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晶晶;袁秀妍;杨晔;
目的基于肠道M细胞模型,研究黄连多糖对小檗碱经小肠吸收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研究中药多糖类成分影响活性成分吸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Caco-2细胞与淋巴细胞分别构建小肠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与小肠M细胞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黄连多糖溶液(浓度分别为20、40和80μg·m L~(-1))分别对小檗碱经两种小肠细胞模型转运的影响;以荧光素经小肠细胞模型吸收的P_(app)值反映黄连多糖对小肠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分析黄连多糖对小肠细胞模型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肠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与小肠M细胞模型;在小肠M细胞模型中,黄连多糖溶液浓度与小檗碱转运率和细胞膜通透性成正相关、与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成负相关。当黄连多糖溶液总糖浓度为80μg·m L~(-1)时,小檗碱转运率、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01);在小肠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中,黄连多糖对小檗碱的转运率、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 0.05)。结论黄连多糖可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降低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来促进小檗碱经小肠M细胞模型的转运,推测这可能与黄连多糖经M细胞摄取后对小肠相关免疫的调节作用有关。
2020年04期 v.18;No.171 525-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晶晶;袁秀妍;杨晔;
目的基于肠道M细胞模型,研究黄连多糖对小檗碱经小肠吸收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研究中药多糖类成分影响活性成分吸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Caco-2细胞与淋巴细胞分别构建小肠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与小肠M细胞模型;考察不同浓度黄连多糖溶液(浓度分别为20、40和80μg·m L~(-1))分别对小檗碱经两种小肠细胞模型转运的影响;以荧光素经小肠细胞模型吸收的P_(app)值反映黄连多糖对小肠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水平,分析黄连多糖对小肠细胞模型完整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肠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与小肠M细胞模型;在小肠M细胞模型中,黄连多糖溶液浓度与小檗碱转运率和细胞膜通透性成正相关、与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成负相关。当黄连多糖溶液总糖浓度为80μg·m L~(-1)时,小檗碱转运率、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01);在小肠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中,黄连多糖对小檗碱的转运率、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 0.05)。结论黄连多糖可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降低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来促进小檗碱经小肠M细胞模型的转运,推测这可能与黄连多糖经M细胞摄取后对小肠相关免疫的调节作用有关。
2020年04期 v.18;No.171 525-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杰;曾晓萍;孟雪玲;梁光义;徐必学;
目的建立一种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的快速合成方法,并测试所得目标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依次经二苯基甲叉选择性保护3',4'-位羟基、选择性糖基化得所需关键中间体2,并以关键中间体2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糖苷类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结果合成了5个黄酮糖苷衍生物(4a、4b、5a、5b和6),其中4b、5a、5b和6在浓度为1×10~(-5) mol·L~(-1)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3.49±9.98)%、(31.62±4.06)%、(14.08±4.18)%、(34.87±1.57)%。结论建立了一种黄酮糖苷衍生物的快速合成方法,部分合成的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2020年04期 v.18;No.171 53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杰;曾晓萍;孟雪玲;梁光义;徐必学;
目的建立一种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的快速合成方法,并测试所得目标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依次经二苯基甲叉选择性保护3',4'-位羟基、选择性糖基化得所需关键中间体2,并以关键中间体2为原料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糖苷类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结果合成了5个黄酮糖苷衍生物(4a、4b、5a、5b和6),其中4b、5a、5b和6在浓度为1×10~(-5) mol·L~(-1)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3.49±9.98)%、(31.62±4.06)%、(14.08±4.18)%、(34.87±1.57)%。结论建立了一种黄酮糖苷衍生物的快速合成方法,部分合成的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2020年04期 v.18;No.171 53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欣;江仁庭;竺敏;胡敦;周高雅;柴志勇;王珊;
目的制备可应用于生物成像的硅量子点纳米胶束。方法采用一步合成法合成表面富含氨基和羟基的亲水性硅量子点(SiQD)并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SiQD与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耦合制备成疏水性硅量子点(OTSiQD)并利用红外光谱仪表征;OT-SiOD通过酰胺反应与5-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FAM,SE)结合形成OT-SiQD-FAM,并利用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自组装制备成胶束;利用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OT-SiQD-FAM胶束的生物成像功能。结果透射电镜结果 SiQD平均粒径为4.4 nm,其表面富含氨基与羟基,易于修饰;红外光谱仪等表征结果确认SiQD及OT-SiQD制备成功;粒度仪表征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87.5±0.8)nm。结论 OT-SiQD-FAM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成像功能。
2020年04期 v.18;No.171 535-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欣;江仁庭;竺敏;胡敦;周高雅;柴志勇;王珊;
