青阳;徐万魁;

    目的采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法快速测定注射用丙戊酸钠的含量。方法取本品1支,用水稀释成浓度约为20 mg·mL~(-1)的溶液,测定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后,计算含量。结果本方法重复性RSD为0.82%,高、中、低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9.5%、99.8%(n=3),用15批样品进行外部验证,外部验证平均绝对偏差为-0.8%,平均相对偏差为2.0%。结论该法快速、简便,可用于注射用丙戊酸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78-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二维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浓度的不确定度

    钟彩妮;曾环思;蒋家兵;王裕锋;张璇;

    目的 采用全自动二维液相色谱(2D-LC)测定人血清中丙戊酸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2D-LC法检测丙戊酸人血清药物浓度,第一维色谱柱为Aston SC2(25 mm×3.5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5.0 mmol·L~(-1)磷酸铵盐水溶液=2∶2∶3(v∶v∶v,pH=5.35);流速1.0 mL·min~(-1),第二维色谱柱为Aston SCB(125 mm×4.6 mm,5 μm),捕获柱为Aston SH(10 mm×3.5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0 mmol·L~(-1)磷酸铵盐水溶液=44∶56(v∶v,pH=3.00),流速1.2 mL·min~(-1),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215 nm。依据不确定度来源分类原则,建立不确定度模型,分析测定方法中重复性、样品称量、溶液配制、仪器允差、提取回收、标准曲线拟合等不确定度源拟合类型,选定散布函数,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2D-LC法测定丙戊酸低、中、高血清药物浓度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_L=1.8657 μg·mL~(-1),U_M=6.8542 μg·mL~(-1),U_H=13.9458 μg·mL~(-1)(P=95%),结果可分别表示为(7.52±1.87)、(123.85±6.85)、(249.33±13.95)μg·mL~(-1)。结论本法不确定度小,主要来源于标准曲线拟合,低浓度对不确定度贡献最大,溶液的配制和提取回收率过程对不确定度有部分影响。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81-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抗体偶联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胡倩倩;韩继丽;陈国宁;崔霞;傅强;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单克隆抗体通过连接臂与细胞毒性小分子化合物共价偶联形成的复合物。作为新型抗体药物,ADC兼具抗体的靶向作用和细胞毒性小分子的良好活性,但因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其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挑战较大。本文总结了ADC在理化性质、免疫学特性以及杂质检测方面的分析方法,讨论了ADC分析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ADC质量控制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87-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替加环素在儿童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吕鹏;樊晖晖;陈传涛;王运红;张玉;黄怡菲;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迅速发展,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儿童重症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替加环素作为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低耐药率的特点,为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因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限制了其在儿童感染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替加环素在儿童中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超说明书用于儿童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剂量选择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94-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miRNA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差异表达的研究进展

    秦添;杜丽芬;胡建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微小RNA(miRNAs)在COPD发病中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步发掘。本文探索了单个或多个已知miRNAs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与COPD相关危险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导致的miRNAs变化,阐述miRNAs与COPD错综复杂的关系。

    2020年07期 v.18;No.174 1198-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哺乳期应用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张雪意;郭珍立;陈延;黄敏;王丹;陈云;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大部分女性癫痫患者在妊娠期、哺乳期需继续应用抗癫痫药物(AEDs)控制癫痫发作。但几乎所有的AEDs都有潜在的致畸性,因此评估AEDs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拉考酰胺、布瓦西坦、吡仑帕奈、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瑞替加滨、大麻二酚应用于妊娠期、哺乳期癫痫患者及相关实验动物模型的安全性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02-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研究进展

    韩欢欢;

    曲霉是导致免疫缺陷人群发生致命感染的重要病原真菌,其中侵袭性肺曲霉病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旨在探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06-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抗疟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浩;崔淑君;肖朝江;姜北;

    疟疾是一种危害巨大的寄生虫病,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有青蒿素、氯喹等少数几种药物。在寻找新的抗疟药物过程中,如何建立合理的抗疟药物筛选方法,筛选出更有效的抗疟药物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笔者通过收集并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了常用的体外、体内抗疟活性筛选的实验方法,旨在为抗疟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10-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师在临床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

    沈晓;汪新茹;陈明;汪硕闻;

    胃癌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小分子靶向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关于治疗中联合用药的药学监护点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现和解决,暂未见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临床药师参与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学治疗加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化疗方案以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使用剂量进行个体化建议,并且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15-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杨香瑜;陈辰;张韶辉;郭珩;张瑶;胡松;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消化内科进入DRGs分组的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临床药师参与药事精细化管理干预前(2018年4~9月)、干预后(2019年4~9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药事管理指标情况,并选取排名靠前的DRGs组进行入组例数、次均费用和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干预前后的费用差异。结果干预后,消化内科总权重、CMI值均明显升高,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住院天数均有所降低;药品结构比、辅助药品结构比、次均药费、次均辅助药费均有所下降;DRGs为GU15、GK23、GK25组,干预后药品费用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GK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药师基于DRGs数据参与消化内科药事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在一定程度规范了本院消化内科的用药合理性,确保消化内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19-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异位妊娠合并发热治疗的实践与体会

