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药学

Central South Pharmacy

卷柏科植物微量化学成分研究专题

  • 圆二色谱在木脂素和新木脂素类化合物绝对构型确定中的应用

    陈熹;任琴;刘阳;邹振兴;徐康平;谭桂山;

    木脂素和新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氧化耦合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对近十年来圆二色谱在双四氢呋喃类、芳基四氢萘类、联苯环辛烯类、二苄基丁内酯类、苯骈二氢呋喃类木脂素和8-4'-氧新木脂素绝对构型确定中的应用规律进行综述,为木脂素和新木脂素类化合物立体构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1期 v.18;No.16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3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华卷柏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陈熹;任琴;刘阳;邹振兴;徐康平;谭桂山;

    目的研究中华卷柏中木脂素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中华卷柏75%乙醇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华卷柏7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ceplignan(1)、2,3-trans-3,4-trans-2-methoxy-3-hydroxymethyl-4-[bis-(4-hydroxyphenyl)methyl]tetrahydrofuran(2)、(8S,8'R,7'R)-[tetrahydro-5-(3-hydroxy-4-methoxyphenyl)-4-(hydroxymethyl)-3-furanyl]-3-hydroxy-4-methoxyphenyl-methanone(3)、(+)-isolariciresinol(4)。结论化合物1、3、4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是首次在卷柏属植物中被发现。

    2020年01期 v.18;No.16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研究论文

  •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王立;孙斯桐;张文君;梁爽;任君刚;

    目的制备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为载体材料,制备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粒,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界面缩合聚法制备纳米粒。以复合率、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结果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处方及工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葛根素与磷脂的投料比为1∶2;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粒的最佳处方及工艺:pH=3.0、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BCA)的浓度为0.8%、V油相∶V水相=1∶60、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投药量为1.0 mg。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5.1±3.45)nm、包封率为(90.03±1.80)%、载药量为(11.80±0.12)%。体外释药在24 h累积释放量约为80%。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性质稳定、体外释药具有缓释行为。

    2020年01期 v.18;No.168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洛铂在膀胱癌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及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凋亡的机制研究

    王战垒;于倩;

    目的研究洛铂在人类膀胱癌细胞中的抗肿瘤作用及促进其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洛铂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洛铂对迁移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洛铂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选取BALB/c裸鼠建立膀胱癌细胞皮下异种转移瘤模型,观察洛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洛铂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抑制其迁移,同时促进其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Caspase-3升高,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表达减少,P-Akt/Akt降低。体内实验:洛铂给药组裸鼠转移瘤体积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洛铂给药组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洛铂在膀胱癌细胞中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促凋亡作用。

    2020年01期 v.18;No.168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抗凋亡蛋白HAX-1过表达对心肌肥厚小鼠肝脏代谢组学的影响

    王帅;阴兆静;陈秀英;徐霞;

    目的考察抗凋亡蛋白HAX-1的表达对小鼠心肌肥厚模型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HAX-1,使HAX-1过表达,以含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作为对照组。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主动脉弓缩窄(TAC组)手术组及HAX-1过表达组(HAXOP组)。TAC组在手术前3 d心肌内注射Ad-GFP,HAXOP组在手术前3 d心肌内注射Ad-HAX-1,6周后动物安乐死,取心脏和肝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HAX-1的表达;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串联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组小鼠的肝脏进行代谢组学的研究,筛选出差异化合物并进一步研究其代谢通路。结果 HAX-1蛋白过表达改变甘油磷脂代谢、糖酵解等代谢通路。结论 HAX-1过表达可改善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主要与甘油磷脂代谢有关。

    2020年01期 v.18;No.168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玉竹中4种高异黄烷酮的快速制备与鉴定

    瞿志杰;张颖;吕振;李莉;梁鑫;向炎菊;徐涛;