目的制备可应用于生物成像的硅量子点纳米胶束。方法采用一步合成法合成表面富含氨基和羟基的亲水性硅量子点(SiQD)并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SiQD与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耦合制备成疏水性硅量子点(OTSiQD)并利用红外光谱仪表征;OT-SiOD通过酰胺反应与5-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5-FAM,SE)结合形成OT-SiQD-FAM,并利用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自组装制备成胶束;利用高内涵成像系统检测OT-SiQD-FAM胶束的生物成像功能。结果透射电镜结果 SiQD平均粒径为4.4 nm,其表面富含氨基与羟基,易于修饰;红外光谱仪等表征结果确认SiQD及OT-SiQD制备成功;粒度仪表征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87.5±0.8)nm。结论 OT-SiQD-FAM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成像功能。
2020年04期 v.18;No.171 535-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世月;王蕊;邵莹莹;李媛;包小妹;于海洋;
目的考察番茄碱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番茄碱处理后,利用CCK8试剂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及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番茄碱可抑制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Bax、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和降低Bcl-2、α-SMA的表达有关。结论番茄碱能通过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2020年04期 v.18;No.171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世月;王蕊;邵莹莹;李媛;包小妹;于海洋;
目的考察番茄碱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与转移的影响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番茄碱处理后,利用CCK8试剂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及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番茄碱可抑制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Bax、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和降低Bcl-2、α-SMA的表达有关。结论番茄碱能通过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2020年04期 v.18;No.171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杨静;唐俊峰;高峰;卫培峰;
目的探索何首乌在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过程中游离蒽醌、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蒸九晒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生首乌组、制首乌组及一蒸一晒何首乌组、三蒸三晒何首乌组、五蒸五晒何首乌组、七蒸七晒何首乌组、九蒸九晒何首乌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他分别灌胃相应药材水煎液,给药12周,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含量,取肝脏称重测肝脏指数。结果何首乌中游离蒽醌含量从2.3367 mg·g~(-1)上升至3.6411 mg·g~(-1);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4.9555 mg·g~(-1)下降至1.0421 mg·g~(-1);没食子酸的含量从0.0050 mg·g~(-1)上升至0.1098mg·g~(-1)。与空白组比较,五蒸五晒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含量明显上升,生首乌组及所有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ST含量明显升高,生首乌组和三、五、七、九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LP含量明显升高,九蒸九晒何首乌组肝脏重量明显增加。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后,可使游离蒽醌和没食子酸含量明显升高,二苯乙烯苷含量显著下降。对大鼠长时间给予九蒸九晒何首乌水煎液,可造成不同程度肝损伤,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损伤程度先上升后减轻。
2020年04期 v.18;No.171 54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周杨静;唐俊峰;高峰;卫培峰;
目的探索何首乌在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过程中游离蒽醌、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蒸九晒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生首乌组、制首乌组及一蒸一晒何首乌组、三蒸三晒何首乌组、五蒸五晒何首乌组、七蒸七晒何首乌组、九蒸九晒何首乌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他分别灌胃相应药材水煎液,给药12周,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含量,取肝脏称重测肝脏指数。结果何首乌中游离蒽醌含量从2.3367 mg·g~(-1)上升至3.6411 mg·g~(-1);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4.9555 mg·g~(-1)下降至1.0421 mg·g~(-1);没食子酸的含量从0.0050 mg·g~(-1)上升至0.1098mg·g~(-1)。与空白组比较,五蒸五晒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含量明显上升,生首乌组及所有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ST含量明显升高,生首乌组和三、五、七、九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LP含量明显升高,九蒸九晒何首乌组肝脏重量明显增加。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后,可使游离蒽醌和没食子酸含量明显升高,二苯乙烯苷含量显著下降。对大鼠长时间给予九蒸九晒何首乌水煎液,可造成不同程度肝损伤,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损伤程度先上升后减轻。
2020年04期 v.18;No.171 543-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卢欢倩;谈文盼;王晓桐;赵文昌;宋丽军;
目的研究黄芪-葛根药对抗轮状病毒(RV)感染性乳鼠腹泻的作用,为深入开发抗RV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日龄乳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利巴韦林组、黄芪-葛根药对组(1∶0,2∶1,1∶1,1∶2,0∶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SA-11株RV液建立乳鼠腹泻模型,24 h后给药,连续给药5 d。观察RV感染乳鼠的体征、体重增长情况和腹泻分数等指标;用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RV抗原,计算RV抗原转阴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N-α/β水平变化。结果黄芪-葛根药对组能改善感染乳鼠体征,促进体重增长,降低乳鼠的粪便指数,减轻腹泻程度,提高RV抗原转阴率,提高乳鼠血清IFN-α/β水平,其中黄芪-葛根(2∶1)组改善最显著(P <0.01)。结论黄芪-葛根药对具有一定的抗SA-11株RV腹泻作用。
2020年04期 v.18;No.171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卢欢倩;谈文盼;王晓桐;赵文昌;宋丽军;