    徐虹;李仲昆;游丽娜;张晓晓;梁月琴;

    通过1例异位妊娠化疗后合并发热患者的病例,探讨使用甲氨蝶呤的注意事项及其引起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以专家共识及指南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对患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原因进行分析,而该患者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后,停用头孢替安,使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升高白细胞治疗。经治疗后,患者体温、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利于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的效率,减少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23-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罕见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病例的治疗

    项蓓;张婧娴;邓大明;潘慧婕;侯玉婷;唐小蓉;沈杰;

    临床药师参与1例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累及多器官合并肺部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的治疗及药学监护过程,结合患者肝功能损伤,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等具体情况与临床医师一起参与用药方案的讨论和制订,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26-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敏感癌痛患者的药学实践

    李佳霖;彭艺飞;

    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敏感的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及合理优化镇痛方案。本案例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药学专业知识,为该患者制订合理的镇痛方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并有效镇痛,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为临床提供该类癌痛患者的用药参考。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30-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院药学

  • 住院儿童用药剂型及包装规格的分析研究

    张慧丽;兰丙欣;田英娜;徐炳欣;安卫平;赵亮;

    目的总结本院住院儿童所用药品的剂量与剂型(注射剂除外),分析与实际规格的相符程度及用药局限性,为我国适宜儿童药品的生产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10月本院住院儿童所用药品的处方数据,对常用医嘱剂量范围进行记录,并对比现有药品最小包装规格,分析该药品规格用于儿童的不足。并通过药智数据查询是否存在最佳剂型。结果本院儿童所用剂型中,只有喷雾剂和栓剂为儿童专用包装规格和剂型,所占比例只有5.26%,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虽然能满足较大年龄儿童用药需求,但对于新生儿和婴儿存在拆分用药问题。结论儿童常用剂型与规格不能满足临床儿童患者的需求,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加强对儿童用药制剂的重视和研发,逐步完善临床儿童用药。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33-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信息系统优化在细胞毒药物全流程调配中的应用

    庞国勋;赵建群;靳会欣;王觅;

    目的运用医疗信息系统,建立细胞毒性药物的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方法基于细胞毒性药物调配错误,分析差错原因,建立完善的审方系统、药品条码系统、个人数字助理PDA技术及细胞毒性药物智能信息链,实现细胞毒性药物管理的各环节信息全面覆盖。结果细胞毒性药物闭环管理使管理全程可监测、信息全覆盖、可控制,信息系统优化前后的调配差错总数由20例降至5例,差错率由0.118%降至0.03%。结论通过信息系统优化,保证了细胞毒性药物的调配安全,促进了信息系统在静脉配置中心(PIVAS)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用药差错,提升了PIVAS的药学服务整体水平。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38-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本院中药饮片招标方案及“双盲法”评选模式实施和探讨

    黎赛;郭小文;任青;陈兴兴;伍时衍;刘湘;邓楠;周琼;彭康;张鑫;

    目的为保证中药饮片质量,降低中药饮片价格,建立适合本院发展的中药饮片招标方案。方法依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中对药品招标的要求,参考其他医院做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用"双盲法"和定量评价,制订中药招标评选方案,同时建立质量动态监测机制、淘汰机制和违约补偿机制,对中标供应商进行约束,保障中药饮片质量,减少价格异常波动,使招标行为真正发挥监管的作用。结果 3次招标共中标401种中药饮片:263个品种降价,占65.59%;19个品种平价,占4.74%。全部品种总体价格下降12.59%。结论 本院开展的中药饮片招标工作保障了中药饮片质量优良和价格公正,降低了百姓看病费用,其模式可供中医医院药事管理者参考和借鉴。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43-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 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娟;黄兴永;王晶晶;姚勤;柳汝明;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常规治疗联合甲氨蝶呤(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加或不加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研究,共5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降低SLEDAI活动评分[MD=-0.84,95%CI(-1.31~-0.36),P<0.001]、降低激素使用剂量(P<0.05)、抗双链DNA滴度(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MD=-5.25,95%CI(-8.03~-2.48),P<0.001]、升高补体C3[MD=0.11,95%CI(0.07~0.15),P<0.001]及补体C4(P<0.05)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17~3.08),P=0.66]。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能降低SLEDAI活动评分,减少激素用量,降低抗双链DNA滴度及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补体C3、C4,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47-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郑巧伟;任晓东;罗赛赛;董亚琳;魏友霞;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CRPA-BS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教学医院2010-2019年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PA-BS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CRPA-BSI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224例PA-BSI患者,其中57例(25.45%)为CRPA-BSI,167例(74.55%)为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CSPA-BSI);血流感染前使用免疫抑制剂、全肠外营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类、糖肽类、抑酸剂均增加CRPA-BSI风险(P<0.05)。结论 CRPA-BSI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52-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药品不良反应

  • 1例基因多态性引起伏立康唑致视觉异常的病例分析及处理

    曹季平;陈霞;