    目的从玉竹中快速制备4种高异黄烷酮(Ⅰ、Ⅲ、Ⅳ、Ⅴ),并考察其显微红外光谱(IR)与显微拉曼光谱(Raman)。方法取10 kg玉竹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HPLC)与制备薄层色谱(TLC)联用技术快速纯化,制备4种单体化合物,采集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及紫外光谱(UV)进行结构鉴定,并利用显微IR与显微Raman进一步验证4种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制备的4种化合物分别为6-甲基-5,7-二羟基-4',8-二甲氧基高异黄烷酮(Ⅰ)、6,8-二甲基-4',5,7-三羟基高异黄烷酮(Ⅲ)、6-甲基-4',5,7-三羟基-8-甲氧基高异黄烷酮(Ⅳ)、6-甲基-4',5,7-三羟基高异黄烷酮(Ⅴ),纯度均大于99.0%。4种化合物的IR特征峰主要来自ν_(-OH)、ν_(-C=O)、ν_(-O-CH3);Raman特征峰主要来自ν_(=CH)、ν_(-CH)、γ_(=CH)、β_(-CH)、ν_(C=C),两者互补,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结构信息。结论本制备方法简便、快速,单体纯度高,适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制备少量不稳定化合物,且首次采用显微IR与显微Raman结合,提供了反映4种高异黄烷酮结构的振动光谱信息。

    2020年01期 v.18;No.168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熵权法探讨不同比例川楝子与甘草配伍对化学成分溶出和肝细胞毒性影响

    王思雨;崔曰新;张景珍;高慧;张瑶;王新杰;杨鹏挥;王英姿;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川楝子与甘草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肝细胞毒性的影响,优选配伍减毒的最佳比例。方法测定配伍后4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以人正常肝细胞LO2的相对存活率和形态作为肝毒性的评价指标,多元相关分析与熵权法结合优选其减轻肝细胞毒性的最佳配伍比例。结果不同比例川楝子与甘草配伍对化学成分溶出与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差异;多元相关分析发现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酸铵与肝细胞相对存活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川楝素与肝细胞相对存活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熵权法得到川楝子∶甘草配伍比例为1∶1.5时综合得分最高。结论基于化学成分与体外肝细胞毒性实验,初步探索了甘草减轻川楝子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和配伍比例,以期为川楝子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2020年01期 v.18;No.16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三脂清胶囊对金黄地鼠降脂作用的初步观察

    周枫叶;王敏杰;张梦迪;白图雅;吕晓丽;常俊梅;常福厚;

    目的观察三脂清胶囊对高脂喂养造成高脂血症的叙利亚金黄地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影响,评价三脂清胶囊的降脂功效。方法叙利亚金黄地鼠120只,按体重和血脂水平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三脂清胶囊组低、中和高剂量组(0.125、0.375、1.125 g·kg~(-1)),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4 mg·kg~(-1)),依折麦布阳性对照组(2.7 mg·kg~(-1)),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54 mg·kg~(-1)),每组15只,每日单次灌胃给药。于给药后第2、4、8周提前12 h禁食,次日给药后2 h眼内眦静脉取血0.2 mL,获得血清。按各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测定各样本吸光度。结果金黄地鼠在给药2周时就形成高脂模型,在给药8周后模型对照组血清TC、TG、LDL-C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模型对照组的HDL-C升高。给药2周后三脂清胶囊高剂量组和3组阳性对照组均可以降低TC、TG和LDL-C的水平,在给药4周和8周后三脂清低、中和高剂量组及3组阳性对照组均可以降低TC、TG和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脂清胶囊可明显改善高脂喂养的金黄地鼠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1期 v.18;No.16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扁蓄苷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于茜;王巍嵩;朱贲贲;

    目的探讨扁蓄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萹蓄苷作用于体外生长至对数期的MDA-MB-231细胞48 h后,采用噻唑蓝染色(MTT)法检测扁蓄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染色质固缩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核心蛋白PI3K、p-PI3K、AKT、p-AKT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通路下游细胞凋亡蛋白Bcl-2、Bcl-xl及周期相关蛋白CDK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扁蓄苷(6.25、12.5、25、50、100μmol·L~(-1))作用于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P <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扁蓄苷(12.5、50、100μmol·L~(-1))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当扁蓄苷浓度为50μmol·L~(-1)时,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 <0.05),当扁蓄苷浓度为100μmol·L~(-1)时,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高(P <0.05);随着扁蓄苷浓度的增加,通路核心位点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cl-xl、细胞周期蛋白CDK2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 <0.05)。结论扁蓄苷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G2/M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Bcl-2、Bcl-xl、及CDK2基因表达进而诱导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