目的研究黄芪-葛根药对抗轮状病毒(RV)感染性乳鼠腹泻的作用,为深入开发抗RV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日龄乳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利巴韦林组、黄芪-葛根药对组(1∶0,2∶1,1∶1,1∶2,0∶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SA-11株RV液建立乳鼠腹泻模型,24 h后给药,连续给药5 d。观察RV感染乳鼠的体征、体重增长情况和腹泻分数等指标;用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RV抗原,计算RV抗原转阴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N-α/β水平变化。结果黄芪-葛根药对组能改善感染乳鼠体征,促进体重增长,降低乳鼠的粪便指数,减轻腹泻程度,提高RV抗原转阴率,提高乳鼠血清IFN-α/β水平,其中黄芪-葛根(2∶1)组改善最显著(P <0.01)。结论黄芪-葛根药对具有一定的抗SA-11株RV腹泻作用。
2020年04期 v.18;No.171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余丹丹;何玉珏;邬瑞光;
目的研究靛玉红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作用的特点。方法选用DPPC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不同摩尔百分比的靛玉红/DPPC脂质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靛玉红与DP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靛玉红分子的加入会引起DPPC脂质体热致相变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加入靛玉红的摩尔百分浓度有关,靛玉红分子的加入会消除DPPC脂质体的预相变,改变其主相变温度及主相变焓值。结论靛玉红可改变脂质体膜流动性并且在脂质体中的包封位置具有浓度依赖性。
2020年04期 v.18;No.171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余丹丹;何玉珏;邬瑞光;
目的研究靛玉红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作用的特点。方法选用DPPC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不同摩尔百分比的靛玉红/DPPC脂质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靛玉红与DP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靛玉红分子的加入会引起DPPC脂质体热致相变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加入靛玉红的摩尔百分浓度有关,靛玉红分子的加入会消除DPPC脂质体的预相变,改变其主相变温度及主相变焓值。结论靛玉红可改变脂质体膜流动性并且在脂质体中的包封位置具有浓度依赖性。
2020年04期 v.18;No.171 553-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迪;张娟利;宋薇;丁莉坤;马忠英;文爱东;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基质处方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处方;通过紫外扫描法建立质量评价标准。结果优选出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的最佳处方为松果菊苷5%、硬脂酸10%、单硬脂酸甘油酯5%、液状石蜡5%、白凡士林10%、三乙醇胺4%、氮酮3%、尼泊金乙酯0.1%。按照该处方制备的乳膏剂在最大吸收波长334 nm处的吸光度值相对稳定。结论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所得制剂性质稳定,质量可控,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0年04期 v.18;No.171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张迪;张娟利;宋薇;丁莉坤;马忠英;文爱东;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基质处方进行优化,优选出最佳处方;通过紫外扫描法建立质量评价标准。结果优选出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的最佳处方为松果菊苷5%、硬脂酸10%、单硬脂酸甘油酯5%、液状石蜡5%、白凡士林10%、三乙醇胺4%、氮酮3%、尼泊金乙酯0.1%。按照该处方制备的乳膏剂在最大吸收波长334 nm处的吸光度值相对稳定。结论松果菊苷防晒乳膏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所得制剂性质稳定,质量可控,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0年04期 v.18;No.171 558-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博文;冀宇兰;苗俊秋;张晓延;乔元彪;李青山;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Sal B预处理后,加入t-BHP损伤EA.hy92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并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信号分子HO-1、NQO1、Keap1和Nrf2的变化,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rf2入核表达。结果 Sal B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EC_(50)为0.518μmol·L~(-1),LDH释放率从14.7%下降为9.8%(P <0.01)。一定浓度的Sal B可以抑制Keap1蛋白的表达,促进Nrf2与Keap1解偶联后的入核表达,并上调下游关键分子HO-1、NQO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天然来源的Sal B可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0年04期 v.18;No.171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1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郭博文;冀宇兰;苗俊秋;张晓延;乔元彪;李青山;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Sal B预处理后,加入t-BHP损伤EA.hy92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并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信号分子HO-1、NQO1、Keap1和Nrf2的变化,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rf2入核表达。结果 Sal B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EC_(50)为0.518μmol·L~(-1),LDH释放率从14.7%下降为9.8%(P <0.01)。一定浓度的Sal B可以抑制Keap1蛋白的表达,促进Nrf2与Keap1解偶联后的入核表达,并上调下游关键分子HO-1、NQO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天然来源的Sal B可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2020年04期 v.18;No.171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1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宋翔;陈卫东;王雷;刘李;