    <正>伏立康唑属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对曲霉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抗真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CYP450)依赖性14-α-固醇去甲基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功能性真菌膜的形成和维持真菌生长的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膜合成,造成细胞破裂死亡~([1]),在临床的实践使用过程中,不时会有其眼部不良反应的报道。以下通过对1例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引起视觉异常的病例分析,为临床药师及时判断和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57-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来氟米特致紫癜样皮疹1例

    覃利;髙旻;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50 kg,因"咳嗽、咳痰伴气促、乏力半年余,加重3 d"于2018年11月9日入住本院,该患者入院诊断为:多肌炎伴肺间质纤维化、骨量减少、维生素D缺乏、高血压病(1级,中危组)、2型糖尿病。予甲泼尼龙(40 mg ivgtt qd)、硫酸羟氯喹片(0.2 g po bid)、白芍总苷胶囊(0.3 g po bid)治疗多肌炎,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 po bid)护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59-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疑致过敏性休克1例

    周源;戴助;

    <正>1 病例介绍患者,男,64岁,因咳嗽,少量白痰,于外院行肺部CT提示左肺舌叶状结节,大小约28 mm×25 mm,平扫稍欠均匀,增强可见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转移瘤不排除,纵隔内、肺门、左锁骨上窝、前纵隔血管前、腹膜后、胸椎旁多发淋巴结增大,提示淋巴结多发转移可能,左侧胸腔、心包少许积液。于2018年10月20日来本院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左肺癌"收入。既往有慢性胃炎、乙肝病毒携带史,无高血压、糖尿病、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左锁骨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60-1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甲磺酸加贝酯致过敏性休克3例并文献分析

    陈敬;鲁虹;毛艳梅;刘芳群;

    <正>1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32岁,无食物、药物过敏史,5 年前诊断为急性胰腺炎,2019年1月2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以持续性胀痛为主,无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与体位无关,伴腹胀,无恶心、呕吐,至本院急诊科就诊,入院诊断为:①急性胰腺炎(中度及以上);②高脂血症。患者于1月24日12:30左右开始输注"甲磺酸加贝酯"(0.1 g/支,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1001,0.3 g溶于500 mL 0.9%氯化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62-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例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引起小儿精神异常的病例报道

    郝朵;刘俊保;

    <正>1 病例报道患者女,6岁,19 kg,因"发热,咽痛,流涕13 h"于2019年4月23日21:00来本院急诊治疗。患儿4月23日7:00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4℃,热峰1次,伴流涕、咽痛,无咳嗽、吐泻、抽搐、皮疹等症状,自行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后,体温降至正常,但维持2~3 h后体温再次升高,21:00体温达39.3℃,遂于本院急诊就诊。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患儿体温:39.2℃,脉搏、呼吸及血压正常,神清,精神一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64-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例疑似莫西沙星片致过敏性休克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

    刘慧敏;李聪;李春雷;王聪聪;陈富超;

    <正>喹诺酮类药物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用治疗药物,抗菌谱广,常可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无需皮试~([1]),应用广泛。莫西沙星作为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对肺炎链球菌敏感性好、抗菌谱能覆盖厌氧菌的优势,深受关注,但人们对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认识主要集中于心脏QT间期、神经系统、肌腱和肝脏方面,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较少。现通过1例疑似莫西沙星片致过敏性休克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分析,来探讨该药导致过敏反应的因素和监护要点。1 病例摘要患者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66-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1例ALK抑制剂致重度水肿的病例分析

    孟德辉;王伟兰;

    <正>1 病史简介患者,女,64岁,主因"右肺癌术后近5年,发现脑转移2年余,水肿加重近1个月"于2019年5月6日收入本院肿瘤内科。患者2014年6月11日在本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辅助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肺下叶低分化腺鳞癌(pT1N2M0 ⅢA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ALK(D5F3)(+)[1],c-Met(+),EGFR基因突变为阴性。2014年7月24日本院肺CT示:隆突下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2014年9月25日至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68-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唑来膦酸疑致上眼睑水肿、下垂伴结膜炎1例

    王庆;顾鸣宇;黄景彬;张蓉;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69岁,2019年8月21日因"背部及关节疼痛3年,发现骨质疏松2年"收入内分泌科日间病房,入院排除禁忌后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诺华制药,批号:SNJ79)5 mg 静脉滴注,滴注前后均以500 mL 0.9%氯化钠水化。患者当日夜间出现发热、头痛、畏寒,自测体温40℃,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自行服用洛索洛芬钠片120 mg对症治疗,体温无明显下降。8月23日,患者出现右眼睑下垂致视物障碍、眼睑水肿伴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70-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南药学》杂志基金项目论文征稿启事

    <正>为促进《中南药学》杂志学术质量提升,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本刊诚征各级基金项目论文,实行快速发表通道,并提高基金项目论文奖励:1.对基金项目论文开辟"快速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发表(4~5个月见刊)。2.对重点基金项目论文(作者须提供项目合同书扫描件)实行奖励,奖励人为基金项目主持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国家级基金项目核心研究论文每篇奖励1000~2000元。

    2020年07期 v.18;No.174 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