    2020年01期 v.18;No.16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牛磺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王文杰;王娜;陈奕晨;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保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慢性乙醇灌胃法诱导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牛磺酸给药组和牛磺酸单独处理组,每组小鼠10只。运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形态改变情况及纤维化情况,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炎症小体(NLRP3)及相关炎性因子IL-1β蛋白表达情况。利用Hep G2细胞构造肝细胞酒精性损伤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牛磺酸给药组和牛磺酸单独处理组,利用DCFH-DA染色检测肝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及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给药组小鼠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明显减轻,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肝组织中NLRP3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牛磺酸给药组细胞中ROS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牛磺酸给药组NLRP3及IL-1β蛋白表达较模型组相比表达明显降低(P <0.01)。结论牛磺酸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及发展,其保护机制主要可能与其抑制ROS的生成及抑制NLRP3和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2020年01期 v.18;No.16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8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Wnt1/β-catenin/DKK1信号通路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反应异质性关系研究

    陈娜;关凤军;

    目的观察不同糖皮质激素(GC)反应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浆、单个核细胞中GC治疗前后Wnt1/β-catenin/DKK1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探讨该信号通路在儿童PN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与GC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初发PNS患儿48例作为PNS组,按照GC治疗的反应分为2组:GC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组(SSNS组n=29);GC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组(SRNS组n=19);另选取健康体检儿15名作为对照组。PNS患儿分两个时间点抽取外周血标本:①病初未用GC时;②足量GC治疗6周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检测Wnt1、β-catenin、DKK1的表达水平。结果 GC治疗前,SSNS组及SRNS组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RNS组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SSNS组;GC治疗6周时,SSNS组及对照组β-catenin表达水平低于SRNS组;SSNS组β-caten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SNS组及SRNS组β-catenin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结论 PNS患儿存在β-catenin表达上调,提示β-catenin蛋白可能参与了PNS发病,不同GC反应PNS患儿β-catenin高表达可能与PNS患儿GC耐药密切相关,PNS患儿β-catenin升高可作为GC耐药的标志之一。GC可能影响β-catenin表达水平。不同GC反应PNS患儿Wnt1和DK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Wnt1、DKK1蛋白与患儿PNS发生及GC耐药无相关性。

    2020年01期 v.18;No.16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盐胡芦巴炮制工艺

    姜明月;曲扬;鞠成国;叶斌斌;敖楠楠;郑彧;

    目的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盐胡芦巴的炮制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炮制温度、炮制时间及加盐量3个影响因素。以胡芦巴炮制后的4种指标性成分胡芦巴多糖、薯蓣皂苷元、胡芦巴碱和4-羟基异亮氨酸的提取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的胡芦巴盐制工艺。结果优选工艺为100 g胡芦巴、2 g盐在158℃下烘制10 min,胡芦巴多糖、薯蓣皂苷元、胡芦巴碱、4-羟基异亮氨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4346%、1.221%、10.21%、0.3400%,综合评分为95.15。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可行,可为盐制胡芦巴大生产提供试验数据。

    2020年01期 v.18;No.16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穿心莲片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俞晓艳;王蓉;宋复兴;陈松;原永芳;

    目的研究穿心莲片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穿心莲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对Chang Liver细胞CYP3A4和CYP2C9表达的影响,并探索穿心莲片影响华法林代谢的机制。方法采用HPLC-MS/MS检测穿心莲片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穿心莲有效成分对Chang Liver细胞中CYP3A4、CYP2C9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SD大鼠体内,穿心莲片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可降低CYP3A4、CYP2C9 mRNA和蛋白表达(P <0.05)。结论穿心莲和华法林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穿心莲片能够抑制华法林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这可能与穿心莲成分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和新穿心莲内酯降低CYP3A4及CYP2C9酶的表达有关。

    2020年01期 v.18;No.168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抗肿瘤纳米药物的靶向递送及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郭惠婕;姜文姣;缪明星;郝琨;