目的建立UP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断血流皂苷A的浓度并研究断血流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初步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眼眦不同时间点取血,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处理,以格列本脲作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水溶液(A)和甲醇(B),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负离子条件下,进行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SD大鼠灌胃给药断血流提取物高、中、低剂量,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断血流皂苷A的浓度,通过DSA 2.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断血流皂苷A的线性范围为0.4~409.6 ng·m L~(-1),检测限为0.1 ng·mL~(-1),定量限为0.4 ng·mL~(-1)。该方法的准确度均在85%~115%,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物和内标的测定,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灌胃后断血流皂苷A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75±0.42)h、(2.25±0.27)h、(2.83±0.26)h,半衰期(t_(1/2))分别是(4.61±1.84)h,(5.28±1.78)h,(6.38±1.22)h,静脉注射的t_(1/2)是(0.76±0.11)h。结果表明灌胃给予断血流提取物后断血流皂苷A的吸收较慢,消除速度快,绝对生物利用度低。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断血流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2020年04期 v.18;No.171 57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翔;陈卫东;王雷;刘李;
目的建立UP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断血流皂苷A的浓度并研究断血流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初步药代动力学行为。方法眼眦不同时间点取血,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进行处理,以格列本脲作为内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水溶液(A)和甲醇(B),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负离子条件下,进行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SD大鼠灌胃给药断血流提取物高、中、低剂量,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断血流皂苷A的浓度,通过DSA 2.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断血流皂苷A的线性范围为0.4~409.6 ng·m L~(-1),检测限为0.1 ng·mL~(-1),定量限为0.4 ng·mL~(-1)。该方法的准确度均在85%~115%,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物和内标的测定,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灌胃后断血流皂苷A的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75±0.42)h、(2.25±0.27)h、(2.83±0.26)h,半衰期(t_(1/2))分别是(4.61±1.84)h,(5.28±1.78)h,(6.38±1.22)h,静脉注射的t_(1/2)是(0.76±0.11)h。结果表明灌胃给予断血流提取物后断血流皂苷A的吸收较慢,消除速度快,绝对生物利用度低。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断血流皂苷A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2020年04期 v.18;No.171 57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奕博;邓玉莹;杜媛媛;高利利;尹兴斌;曲昌海;倪健;
目的优化胃瘫凝胶贴膏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试验及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和剥离强度为评价指标,对胃瘫凝胶贴膏基质配比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基质配比为聚丙烯酸钠5.59 g,氢氧化铝0.42 g,甘油19.68 g,酒石酸0.2 g,水及流浸膏共18 g,每贴含30 g生药提取物。结论优选得到的贴膏膏体性状均匀,无泛油,制备工艺良好;黏性适中,胶强度高,剥离皮肤时无痛感,无残留。
2020年04期 v.18;No.171 57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奕博;邓玉莹;杜媛媛;高利利;尹兴斌;曲昌海;倪健;
目的优化胃瘫凝胶贴膏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试验及中心点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和剥离强度为评价指标,对胃瘫凝胶贴膏基质配比进行优选,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基质配比为聚丙烯酸钠5.59 g,氢氧化铝0.42 g,甘油19.68 g,酒石酸0.2 g,水及流浸膏共18 g,每贴含30 g生药提取物。结论优选得到的贴膏膏体性状均匀,无泛油,制备工艺良好;黏性适中,胶强度高,剥离皮肤时无痛感,无残留。
2020年04期 v.18;No.171 57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2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晓晓;李亚前;王淑梅;康宇;曹培;张志清;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法,探究甘露醇对万古霉素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及脑脊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磷酸调pH=3.2)(17∶83,v/v),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6 nm。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麻醉后耳缘静脉注射万古霉素(0.11g·kg-1,0.01 mL·s~(-1))10 min后,低剂量组(1.65 g·kg-1,0.1 mL·s~(-1))、高剂量组(4.9 g·kg~(-1),0.1 mL·s~(-1))静脉注射对应量的甘露醇;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定时采集脑脊液并测定万古霉素的浓度。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万古霉素的AUC(0~12 h)分别为(22.8±5.2)、(27.5±2.9)和(21.3±4.7)mg·h·L~(-1),AUC_((0~∞))分别为(32.2±15)、(37.7±12)和(32.6±12)mg·h·L~(-1),C_(max)分别为(3.35±0.38)、(4.62±0.62)和(2.93±0.49)mg·L~(-1)。静脉注射低剂量甘露醇时,万古霉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的量和主要脑脊液药动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静脉注射高剂量甘露醇时,万古霉素的AUC_(0~12 h)、AUC_(0~∞)和C_(max)显著增加(P <0.05),万古霉素在给药后1、2、3 h脑脊液中的浓度显著增加(P <0.05)。结论静脉注射高剂量甘露醇可以促进万古霉素透过家兔的血脑屏障。
2020年04期 v.18;No.171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赵晓晓;李亚前;王淑梅;康宇;曹培;张志清;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法,探究甘露醇对万古霉素血脑屏障透过能力及脑脊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磷酸调pH=3.2)(17∶83,v/v),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6 nm。将24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麻醉后耳缘静脉注射万古霉素(0.11g·kg-1,0.01 mL·s~(-1))10 min后,低剂量组(1.65 g·kg-1,0.1 mL·s~(-1))、高剂量组(4.9 g·kg~(-1),0.1 mL·s~(-1))静脉注射对应量的甘露醇;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定时采集脑脊液并测定万古霉素的浓度。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万古霉素的AUC(0~12 h)分别为(22.8±5.2)、(27.5±2.9)和(21.3±4.7)mg·h·L~(-1),AUC_((0~∞))分别为(32.2±15)、(37.7±12)和(32.6±12)mg·h·L~(-1),C_(max)分别为(3.35±0.38)、(4.62±0.62)和(2.93±0.49)mg·L~(-1)。静脉注射低剂量甘露醇时,万古霉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的量和主要脑脊液药动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静脉注射高剂量甘露醇时,万古霉素的AUC_(0~12 h)、AUC_(0~∞)和C_(max)显著增加(P <0.05),万古霉素在给药后1、2、3 h脑脊液中的浓度显著增加(P <0.05)。结论静脉注射高剂量甘露醇可以促进万古霉素透过家兔的血脑屏障。
2020年04期 v.18;No.171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晶;陈心怡;蒋沁悦;邓玉莹;谢雪晴;王春梅;
目的探究土鳖虫水提物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细胞(PC1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H2O2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土鳖虫水提物。以MC3T3-E1、PC12和HUVEC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法检测土鳖虫水提物对3种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以计数法检测MC3T3-E1倍增时间变化。利用H_2O_2建立损伤MC3T3-E1、PC12、HUVEC模型,以细胞增殖活力恢复情况评价土鳖虫水提物对H_2O_2损伤MC3T3-E1、PC12、HUVEC的修复作用。结果土鳖虫水提物作用于MC3T3-E1、PC12、HUVEC后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最大促增殖率分别为150.65%、189.00%、108.07%(P均<0.001)。加药组MC3T3-E1倍增时间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倍增时间缩短了1.62 h,也说明土鳖虫水提物对MC3T3-E1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MC3T3-E1、PC12、HUVEC经H_2O_2损伤后,细胞活力分别降为53.87%、56.17%、53.66%(P均<0.001),加药后3种细胞活力最高恢复至94.61%、121.00%、121.72%(P均<0.001),证明土鳖虫水提物对H_2O_2损伤的MC3T3-E1、PC12、HUVEC具有修复作用。结论土鳖虫水提物对MC3T3-E1、PC12、HUVEC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对H2O2损伤的MC3T3-E1、PC12、HUVEC具有修复作用。
2020年04期 v.18;No.171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晶;陈心怡;蒋沁悦;邓玉莹;谢雪晴;王春梅;
目的探究土鳖虫水提物对小鼠胚胎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细胞(PC1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H2O2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土鳖虫水提物。以MC3T3-E1、PC12和HUVEC为研究对象,利用MTT法检测土鳖虫水提物对3种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以计数法检测MC3T3-E1倍增时间变化。利用H_2O_2建立损伤MC3T3-E1、PC12、HUVEC模型,以细胞增殖活力恢复情况评价土鳖虫水提物对H_2O_2损伤MC3T3-E1、PC12、HUVEC的修复作用。结果土鳖虫水提物作用于MC3T3-E1、PC12、HUVEC后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最大促增殖率分别为150.65%、189.00%、108.07%(P均<0.001)。加药组MC3T3-E1倍增时间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倍增时间缩短了1.62 h,也说明土鳖虫水提物对MC3T3-E1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MC3T3-E1、PC12、HUVEC经H_2O_2损伤后,细胞活力分别降为53.87%、56.17%、53.66%(P均<0.001),加药后3种细胞活力最高恢复至94.61%、121.00%、121.72%(P均<0.001),证明土鳖虫水提物对H_2O_2损伤的MC3T3-E1、PC12、HUVEC具有修复作用。结论土鳖虫水提物对MC3T3-E1、PC12、HUVEC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对H2O2损伤的MC3T3-E1、PC12、HUVEC具有修复作用。
2020年04期 v.18;No.171 587-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5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靖越;张语凡;柴冲冲;刘娜;毛民;魏嘉;李欣欣;张凯;李飞;
目的考察何首乌饮片的颜色与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方法观察何首乌饮片的外观性状,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粉末颜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何首乌5种成分含量与颜色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何首乌颜色变深,总色值E*(E_(ab)*)减小,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游离蒽醌含量呈升高趋势,其颜色测定值与5种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1)。结论何首乌炮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可量化表达,E*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等5种成分的含量,色差检测是一种方便、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
2020年04期 v.18;No.171 63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靖越;张语凡;柴冲冲;刘娜;毛民;魏嘉;李欣欣;张凯;李飞;
目的考察何首乌饮片的颜色与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5种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方法观察何首乌饮片的外观性状,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粉末颜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何首乌5种成分含量与颜色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何首乌颜色变深,总色值E*(E_(ab)*)减小,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游离蒽醌含量呈升高趋势,其颜色测定值与5种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1)。结论何首乌炮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可量化表达,E*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何首乌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等5种成分的含量,色差检测是一种方便、快速评价何首乌饮片质量的方法。
2020年04期 v.18;No.171 635-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李丹丹;裴文菡;郭泰麟;张慧;
目的建立大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来源及不同产地的大黄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采用phenomenex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0.4%甲酸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 12种成分在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101.9%。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673~0.950。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栽培掌叶大黄、野生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被明显区分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已定量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大黄酸-8-O-葡萄糖苷、番泻苷A、大黄酚-8-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对大黄的一致性差异影响较大。结论建立的大黄指纹图谱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够通过全指标成分控制药材质量,同时可以实现大黄的一致性评价,区分3种不同来源以及野生与栽培大黄。