    纳米技术兴起为癌症检测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大量研究已证明增强的肿瘤组织渗透性和滞留效应是纳米抗肿瘤药物发挥药效的关键,但是此效应也会受到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纳米药物递送障碍和分布不均。这种递送障碍和分布不均主要是肿瘤血管系统异常和组织间液基质紊乱造成的。详细阐述纳米药物靶向病灶过程中的多重生理病理屏障,总结肿瘤组织微环境正常化调节手段,介绍若干用于描述抗肿瘤药物体内组织递送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纳米药物的癌症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2020年01期 v.18;No.168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胍基化非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王婧;李丛丛;祝德秋;

    非病毒载体具有质量可控、携带能力高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理想的非病毒载体在递送基因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多重生物学屏障,包括血液屏障、细胞屏障和胞内转运屏障。胍基来自于精氨酸,可以与磷酸基团形成双齿氢键,在DNA压缩、细胞膜跨越和入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非病毒载体进行胍基化基团的修饰,有利于克服非病毒载体在递送基因的过程中面临的生理屏障,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本文综述了非病毒载体的胍基化修饰对于提高基因递送效率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构建新的高效非病毒载体提供了思路。

    2020年01期 v.18;No.168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药源性骨软化及佝偻病的发病机制、致病药物和防治

    孙搏;徐瑛;刘皋林;

    由药物引发的疾病是药物的意外作用,可造成正常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药源性疾病。骨软化症和佝偻病是新形成的骨基质不能进行正常矿化的代谢性骨病。有些药物也会引起骨软化症和佝偻病,称为药源性骨软化症及佝偻病。本篇文章介绍药源性骨软化及佝偻病的致病机制、主要致病药物、预防及治疗。

    2020年01期 v.18;No.16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药物分析与检验

  •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表实感冒颗粒中6种成分的含量

    谭雄斯;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表实感冒颗粒中桂皮醛、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升麻素苷、升麻素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乙腈-甲醇(1∶1),流动相B: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90 nm(桂皮醛)和254 nm(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升麻素苷、升麻素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结果桂皮醛、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分别在1.99~49.75、2.37~59.25、4.26~106.50、3.62~90.50、1.06~26.50、1.79~44.75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6种成分的回收率均大于96.0%,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重复性好,可用于表实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0年01期 v.18;No.16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冬菊利咽合剂中6种成分的含量

    王瑞芬;郭社民;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冬菊利咽合剂中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_(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隐绿原酸、甘草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甘草酸铵分别在4.289~85.78μg·m L~(-1)(r=0.9995)、3.430~68.60μg·mL~(-1)(r=0.9996)、7.215~144.30μg·m L~(-1)(r=0.9999)、4.146~82.92μg·mL~(-1)(r=0.9997)、3.723~74.46μg·mL~(-1)(r=0.9999)、18.73~374.60μg·m L~(-1)(r=0.9999)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7%~101.5%,RSD均在1.1%~2.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可用于冬菊利咽合剂的质量控制。

    2020年01期 v.18;No.16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4种秦艽中化学成分的UPLC-LTQ-Orbitrap-MS快速分析研究

    张泽坤;李娅琦;王梓轩;杨欣欣;肖治均;马长华;

    目的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4种秦艽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50 mm,1.7μm),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将母离子列表(PIL)-MS2和高分辨质谱结合,用于秦艽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鉴别。结果结合质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共鉴定、推断出66个成分,其中包括环烯醚萜类36个、木脂素类5个、黄酮类5个、三萜类12个、其他类8个。其中19个成分为首次报道。结论 4种秦艽成分大致相同,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母离子列表的方法可以快速筛选《中国药典》规定的4种秦艽中的化学成分,为秦艽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1期 v.18;No.168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达唑仑注射液中依地酸二钠的含量

    姚枝玉;黄朝瑜;蔡美明;陈民辉;

    目的建立咪达唑仑注射液中依地酸二钠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MP C18柱(4.6 mm×250 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4%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取4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3 mL,加水1440 mL,混匀,用磷酸调节pH值至7.4)-甲醇-乙腈(82∶16∶2),B为水-甲醇(20∶8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依地酸二钠溶液在0.5032~50.32μg·mL~(-1)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在99.6%~103.1%,RSD均<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咪达唑仑注射液中依地酸二钠的含量测定。