2020年04期 v.18;No.171 6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丹丹;裴文菡;郭泰麟;张慧;
目的建立大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来源及不同产地的大黄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采用phenomenex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0.4%甲酸水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 12种成分在测定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101.9%。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673~0.950。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栽培掌叶大黄、野生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被明显区分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已定量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大黄酸-8-O-葡萄糖苷、番泻苷A、大黄酚-8-O-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葡萄糖苷对大黄的一致性差异影响较大。结论建立的大黄指纹图谱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够通过全指标成分控制药材质量,同时可以实现大黄的一致性评价,区分3种不同来源以及野生与栽培大黄。
2020年04期 v.18;No.171 6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8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寻明金;朱冬青;冯中;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孟鲁司特钠起始物料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中的有关物质。方法使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磷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2 nm,流速1 mL·min~(-1)。结果 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与其他杂质峰均分离完全,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及其2个杂质均在相应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2个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中有关物质的测定及产品质量控制。
2020年04期 v.18;No.171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静;寻明金;朱冬青;冯中;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孟鲁司特钠起始物料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中的有关物质。方法使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磷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2 nm,流速1 mL·min~(-1)。结果 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与其他杂质峰均分离完全,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及其2个杂质均在相应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2个杂质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1-(巯甲基)环丙基乙酸中有关物质的测定及产品质量控制。
2020年04期 v.18;No.171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美琪;贺成;李卫东;
目的以传统桑品种为对照,对6个蛋白桑品种的桑叶中蛋白质及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蛋白质、总黄酮、总多糖及总生物碱含量;应用HPLC-ELSD法测定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蛋白质、总黄酮、总多糖、总生物碱、DNJ最高含量均出现在蛋白桑品种叶片中,其中桂桑优62号蛋白质、总多糖、DNJ含量最高,分别为32.19%、5.69%及0.4%;粤桑69851号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67%;特优2号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72%。结论蛋白桑桑叶中蛋白质及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桑叶,药用价值较高,可作为药食用途桑叶专用品种的培育。
2020年04期 v.18;No.171 65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曹美琪;贺成;李卫东;
目的以传统桑品种为对照,对6个蛋白桑品种的桑叶中蛋白质及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蛋白质、总黄酮、总多糖及总生物碱含量;应用HPLC-ELSD法测定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蛋白质、总黄酮、总多糖、总生物碱、DNJ最高含量均出现在蛋白桑品种叶片中,其中桂桑优62号蛋白质、总多糖、DNJ含量最高,分别为32.19%、5.69%及0.4%;粤桑69851号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2.67%;特优2号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72%。结论蛋白桑桑叶中蛋白质及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桑叶,药用价值较高,可作为药食用途桑叶专用品种的培育。
2020年04期 v.18;No.171 65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莹;杨越莛;沈经纬;柳文媛;
目的建立GL-V9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法,并进行全面的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GL-V9的含量,并对其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色谱柱为ODS-3(4.6 mm×150 mm,5μm),甲醇-乙腈-10 mmol·L~(-1)磷酸铵(用磷酸调节pH值至3.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4 nm。结果在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下,GL-V9浓度在1.98~19.82μg·m 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在有关物质测定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汉黄芩素、GLV9-Z8、GLV9-Z10分别在质量浓度0.0505~0.4039μg·m L~(-1)(r=0.9997)、0.1936~1.9362μg·mL~(-1)(r=0.9999)、0.1902~1.9021μg·mL~(-1)(r=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汉黄芩素、GLV9-Z8、GLV9-Z10总含量分别为0.02%、0.03%、0.24%。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GL-V9有关物质的检测分析及质量控制。
2020年04期 v.18;No.171 656-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莹;杨越莛;沈经纬;柳文媛;
目的建立GL-V9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法,并进行全面的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GL-V9的含量,并对其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色谱柱为ODS-3(4.6 mm×150 mm,5μm),甲醇-乙腈-10 mmol·L~(-1)磷酸铵(用磷酸调节pH值至3.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4 nm。结果在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下,GL-V9浓度在1.98~19.82μg·m 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在有关物质测定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汉黄芩素、GLV9-Z8、GLV9-Z10分别在质量浓度0.0505~0.4039μg·m L~(-1)(r=0.9997)、0.1936~1.9362μg·mL~(-1)(r=0.9999)、0.1902~1.9021μg·mL~(-1)(r=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汉黄芩素、GLV9-Z8、GLV9-Z10总含量分别为0.02%、0.03%、0.24%。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GL-V9有关物质的检测分析及质量控制。
2020年04期 v.18;No.171 656-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随晶晶;陈世斌;黎柳冰;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苏止咳口服液中苦杏仁苷、橙皮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7 nm(0~15 min)、283 nm(15~17 min)、250 nm(27~45 min)。结果苦杏仁苷、橙皮苷、甘草酸进样量分别在0.2964~11.85μg(r=1.000)、0.1238~4.952μg(r=1.000)、0.09895~3.968μg(r=1.000)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2%、96.7%、97.6%,RSD分别为1.4%、2.2%、2.9%。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2020年04期 v.18;No.171 66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随晶晶;陈世斌;黎柳冰;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杏苏止咳口服液中苦杏仁苷、橙皮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7 nm(0~15 min)、283 nm(15~17 min)、250 nm(27~45 min)。结果苦杏仁苷、橙皮苷、甘草酸进样量分别在0.2964~11.85μg(r=1.000)、0.1238~4.952μg(r=1.000)、0.09895~3.968μg(r=1.000)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2%、96.7%、97.6%,RSD分别为1.4%、2.2%、2.9%。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2020年04期 v.18;No.171 66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星;鲁晓光;冯欣;仲格嘉;
目的建立西藏林芝地区波棱瓜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盐水溶液(0.05 mol·L~(-1),pH=3.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6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2 nm。数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处理分析,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林芝药材基地种植的波棱瓜子指纹图谱。结果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7个成分峰。41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并且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可靠,可用于林芝地区波棱瓜子的质量评价。
2020年04期 v.18;No.171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星;鲁晓光;冯欣;仲格嘉;
目的建立西藏林芝地区波棱瓜子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盐水溶液(0.05 mol·L~(-1),pH=3.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6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2 nm。数据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处理分析,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林芝药材基地种植的波棱瓜子指纹图谱。结果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7个成分峰。41批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并且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可靠,可用于林芝地区波棱瓜子的质量评价。
2020年04期 v.18;No.171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齐元春;杨冬丽;郑艳春;张东阁;褚莉;王春民;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益心舒片中五味子醇甲、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5 TC-C_(18)(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该条件下所测4种成分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五味子醇甲、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的浓度分别在2.527~40.432μg·m L~(-1)(r=0.9998)、1.937~30.992μg·m L~(-1)(r=0.9998)、1.328~21.24μg·m L~(-1)(r=0.9996)、2.477~39.624μg·m L~(-1)(r=0.9998)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100.8%~101.8%、98.5%~99.0%、98.1%~102.8%、95.9%~98.8%,RSD值均小于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精密度高,能为益心舒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18;No.171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齐元春;杨冬丽;郑艳春;张东阁;褚莉;王春民;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益心舒片中五味子醇甲、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5 TC-C_(18)(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该条件下所测4种成分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五味子醇甲、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_A的浓度分别在2.527~40.432μg·m L~(-1)(r=0.9998)、1.937~30.992μg·m L~(-1)(r=0.9998)、1.328~21.24μg·m