    2020年01期 v.18;No.16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HPLC-CAD法测定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的含量

    龙书可;赵勇;

    目的建立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CAD法测定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的含量。使用Agilent TC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各萜类内酯在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1.000,平均回收率(n=6)在97.3%~99.1%,RSD在1.6%~2.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重复性、准确度均良好,可作为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

    2020年01期 v.18;No.16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60)Co-γ射线辐照对复方胰酶散质量影响的研究

    滕宝霞;牟建平;顾海燕;朱玲;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对复方胰酶散中乳酶生含量、杂菌数量、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检测辐照前后乳酶生含量、杂菌数量、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经~(60)Co-γ射线辐照(3kGly,48 h;10 kGly,48 h),复方胰酶散中乳酶生含量、杂菌数量几乎为零,胰蛋白酶活性没有变化,淀粉酶活性平均下降34.9%(n=20)。结论 ~(60)Co-γ射线辐照不仅杀灭污染微生物,也使乳酶生含量几乎降为零,淀粉酶活性下降,影响复方胰酶散质量和疗效。复方胰酶散不能用~(60)Co-γ射线辐照。

    2020年01期 v.18;No.168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尼古丁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史艳军;张冬婕;梅升辉;赵明;

    目的评定液质联用法(UP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尼古丁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分析UPLC-MS/MS法在测定小鼠血浆中尼古丁浓度时的不确定度来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并进行合成和扩展。结果小鼠血浆中尼古丁低浓度6 ng·m L~(-1)和高浓度300 ng·mL~(-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65 ng·mL~(-1)和20.26 ng·mL~(-1)(P=95%,k=2)。结论 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中尼古丁浓度的不确定度在低浓度时主要由回收率、基质效应、重复性、生物样品配制和标准液配制引入;在高浓度时主要由生物样品配制、标准液配制、回收率和重复性引入。

    2020年01期 v.18;No.168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PLC-PDA法同时测定奔豚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

    张桂平;杨荣波;王平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奔豚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阿魏酸、黄芩苷、甘草酸(以甘草酸铵计)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法;Welch Matericls C_(18)色谱柱;乙腈-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苷、阿魏酸、黄芩苷)、250 nm(葛根素、甘草酸铵),进样量10μL。结果葛根素、芍药苷、阿魏酸、黄芩苷、甘草酸铵分别在2.528~25.280μg·m L~(-1)(r=0.9996)、4.535~45.350μg·m L~(-1)(r=0.9994)、0.520~5.200μg·mL~(-1)(r=0.9995)、30.257~302.570μg·mL~(-1)(r=0.9997)、5.591~55.910μg·mL~(-1)(r=0.9996)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RSD=1.2%)、101.3%(RSD=1.4%)、100.8%(RSD=1.9%)、99.5%(RSD=1.0%)、98.9%(RSD=1.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奔豚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2020年01期 v.18;No.168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ICP-MS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金属元素含量

    田阔;董云霞;段成军;郭建鹏;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钒、钴、镍、砷、镉、汞和铅元素含量,进行元素质量控制分析。方法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采用硝酸150℃消解12 h。采用铟、锗、汞、1767多元素混合物、金为内标,以ICP-MS法测定。结果 7种元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检测限在0.006~0.129 ng·m L~(-1),各元素平均回收率均在90.0%~101.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钒、钴、镍、砷、镉、汞和铅元素的含量。

    2020年01期 v.18;No.168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中醋酸残留量

    罗小妹;赵树军;朱银飞;茅仁刚;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中醋酸的残留量。方法采用Welch Xtimate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0.07%磷酸(氢氧化钠调pH至2.50,水相)-乙腈(有机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结果空白、供试品溶液中无杂峰干扰醋酸检测;醋酸定量限(LOQ)为1.36μg·mL~(-1),检测限(LOD)为0.51μg·mL~(-1);在1.36~125.47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0.3302x-0.0429(r=1.000,n=6);醋酸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95.8%、96.3%(n=3);醋酸的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均良好,适用于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中醋酸残留量。

    2020年01期 v.18;No.16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药师在临床

  • 临床药师参与帕金森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张五萍;林玮玮;伍锡栋;

    探讨临床药师在帕金森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帕金森药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全程实施药学监护,向医师提出合理建议。临床药师在参与患者诊疗过程中,从药学角度协助医师优化用药方案,能一定程度提高临床药物疗效,改善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2020年01期 v.18;No.16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例脓肿分枝杆菌致跟骨骨髓炎的药学监护

    林素梅;曾尚勇;

    临床药师参与1例脓肿分枝杆菌致跟骨骨髓炎的全程治疗,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订及实施,针对病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时调整抗脓肿分枝杆菌的药物,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经过多次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患者好转出院。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并减少了用药风险。

    2020年01期 v.18;No.168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临床药师参与1例依替巴肽注射液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药学监护

    刘艳;张娟娟;季荣星;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依替巴肽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依替巴肽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机制、预防和处理建议。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出现血小板减少者,应根据患者疾病、用药情况及血小板减少的特点,准确判断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关注依替巴肽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期间加强血小板计数监测和出血反应的监护。

    2020年01期 v.18;No.168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院药学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乌梅-防风药对治疗过敏性哮喘作用机制研究

    廖源;赵重博;宋艺君;吴建华;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乌梅-防风药对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乌梅-防风药对中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OMIM和Aller GAtlas数据库挖掘过敏性哮喘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网络可视化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一步进行通路注释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乌梅-防风药对有效成分15个,可调控IL-6、VEGFA、EGFR、CASP3等28个过敏性哮喘相关靶点,主要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17型辅助T(Th17)细胞分化、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共5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结论乌梅-防风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为乌梅-防风药对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1期 v.18;No.168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8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我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及药学门诊工作成效探讨

    亓展;祝德秋;吴涓;张莎;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及药学门诊服务工作成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本院开设药学门诊后和开设前同期药学咨询室的服务记录,对药学服务人次、咨询问题分类及患者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药学门诊工作的开展,药师采用新的服务模式并未导致咨询人次的变化,但是在咨询问题的内容和患者依从性上有显著变化(P <0.05)。结论药学门诊是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平台,医院可根据患者对门诊药学服务的需求开设药学门诊。

    2020年01期 v.18;No.168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柏-知母药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刘顺;邹恺平;董辰;李存玉;彭国平;孙蕾;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柏-知母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化学专业数据库中寻找与这两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选择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OB值)≥30%,类药性(DL值)≥0.18作为黄柏-知母中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通过TCMSP平台寻找与候选化合物相关的潜在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和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结果通过筛选,得出51个候选活性分子,相应靶点141个,相关疾病517种。度值前3的候选化合物分子分别是槲皮素(85)、四氢非洲防己碱(53)、山柰酚(53);度值前3的靶点蛋白为雄激素受体(AR,39),雌激素受体Ⅰ(ESR1,35),凝血因子Ⅱ(F2,27);度值较高的相关疾病依次是精神分裂症、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非特异性癌症、哮喘、前列腺肿瘤、乳腺肿瘤、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结论分析结果初步验证了黄柏-知母药对的基本药理学作用和相关机制,为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0年01期 v.18;No.168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4K]
    [下载次数:9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ADR主动监测模块的研究与应用

    吴菲;沈爱宗;李民;

    目的依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发的"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中药品不良反应(ADR)主动监测模块,统计分析2018年1月至7月本院ADR主动监测上报情况,探讨其目前应用效果及不足,为哨点医院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数据库中导出ADR报告,对ADR报告数量、报告类型、涉及药品、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归纳整理,并进一步探讨提高ADR检出率的措施。结果 227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3例,1%),严重的ADR报告(32例,14%),新的一般的ADR报告(22例,10%),一般的ADR报告(170例,75%)。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66例,29.07%)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抗肿瘤药(39例,17.18%),以消化系统症状99例(35.48%)最为常见。结论 "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可以优化ADR的上报过程,缩短上报时间,提升医院ADR监测管理水平,对加强医院药物警戒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020年01期 v.18;No.168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探索——某院开设医师-药师哮喘慢病管理联合门诊的现状及成效