L~(-1)(r=0.9996)、2.477~39.624μg·m L~(-1)(r=0.9998)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100.8%~101.8%、98.5%~99.0%、98.1%~102.8%、95.9%~98.8%,RSD值均小于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精密度高,能为益心舒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18;No.171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朝荣;王剑波;尤晓舟;张仲林;赵军宁;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穿山龙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经不同炮制加工的穿山龙药材中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方法的样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穿山龙5种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原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的含量在蒸制和冷冻干燥后较阴干高,原纤细薯蓣皂苷的含量在蒸制较其他炮制方法高,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在蒸制、冷冻干燥和鼓风干燥后较阴干高,而薯蓣皂苷含量在蒸制较其他炮制方法低。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为保留5种皂苷含量的最优炮制加工方法,可为穿山龙药材的产地加工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2020年04期 v.18;No.171 672-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朝荣;王剑波;尤晓舟;张仲林;赵军宁;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穿山龙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经不同炮制加工的穿山龙药材中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方法的样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穿山龙5种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原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的含量在蒸制和冷冻干燥后较阴干高,原纤细薯蓣皂苷的含量在蒸制较其他炮制方法高,伪原薯蓣皂苷的含量在蒸制、冷冻干燥和鼓风干燥后较阴干高,而薯蓣皂苷含量在蒸制较其他炮制方法低。结论冷冻干燥方法为保留5种皂苷含量的最优炮制加工方法,可为穿山龙药材的产地加工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2020年04期 v.18;No.171 672-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鑫;乔宇航;朱春璐;原明月;王静;袁子民;
目的考察微波真空干燥对胆黄连配方颗粒中间体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立微波真空干燥的技术参数,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中间体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并与传统常压和减压干燥法进行比较。结果微波真空干燥最佳真空度为-0.08 MPa,微波功率为0.5 kW 15 min+0.3kW 10 min,清膏相对密度为1.35(50℃);微波真空干燥后的中间体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与减压干燥、煎煮液、浓缩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9。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对胆黄连配方颗粒中间体生物碱类成分无影响,且时间短,干膏质地疏松,该方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2020年04期 v.18;No.171 67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鑫;乔宇航;朱春璐;原明月;王静;袁子民;
目的考察微波真空干燥对胆黄连配方颗粒中间体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立微波真空干燥的技术参数,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中间体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并与传统常压和减压干燥法进行比较。结果微波真空干燥最佳真空度为-0.08 MPa,微波功率为0.5 kW 15 min+0.3kW 10 min,清膏相对密度为1.35(50℃);微波真空干燥后的中间体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与减压干燥、煎煮液、浓缩液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9。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对胆黄连配方颗粒中间体生物碱类成分无影响,且时间短,干膏质地疏松,该方法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2020年04期 v.18;No.171 67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箫箫;赵宏苏;章芳珍;张伟;许凤清;吴德玲;
目的探究由安徽道地产区铜陵引种到亳州产区的牡丹皮药材质量是否存在差异。为道地药材牡丹引种种植以及市场牡丹皮商品流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牡丹皮药材指标性成分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t检验分析两产地牡丹皮质量差异;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比较两产地牡丹皮质量差异,通过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进行整体比较分析。结果通过t检验分析两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两种成分含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似度分析及聚类分析说明铜陵道地产区牡丹引种到亳州地区后所产牡丹皮质量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从指纹图谱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分析说明亳州产牡丹皮与铜陵道地产区牡丹皮质量差别不大,铜陵道地药材牡丹可广泛推广引种至安徽亳州地区种植。
2020年04期 v.18;No.171 680-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箫箫;赵宏苏;章芳珍;张伟;许凤清;吴德玲;
目的探究由安徽道地产区铜陵引种到亳州产区的牡丹皮药材质量是否存在差异。为道地药材牡丹引种种植以及市场牡丹皮商品流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牡丹皮药材指标性成分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t检验分析两产地牡丹皮质量差异;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比较两产地牡丹皮质量差异,通过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进行整体比较分析。结果通过t检验分析两产地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两种成分含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似度分析及聚类分析说明铜陵道地产区牡丹引种到亳州地区后所产牡丹皮质量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从指纹图谱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分析说明亳州产牡丹皮与铜陵道地产区牡丹皮质量差别不大,铜陵道地药材牡丹可广泛推广引种至安徽亳州地区种植。
2020年04期 v.18;No.171 680-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