    李静;李静婷;姚伟珉;周浩;蔡永桥;王旋;

    目的探索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模式对哮喘患者慢病管理的成效。方法临床药师协同临床医师制订哮喘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向患者宣教哮喘基本知识、吸入给药装置使用方法、自我管理和评估方法,定期电话随访,预约复诊时间。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定期复诊患者的ACT评分、PEF值、依从性评分、吸入给药装置使用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医师-药师联合门诊的药学服务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哮喘控制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对于患者流失问题,我们提出系列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

    2020年01期 v.18;No.168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药学服务模式探究——门诊药物治疗管理实践

    李远;吴秋惠;陈燕华;葛卫红;

    临床药师开设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学门诊,为门诊高血压病患者服务。药师引进MTM的药学服务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高血压病标准化MTM管理流程,并利用ECHO模型对于药学服务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通过部分工作成效的展示和具体的案例分析,证明药师采用MTM工作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血压患者药物相关问题,最终达到与患者共同管理疾病的目的。MTM门诊工作的拓展,可帮助药师进行高血压MTM的临床实践,为我国的药学服务实践提供策略。

    2020年01期 v.18;No.168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我院儿科蛇毒血凝酶应用调研及合理性分析

    曾露;

    目的调查本院儿科住院患者蛇毒血凝酶类药物使用情况,对蛇毒血凝酶临床使用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调于2017年10月1日-2018年10月1日期间出院的、使用过蛇毒血凝酶的儿科患者病历,以药品说明书和《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为主要评价标准,对蛇毒血凝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在随机抽调的500例病历中,小儿外科共446例,占比89.2%,主要用于手术止血。不合理病历中无理由术后用药超长(≥7 d)95例,用法不当61例,剂量不适宜179例,无理由更换9例。用药期间发生出血性休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结论儿科蛇毒血凝酶使用不合理情况较多,主要集中在剂量、频率和疗程超出规范,且缺乏相应凝血功能检查。儿科用药较为特殊,用药的规范及合理性有待加强。

    2020年01期 v.18;No.168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药学教育

  • 关于《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王春晖;吕明明;宋雨婷;赵岩峰;靳卓;王婷婷;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是一门研究制药工程原理及其生产设备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中药制药工程原理思想及对中药制药相关设备的认知。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引领下的一主体两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生产实际和适应发展为中心)对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要求",笔者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2020年01期 v.18;No.16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药品不良反应

  • 5-氟尿嘧啶致耳石症不良反应1例

    樊宗兵;苏颖杰;肖秀英;夏青;严安定;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身高171 cm,体重54 kg,体表面积1.65 m2。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患者于2016年10月开始出现中下腹无明显诱因下隐痛伴阵发性刺痛,肛门部伴有牵涉痛。患者于2017年1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腹部探查术+大网膜结节活检术。术后病理示"网膜结节""腹壁结节"纤维脂肪组织内见高分化腺癌组织浸润。临床诊断:胰腺癌腹腔广泛转移(T1N1M1Ⅳ期)。2017

    2020年01期 v.18;No.168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南药学》杂志基金项目论文征稿启事

    <正>为促进《中南药学》杂志学术质量提升,本刊诚征各级基金项目论文,实行快速发表通道,并提高基金项目论文奖励:1.对基金项目论文开辟"快速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发表。2.对重点基金项目论文(作者须提供项目合同书扫描件)实行奖励,奖励人为基金项目主持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2020年01期 v.18;No.16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南药学》投稿须知

    <正>1投稿指南本刊实行网上投稿,网址http://znyx.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注册投稿。收到稿件后系统会自动回复收稿通知,收稿通知上有稿件的稿号,不再接收纸质投稿。初审1~3日,外审15日左右,节假日顺延;1个月左右将给予录用与否的处理意见(作者积极配合的情况下)。退修时间一般为2个星期(补充实验数据或补做实验的可申请延长),如不能如

    2020年01期 v.18;No.168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 协办单位